太平軍最失算的一次軍事行動,如果他們不突圍,清軍根本攻不進去

太平軍最失算的一次軍事行動,如果他們不突圍,清軍根本攻不進去

(電影《投名狀》)

高唐州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救柴進的地方,似乎天生對造反者有利,對官軍不利。到了高唐之後,僧格林沁發現,不是勝保無能,實在是高唐州太難攻了。

高唐以前是存儲軍火之處,當地盛產製造火藥所必須的硝石、硫磺,糧草也很充裕,要打仗,李開芳幾乎沒一樣缺的。他從連鎮出發時雖只帶了六百輕騎兵,但這六百餘人“皆百戰精銳”,都是打仗打出來的能戰之士。

在此基礎上,李開芳在城外挖掘三道深壕,三壕相通,壕內藏有太平軍。官軍從壕上穿過,不是被長矛挑個對穿過,就是被鳥槍打死,加上城內能夠居高臨下,以明擊暗,所以每次官軍都要碰得頭破血流,傷亡十餘人算是少的,多的時候一次就要損失百餘人。

勝保攻城時,十八般武藝全都使上了,參加攻城的騎兵有滿洲騎兵、蒙古騎兵,步兵更是五花八門,除了北方官軍外,還包括南方來的川勇,可是無一例外都遭到敗績。

太平軍最失算的一次軍事行動,如果他們不突圍,清軍根本攻不進去

(電影《投名狀》)

如果僧格林沁也像勝保一樣採取大兵強攻的辦法,顯然效果不會好到哪裡去。

高唐很難攻,那麼換個地方呢?僧格林沁將勝保的四面包圍改為網開一面——網開一面不是說都不對,關鍵是看時機和成效。

在主動閃出空檔的同時,他像在連鎮時一樣加緊圍城,能斷的糧道全部斷掉。勝保在時,太平軍有時晚上還能到城外村莊裡去徵糧,隨著僧格林沁越圍越緊,連這種機會也沒有了。

眼見得城中糧草不斷地少下去,李開芳心裡打起了鼓。這時他又得知了連鎮太平軍覆滅的消息,越發感到高唐非久留之所,於是開始計劃突圍。

1855年3月17日,李開芳扔掉所有馬匹輜重,帶著餘下的三百人趁夜步行突圍。僧格林沁那鷹隼般的眼睛始終緊盯著太平軍突圍的方向,如果他願意,完全可以將李開芳擋住,把太平軍重新堵回高唐州,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

太平軍最失算的一次軍事行動,如果他們不突圍,清軍根本攻不進去

(電影《投名狀》)

他想要的,恰恰是李開芳正在做的。在北伐以來的所有突圍中,高唐突圍可以說是太平軍最為失算的一次軍事行動,它為李開芳最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在太平軍完全脫離高唐後,僧格林沁才發力猛追,所以李開芳並不能跑多遠。確切地說,是在離高唐四十多里,一個叫馮官屯的地方。

馮官屯在區劃上並沒離開高唐,此處皆為富戶,有的人家光名下田地就有數千畝,而且都住在土城堡裡面,周圍砌以磚石牆垣,十分堅固。屯裡還有護屯家丁,可家丁哪是太平軍這樣正規軍的對手,三下五除二,便被滅了個精光。

就在太平軍佔據馮官屯的同時,一前一後,蒙古騎兵也滾滾而來,李開芳立即派人用大木頭將所有出口堵住,然後排列槍炮,做好防禦。

太平軍最失算的一次軍事行動,如果他們不突圍,清軍根本攻不進去

(電影《投名狀》)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晚清帝國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