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最終還被餓死?

國史春秋


化險為夷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有名的一位君主。十五歲繼位的時候,趙國國力微弱,其他諸侯國對趙國虎視眈眈,此時趙國國君更替,魏國聯和其他諸侯國想要以弔唁趙國國君的名義來入侵趙國,趙武靈王當機立斷,宣佈趙國所有軍隊進入準備戰鬥狀態,並且重兵把守進入趙國的幾個主要關隘,並且命令守關將士只允許各國弔唁的大臣們進入趙國,他們所帶領的軍隊不允許進入趙國,否則格殺勿論。其他諸侯國看到趙國早有準備,只得匆匆弔唁之後離開了趙國。小小年紀的趙武靈王已經顯示出自己的治國能力。



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為了增強趙國國力,開始推行胡服騎射的政策,趙國所有軍隊要像胡人一樣訓練,並且實行和胡人一樣的獎罰措施,還重用胡人訓練自己的軍隊。雖然這些措施遭到了秦國貴族的大力反對,可是推行開來之後,整個趙國的軍力有很大的提升。趙武靈王早有逐鹿中原的想法,只是看到中原各國之間的分分合合,很難一時半會得到很大的利益,趙靈王改變政策,對中原各國以擾亂為主,開始自己向樓煩和中山國的征程。之後漸漸收服了這些胡人所控制的區域,消滅了中山國,並設立了雲中和九原兩個軍事重鎮,使得趙國的領土向北拓展!

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那趙武靈王最後的下場為何會如此的悲慘???

感情用事

趙武靈王有一位非常寵愛的妃子吳娃,可是吳娃短命,在吳娃彌留之際,趙武靈王答應立吳娃的兒子何為趙王。可是在這之前,趙武靈王還有另外一個兒子章,早年跟隨自己南征北戰,在朝中和軍中有很高的威望,頗有趙武靈王的風範!可趙武靈王為了一個將死的妃子就廢除了章的地位,太過於感情用事!而且後來自己又後悔了,還想讓公子章當趙王。立一國儲君關乎一個國家的興衰,這樣變來變去肯定會引發權力爭鬥!果然後來公子章和何針鋒相對,這個時候趙武靈王的另一個以前的決策給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結果!

公子章


國有二君

趙武靈王這個政策是什麼呢?立公子何之後,趙武靈王不再使用君主的稱號,而是自封主父,把國內的政治大權交給公子何管理,自己總領軍事大權對抗中原各國。這個想法是很好,可是卻將趙國政治構建的推進了一條死衚衕,一個國家有兩個君主,即使不用君主的稱號,權力還掌握在自己手中,俗話說得好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樣做勢必會引起國家內亂。

公子何

之後趙武靈王想讓公子章在別處也稱王,便派人向公子何討要這個封號,可是公子何肯定不會同意,這下趙武靈王覺得自己受辱,便想要拿回公子何手中的權力,而公子章在趙武靈王的默許下有了更堅定的奪位之心。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不可開交,而趙武靈王才是這場內鬥的發起者!最後公子何率軍把公子章和趙武靈王的軍隊全部消滅,只剩下趙武靈王一人,趙武靈王被小兒子的軍隊團團圍住,無論趙武靈王做什麼,誰也沒有動手,因為都不願意承擔弒君的罪名,最後把趙武靈王囚禁在沙丘宮,斷水斷糧,以至於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的吃,圍困三個月以後,一代名君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不知道最後時刻,趙武靈王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策才是造成今天這個境地的原因!


歷史吐槽


趙武靈王之死是自己一系列決策錯誤所致。

首先,他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讓趙國變成了一個畸形成長的軍事機器,戰爭效率空前提高,卻付出了政治效率下降和結構性紊亂的巨大代價:為了減少舊勢力的干擾,他對公子成等公族讓渡了大量政治和經濟權力,並犧牲了人事權,趙國看似轟轟烈烈,但新式軍隊也好,政權機構也罷,卻仍然充斥著公族和貴族等舊人,這在同期六國中是比較落後的,不僅不如秦國,甚至也不如三晉中其它兩國和齊國。如此畸形的人事結構,導致一旦他個人控制力下降,舊勢力就能輕易反撲並掌控全局。

其次,他對這種脆弱的政治格局(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之缺陷渾如不覺,反倒一次次輕率地“失去位置”:放棄王侯尊號自貶為君,後來更索性放棄君位自稱“主父”,結果兒子惠文王一旦被說服轉向,就可以憑藉如假包換的“真王”權柄,讓“主父”親自訓練的幾十萬雄兵變成無用之物,讓“主父宮”變成不設防。實際上他已經足夠走運了,因為惠文王是幼子,有一個成長過程,攀龍附鳳的舊勢力也需要和他有一定時間的相互試探和磨合,如果當初選定的趙王是年長的章,而後者又有一些野心的話(從章後來意圖奪位可知他的確有野心),也許主父逞能扮使者去秦國“偵查”那趟就回不來了(只需放出個“那使者是趙主父啊”的小道消息,然後再發喪就好了)。

第三,一手建立了這麼個搖搖晃晃的“危樓”後,他居然又玩廢長立幼,廢長立幼本就冒險任性,既然做了就該再狠一下心,照先秦慣例讓老大公子章去外國自謀出路,乃計不及此,讓老大讓位後又生惻隱,打算把代分給他,以趙代兩地從戰國直到秦漢之交的獨特關係,一旦事成趙國勢必一分為二且對掐不息,而他苦心編練的精銳部隊也勢必會自相殘殺消耗殆盡(趙後期精兵以代為多)。事沒辦成卻被兩個兒子及其親信知道,結果雙方都不滿這個“糊塗爹”不說,還不約而同加快了奪權步伐,最終導致兄弟鬩牆的提前白熱化。

第四,事情已經鬧到不可收拾,趙主父卻仍然糊里糊塗地不清楚自己的實力和已經稱王並初嘗生殺予奪滋味、周圍又圍攏了一群逐利者的小兒子,居然讓戰敗的大兒子入宮避難,結果他的庇護不但未能保住大兒子的性命,反倒促使已經勢成騎虎的小兒子及其周圍智囊橫下一條心,索性把事做絕,僅僅把他餓死,也算戰國時尚有周代遺風,若是到南北朝或更晚,那就直接動手了。

簡單說,趙武靈王是個出色的軍事將領(甚至都未必能稱得上出色的統帥),但作為一國之君,政治頭腦基本上是“脫線”狀態的,能夠在老病的年紀才困餓而死,已經可以燒高香了,倘若他的兒子再大些狠些,他的運氣再稍稍差些,以如此任性的做派,或許早就掛了。


陶短房


春秋謂義戰,戰國稱亂戰,亂戰時代無異大爭之世,戰國200多年,無非是大國輪換崛起稱霸一方時而合縱時而連橫。

究其亂像,像及今日世界,區別只在於,今日之世界以殺止殺,核威懾下,世界和平,戰國之世界,智者相謀,勇者相殺,週而復始輪轉最後雄主出,奮先輩之餘烈成一統之江山。秦皇掃六合前,有一人亦曾有吞併天下之勢,奈何一生英明神武,荒唐不經之事皆有,最後枉死他就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

一:父死子替,國難交接,少年英主!

趙雍父趙肅侯在位時,戰國爭霸風雲迭起,趙肅侯也為一方雄主,帶趙國爭戰無數,勝多敗少,有替代魏國帶領三晉爭霸中原之勢,然而,雄主隕落往往意味國家衰敗,於趙國而言亦如是。

公元326年,肅侯去世,繼位的就是15歲小兒趙雍。以年幼之身面對不懷好意的列國群雄,換作一般人當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當時,魏、楚、秦、燕、齊五國,各派大軍萬餘以參加葬禮名義,陳兵趙境,一言不合就開打。軟弱還是強硬,妥協還是堅持,國破家亡之時,重任落在小小少年郎身上。幸而國有忠臣,在託孤大臣肥義建言下,趙武靈王於國難時顯示高超的政治智慧,對外強硬,派使者質問各國是為弔唁而來還是為爭戰而來,對內宣佈全國戒嚴備戰。不僅如此他還不惜重金賄賂於五國有過隙的各國和樓煩部,以外交手段緩解趙國壓力,在這內外多重手腕下,五國聯軍無奈退兵,少年郎趙雍渡過人生第一次危機。

二:穩定局勢,營造後方,結盟鄰國。

度過危機後的趙雍,開始執政之路,繼位那刻遭遇讓他深切體會到,國弱人欺當道理,而趙國面對的威脅從來不是擴張方向問題,而是本國不穩,於是他轉換重點,將之前父親南下中原策略,改為穩定國土。

第一目標就盯上了中山國,和北方遊牧民族,只是在問題還沒解決之前,一個機會出現在趙雍面前。燕國動亂死敵齊國乘虛而入,殺燕王噲,妄圖吞併燕國,政治智慧敏銳的趙雍發現這是培養盟友鞏固後方好機會,果斷出兵將在韓國做人質的燕公子姬護送回燕,並不惜武裝遊行逼迫齊國退讓。

齊國不允,趙國聯合中山國秦國一起像齊國施壓,爭奪三年多後,齊國就犯,就此燕趙成盟友,中山國也因合力攻齊成趙國盟友。

通過這一外交事件,趙國成功將大後方穩固,然後趙國也終於能南向以爭天下了。

三:最早秦趙相爭來自武王舉鼎後遺症

共同逼退齊國時結成的戰友情,讓秦趙關係良好,可惜,關係都和利益有關,而秦武王嬴蕩做的一件荒唐事讓趙國有機可乘。

秦武王以力大無窮出名,閒著沒事跑周王哪去舉鼎。一不小心把腿弄斷然後一命嗚呼。他一死秦國內亂,趙武靈王想起上次扶持燕昭王故事,又玩一把扶持新君。用武力為屏將秦國宣太后兒子公子稷扶上秦國王位。

可惜,謀事在人,成事看女人,宣太后也不簡單,默認趙國行為,卻自己當權,用自己政治智慧不斷和趙武靈王周璇,秦國才沒有成為趙國小弟。

四:整軍備武,胡服騎射,趙國鐵騎威震天下!

連續扶持燕國和秦國後的趙國,已有爭霸天下實力,但在戰國這多變之秋,各國都例行變法也讓國家強弱隨時易變。

趙國位於北方,是對抗北方遊牧民族最前沿,深知胡人騎射厲害,難免有學習之心,於是趙武靈王在賢臣肥義幫助下,決定施行“胡服騎射”改革,歷經重重波折,在說服宗室貴族後,胡服騎射成功推行。

數年後,戰國第一批職業騎兵部隊組建,以平民還有平民軍官為主的趙國騎兵,成趙武靈王手中最鋒利的刀。

爭戰大幕開啟,公元前305年,趙國第一刀砍向中山國,連戰連捷下,趙國幾將中山國滅國,之後又用數年時間不斷擴大領土。樓煩、林胡等遊牧民族也遭殃了。

趙國終將國內分割的國土邯鄲代郡連成一片,在地域上成一個整體,然後他又推行內政改革,消解漢族戎狄矛盾,趙國也第一次在民心上實現了統一。

一場改革,一連串戰爭,還有之前的外交努力,讓趙國成為戰國最強國之一。趙武靈王用20年時間,改寫了趙國曆史和戰國曆史。如果不是他後來犯下的大錯,他的人生必將更加輝煌!

五:壯年傳位,好為將,不為王,趙武靈王的作死之舉。

胡服騎射改革成功後的趙武靈王,勵精圖治數年,深感自己精力有限,於是做出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事情,將國君位傳給太和何,以便自己專心攻略天下。

帝王權柄,於人而言無疑是最大誘惑,可趙武靈王居然這樣傳出去了,真是境界高遠的逗比行為啊,隱患由此出現。

不過這禍患在當時並沒爆發,而他已經在為後續爭戰天下做準備,那就是親往秦國偵查,由此引出《趙武靈王戲秦王》故事

趙雍為方便去秦國,就混入使者中,化名“趙招”,一路查看水文地理,山川形勝,繪成地圖,為攻秦做準備,不僅如此他還以使者身份面見秦昭襄王,並告知自己退位傳位給太子事情。

秦王問“趙招”:“趙王為何要這麼做?難道老了嗎?”

趙招(趙雍)”說:“主父(趙雍)尚在壯年。

秦王又問:那為何這麼早傳位?”

趙招:“我們主父是為叫太子先練習治國,國家大權依然在主父手裡。

秦王:趙國怕不怕我們秦國?

趙招:怕,因為怕,我們才改革胡服騎射,騎兵比以前強很多倍,因此應能和貴國結交!

不明身份兩人相談甚歡,第二天秦王又想見這個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使者,於是傳令趙使覲見。那知趙雍不傻裝病跑了,一來二去三四天過去,秦王等不及就派人請,最後來了個和上次完全不同的使者”趙招“。

秦王逼問使者之前人是誰,真趙招只能實話實說是趙武靈王。並說我國主父想和大王見見,就想出這辦法,並留我賠罪。秦昭襄王一聽自己被戲弄,憤怒不已,就派大將白起率精兵去抓趙武靈王,最後無功而返。

由這個戲弄秦王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出趙武靈王的另外一個特質那就是膽大心細魄力十足。

七:被作死的父子感情,扶植廢太子抗衡次子趙惠文王

回趙國後的趙雍,開始專心軍務,並封自己的長子公子章為安陽君,還派齊國貴族田不禮輔佐公子章。這田不禮不是安分人,不斷鼓動公子章爭取原本屬於自己的王位。這公子章,也因此不安分起來,在趙武靈王不斷默許之下,僭越之舉越來越多,不僅如此,趙武靈王還封公子章為代王。

這就更讓所有人目瞪口呆了,所有大臣都在想,你搞啥啊?

先是傳位給自己兒子,這已經很奇葩了。

現在又弄個二王並立?這是要分裂國家啊?

無數大臣上書要求不得如此,趙惠文王也認為自己父親老糊塗,拒絕這要求。

眼見自己的決定居然沒被執行,趙武靈王非常傷心,感覺自己權威被冒犯,一時難以接受,最後為了挽回權威居然扶持長子抗衡次子。以便重握權柄。

他終於開始吃下自己釀下的苦果,然後就是終結!

八:一場父子政變於反殺,一代雄主終隕落

趙武靈王在扶持長子對抗次子後和趙惠文王關係變得劍拔弩張,為了挽回敗局,趙武靈王果斷決定武裝奪權,他以看墓地為由,讓公子章和趙惠文王跟自己去往沙丘。

古人以孝治天下,國君在孝道面前也必須守規矩,於是趙惠文王只能和趙武靈王前往沙丘。但必要準備還是要做的,趙惠文王安排肥義、信期隨行,並派人率大軍就近駐紮,以防不測。

到沙丘後,趙武靈王和公子章居一宮,趙惠文王獨居一宮,很快趙武靈王邀趙惠文王去往自己宮殿一聚。趙惠文王猶豫不決,賢臣肥義說,自己去探聽虛實,如果沒回來一定有問題。希望趙惠文王狠下心腸做該做的事情。

事情果如肥義所想,趙武靈王和肥義爭論後,肥義被殺。

然後又繼續召趙惠文王來行宮,這使者,讓趙惠文王明白一切,肥義死了。於是決定先發制人,派大軍包圍趙武靈王行宮。

大軍一到,趙武靈王所有的謀劃都失敗,最後公子章被殺,趙武靈王就這樣孤零零一人被留行宮,面對四面大軍圍困。

趙惠文王迎來漫長的等待,等待自己父親死亡!

三個月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活活餓死沙丘宮,結束輝煌一生。

這一生他將趙國領土擴大三倍有餘。

這一生他讓趙國騎兵成為戰國最強軍隊。

這一生他最後死在自己兒子手裡。

能打敗自己的往往不是敵人而是自己,當選擇傳位給兒子那一刻,趙武靈王結局就可以預見了,也因趙武靈王教訓,驗證帝王無親情,後世才有那無數抓權柄直到最後的帝王們!


阿斗不傻


大家好,我是白齊光一個熱愛歷史的學生。下面由我來回答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最終還被餓死?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有名的一位君主。小小年紀的趙武靈王就有著自己強大的治國能力。只可惜因為自身的某些因素導致了自己晚年悲慘的生活。

趙武靈王有一位非常寵愛的妃子吳娃,可是吳娃短命,在吳娃彌留之際,趙武靈王答應立吳娃的兒子何為趙王。可是在這之前,趙武靈王還有另外一個兒子章,早年跟隨自己南征北戰,在朝中和軍中有很高的威望,頗有趙武靈王的風範!可趙武靈王為了一個將死的妃子就廢除了章的地位,太過於感情用事!而且後來自己又後悔了,還想讓公子章當趙王。立一國儲君關乎一個國家的興衰,這樣變來變去肯定會引發權力爭鬥!果然後來公子章和何針鋒相對,這個時候趙武靈王的另一個以前的決策給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結果!

之後趙武靈王想讓公子章在別處也稱王,便派人向公子何討要這個封號,可是公子何肯定不會同意,這下趙武靈王覺得自己受辱,便想要拿回公子何手中的權力,而公子章在趙武靈王的默許下有了更堅定的奪位之心。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不可開交,而趙武靈王才是這場內鬥的發起者!

最後公子何率軍把公子章和趙武靈王的軍隊全部消滅,只剩下趙武靈王一人,趙武靈王被小兒子的軍隊團團圍住,無論趙武靈王做什麼,誰也沒有動手,因為都不願意承擔弒君的罪名,最後把趙武靈王囚禁在沙丘宮,斷水斷糧,以至於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的吃,圍困三個月以後,一代名君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

趙武靈王有智慧,有權謀,膽子大,所以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他恰恰也慘敗於這種大膽行動上,史稱“沙丘之亂”。如果說瓦解五國聯盟,說明趙武靈王有大智慧的話;那麼深入秦國刺探軍情,表明他不愧是一個孤膽英雄。一兩次的冒險成功,並不代表永遠都能成功。

前幾次的冒險成功了,他自己有些飄飄然起來,後來希望建立更大的功勳,可惜違背了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事情就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趙武靈王不光是試驗失敗,還搭上了性命,讓後人惋惜。重溫這段歷史,要讓後來者明白,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固有的規律性,我們要尊重這個規律,才能取得成功,否則,就會陷入滅頂之災。


白齊光


想必大家都非常羨慕皇帝,也曾無數次的夢想自己當了皇帝,身邊那麼多的美女,爽呆了,其實皇帝是個非常危險的職業,據不完全統計從軒轅黃帝到溥儀,中國出了559個皇帝,在這些稱王稱霸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無論是與後宮佳麗們晝夜床震累死在龍踏上,還是從帝王之尊到被絞死、餓死、囚死,其實都是自作孽的制度使然。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卻被活活餓死。

帝王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要什麼有什麼,怎麼會被餓死呢? 趙武靈王趙雍生於公元前340年,死於前295年,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所實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使得趙國逐漸強大起來。

當時的漢人服飾普遍是寬衣大袖,作戰效率很低,趙雍要求全國老百姓穿胡人的衣服,練習騎馬射箭,這樣大大的提高了趙國軍隊的作戰能力,趙雍率領這支虎狼之師滅掉了中山國,為趙國開拓了疆土,已經成為了北方第一霸主。

趙雍並沒有因此而鬆手,他要幹更大的事,就是南下攻打秦國來增強自己的疆域,他將王位交給自己十一歲的小兒子趙何,讓有豐富經驗的老臣肥義為相國,他自己則從繁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訓練軍隊、攻打秦國上。


趙雍正值盛年主動退位,自稱為主父,易名化妝深入秦國刺探軍情,為進攻秦國做準備,就是這樣的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卻被活活餓死在深宮之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趙武靈王的原配王后韓氏,生了個兒子趙章,是嫡長子,於是趙雍宣佈趙章為太子,就在太子趙章十五歲那年,又娶了個美女吳孟姚做小老婆,這位吳小姐長得是風姿綽約、儀態萬方,趙雍很是寵愛她,並給她起了個“吳娃”的呢稱,第二年吳夢姚生了個兒子趙何,恰好這時候正宮娘娘韓夫人一命歸天了,於是吳夢姚被封為王后,吳王后提出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趙雍是愛屋及烏,滿口答應,就撤銷了長子趙章的太子封號,宣佈還是小娃娃的趙何為太子,並於公元前299年傳位給太子趙何,趙何就是歷史上的趙惠文王,趙雍做起了太上王,自稱主父。

一次主父趙雍看到小兒子趙惠文王趙何接見群臣時,身為哥哥的趙章面北稱臣給弟弟下跪叩頭,心中很是過意不去,於是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封趙章為代王,但是相國肥義激烈反對,沒有辦法分王不成。

趙章得到消息後更增加了對弟弟趙何及相國肥義一夥的憎恨,一場血雨腥風的宮廷政變在所難免。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公元前295年,忙碌了一陣子的趙雍決定帶領全體皇族和大臣們前往都城邯鄲西北60多公里的沙丘去度假,這個沙丘就是現在的河北平鄉,商紂王在那裡建了一座高臺和兩座行宮,趙雍和趙何各住一個行宮,兩個行宮相距三公里左右,被廢黜的前任太子趙章將行營設在兩行宮之間,當晚在真正的行營中,趙章和他的智囊田不禮正在密謀,他們決定抓住這個天賜良機實施他們的叛亂計劃,田不禮的計劃是假傳太上王趙雍的命令,聲稱有緊急事故召喚趙何晉見,趙何必然要經過趙章營地,他們就在營地附近設伏兵截殺趙何,只要趙何一死,趙章就能順理成章奪取王位,這個計劃非常完美。

於是一個假傳太上王的特使前往惠文王趙何的行宮通報說,太上王忽然得了疾病,要面見大王,請大王火速前往,少年國王沒有多想就準備起身前往主父宮中看望,相國肥義卻把他給攔住了,肥義對這件事情有點疑惑,認為主父趙雍身體一向健康,怎麼恰恰在深夜就生病了呢,他就讓趙何待在宮中,自己前去看望,如果這個事情屬實,大王再去看望也不遲,相國肥義又囑咐禁衛軍加強戒備,緊閉宮門。

忠心耿耿的相國肥義和他所帶的護衛不出所料的被趙章的伏兵全部殲滅,等清理戰場時卻沒有發現趙何,田不禮對趙章說消息已經走漏了,現在形勢非常危及,我們現在唯一的生路就是快速進攻趙何的宮殿,只要攻下宮殿,殺死趙何,我們還能成功。

但是現在趙何已經有了準備,禁衛軍誓死守衛王宮,趙章是久攻不下,正在惠文王趙何萬分危急的時候,救兵殺到了,原來趙雍的叔父趙成和大將李兌坐鎮邯鄲,唯恐廢太子趙章有什麼不法舉動,於是就各率一支軍隊趕來沙丘護駕,想不到來的正是時候,正好趕上惡戰,趙章的軍隊被殺得大敗四處逃竄,這時趙章也慌了手腳,不知怎麼辦了,田不禮讓趙章趕快去投奔主父趙雍苦苦哀求他,他能保護你,於是趙章就找趙雍去了;


李兌斬殺了田不禮後沒有找到趙章,他判斷趙章別無他路可逃,只能去投奔太上王趙雍,於是就把趙雍的行宮團團圍住,砸開宮門進宮搜查,趙章被搜出來殺掉,又把宮中其他人都轟了出去,只讓趙雍一個人留在宮裡。

一代英雄趙雍此生第一次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沒有人來幫助他,當他想出宮的時候,宮門已被反鎖,過了幾天後,宮中的糧食都吃盡了,趙雍開始捱餓,在飢餓難忍下,他爬上宮牆向外哀嚎。

據史書記載: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趙雍要求趙成、李兌能放過他,但他倆害怕趙雍今後對他們進行報復,他們為了保全自己,仍然無動於衷,最後趙雍餓得實在沒辦法,就爬上樹找鳥蛋來充飢,又堅持了一個月,終於餓死在空無一人的宮殿之中。一代英雄如此長逝實為可惜。


李兌之流直到三個月之後才打開宮門,可憐太上王趙雍身上的肌肉已被螞蟻和老鼠啃得只剩下一具枯骨,趙惠文王趙何將他安葬在代郡,就是今天的河北蔚縣西南五十公里的地方,現在山西靈丘因趙雍的陵墓而得名。

至於說趙何為何不救自己的生父,有許多說法,其一說趙成和李兌勢力太大,趙何年歲小,不是他們的對手;其二說趙何不知父親趙雍被關,這有點說不過去,兩三個月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其三說趙何是被權力迷了心竅,所以才不去救。


嬌妻愛兒,彪炳的勳業對於趙雍來說不過是一場幻夢,面對王權的誘惑,父子情深、兄弟情義全被拋到腦後,心中剩下的就只有殺戮了。



遺產君


我們知道戰國末期,雖然天下紛爭,攻伐不斷,但秦、楚、齊三強爭霸的局面還沒有打破。楚國在秦國的打壓下,已成疲憊之態;齊國雖然富甲一方,但偏安一隅,雄心不再;韓、趙、魏、燕則基本上一直都是二流角色;而秦國經歷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蠶食三晉,席捲荊楚,已初露“戰國一哥”的端倪。

這時候,趙武靈王橫空出世,趙國在他的操盤下,重新崛起,成為戰國末期唯一可以與強秦叫板的諸侯國。

公元前326年,15歲趙雍,也就是後來的趙武靈王,登上趙國國君的寶座,他的父親趙肅侯留給他的是一個國內民族矛盾重重,四面樹敵強敵環伺的國家。

趙雍而上位,凳子還沒坐熱,秦、楚、齊三位大佬聯合魏、燕兩個小弟,各帶一萬兵馬開到趙國邊境,來給趙肅侯弔唁,向趙國示威到是真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趙雍這個愣頭青識相點,當今是誰的天下。

好在趙雍內心實在強大,見招拆招,軟硬兼施,將一場危機化險為夷。但這也讓趙雍驚出一身冷汗的同時,更清醒也認識到,這世界是用拳頭來說話的。

於是,趙雍決心要把趙國治理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他首先是設立了“博聞師”的職位,招聘有才之士充當自己的政策顧問,同時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增加物產,幾年下來,使趙國漸漸具備了一些經濟實力。

但僅有經濟實力還遠遠不夠,擺在趙雍面前還有道難題,一是國內民族矛盾突出,漢人和胡人隔閡較深;二是軍事實力實在太弱,連林胡、樓煩這樣的小國部落也敢來欺負;三是國際上沒朋友,經常有被群毆的風險。

趙國地理位置非常不好,地處北方,屬於中原文化的邊緣地帶,國內漢胡雜居,以都城邯鄲、上黨為主政治勢力屬於“漢化派”,引領著趙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堅持傳承著中原華夏正統文明,排斥夷族,而北部邊境代郡(大同)、晉陽(太原)為首的政治勢力屬於“胡化派”,主張向胡人注重實際,民風彪悍的風氣學習,主張民族融合。

再說簡單一點,就是傳統守舊派與新興變革派之間的矛盾。在當時,視中原文明為正統的時代,夷族往往代表著落後,中原華夏才是禮儀之邦,如果向夷族學習,那簡直是開歷史的倒車,可以想像這有多大的阻力。

但趙雍覺得北方少數民族重實際實用,輕繁文褥節的風尚,特別是軍事作戰上的優勢,的確值得好好學習。

於是趙雍就服飾改革入手,改寬衣長袍為短袖短襟,他自己率先穿著胡人的短袖短襟上朝,並向王公大臣們講其中的好處,說:“胡人都穿短袖短襟的衣服,腳蹬皮靴,騎馬射箭特別靈便,不像我們漢人,寬袍大袖,行動起來拖拖拉拉,騎馬半天上不去馬背,射箭先要挽起袖子。如果改穿胡人的衣服,幹活、打仗就靈便多了。”

在趙雍的帶領下,著胡裝迅速在朝臣中風行,後普及全國。其實,著胡服是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動作,系統的變革工程,是一種思想上的革命,加快了漢胡通婚,民族融合。

另一方面就是軍事上,那時漢人作戰是用馬套車為“乘”,戰士坐在車上作戰,不僅對道路等地理環境要求高。而且幾匹馬套在一起,行動不便,而胡人短袖短襟,單人單騎,來去自如,運動迅速,作戰效率非常高,傳統的步兵和車兵與之對壘非常吃虧。

趙雍於是軍事上也向胡人學習,在代郡組建騎兵部隊。士兵一律短衣長褲,足蹬皮靴,騎馬射箭,行動十分敏捷,軍力迅速增長。

幾年的“胡服騎射”改革下來,政治上的務實,民族間的融合,軍事上的強盛,趙國有了向他國叫板的實力。

當時趙國東有齊國,北有燕國和東胡,西邊與秦、韓兩國接壤,中山國還在趙國中間,國際環境很不好。

趙雍決定小試牛刀,師胡之長以制胡,先向北部林胡、樓煩兩個少數民族用兵,把他們趕快到了大青山以北。

接下來就是滅掉中山國,同時不斷欺負周邊的燕國,秦國,將趙國的疆域推進到北至沙漠,西至黃河的區域,地盤擴大了兩三倍,成為當時唯一能與秦國叫板的諸侯國。

當然搶地盤只是一個方面,操控他國內政也是必須的。趙雍知道趙國的確非常強大,但也沒有強大到滅掉六雄的地步,所以他採取的策略是,干涉別國內政,培植新趙勢力,為我所用。

於是他威逼利誘,先後“幫忙”燕國和秦國立了新君,就是後來的燕昭王和秦昭襄王,他們上位後投桃報李,長期與趙國保持結盟關係,保證了趙國邊境安寧。

這時的趙雍已經儼然以國際領導自居了,經常在自家地盤召開國際會議,其他諸侯國都不得不來捧場了。

也許是熱衷於軍事和外交,當國君處理朝政,發展經濟什麼的事情該放手了。公元前299年,45歲的趙雍做出驚人之舉,把國君之位傳給年僅10歲的趙何,是為趙惠文王,自己則自稱主父,帶著自己的大兒子趙章到處征戰。這一神操作,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趙何是趙雍的小兒子,是與自己非常喜歡的寵妃吳孟姚所生,其實趙雍開始立的儲君是公子趙章,只是因為自己太喜愛寵妃吳孟姚了,英雄難過美人關,竟然廢長立幼。趙何在大臣肥義等人的輔佐下,其實也幹得非常好,得到了趙國上下的擁戴。

英雄是不甘寂寞的,何況正是年富力強的大英雄。離開了權力幾年,沒有人來請示彙報工作,特別是其他諸侯國都只認趙惠文王,趙雍覺得這個“主父”當得不好玩,於是就想復出,但朝臣們都極力反對。

這難不到趙雍,他於是把公子趙章再推出來,北部的代郡封給趙章,讓趙章在代郡稱王。這一下子趙國出現了趙主父、趙惠文王、趙章三個太陽,趙章與弟弟趙惠文王分庭抗禮的局面越來越明顯,大臣們也選邊站隊,朝局頓時混亂不堪。

矛盾終於爆發了。公元前295年,趙雍以勘察王陵為名,把趙王何、公子章都叫到了沙丘行宮,準備攤牌。趙章在大臣田不禮的參謀下,決定先下手為強,假借趙武靈王之名,宣趙何進宮,趁機將其殺死。

不料,趙何的大臣肥義看出了玄機,先替趙何打探虛實,結果被殺。於是便派兵絞殺公子章,軟禁趙武靈王。

對於老爸,直接殺死肯定大逆不道,但如果不除掉,自己的王位甚至小命估計都難保。於是趙何對軟禁趙武靈王一事,採取技術處理,假裝不知道,不管也不問。

趙主父被困沙丘行宮,沒人管,沒人問,更沒得食物和水,只好自己捕捉幼鳥老鼠度命,三個多月後,終於餓死在沙丘行宮中,年僅49歲。

聽到趙主父已死的確切消息,趙何才假惺惺地悲痛大哭,下令厚葬。就這樣,堂堂一代英傑以悲涼的方式謝幕,著實讓人嘆息。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有兩位一代雄主被活活餓死,一個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一個就是戰國初第一雄主趙武靈王。但趙武靈王的下場如此之慘,完全是咎由自取。可以說,正式由於趙國在鼎盛時期這場“政變”使得趙國喪失了唯一一次統一天下 機會。

趙武靈王,名趙雍,20歲登基,以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聞名。再有兩個有名的事件就是,秦燕兩國諸侯都是趙武靈王所立了,尤其是趙武靈王受羋月所所託,派兵助其子當上秦王(秦昭襄王)如果趙武靈王地下有知,數十年之後,秦趙長平之戰的就是秦昭襄王主政的時候,不知作何感想。

用最簡單話說,趙武靈王就是一世英名,一時糊塗。沙丘之變不僅使得自己死於非命,而且使趙國就此一蹶不振。趙武靈王的下場應該是自找的,用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來說明此事最恰當不過。趙武靈王原本立長子趙章為太子,但趙武靈王有一個寵妃叫吳娃。並立為王后,二人有一子也就是趙何、應該說趙武靈王對吳娃鍾愛一生,在吳娃去世以後,出於愛屋及烏的意思,斷然廢長立幼,讓趙何當了太子,趙武靈王這一做法遭到了以“宰相”肥義為首的朝臣的強烈反對,一是本身廢長立幼就不對,二是長子趙章無過,三是趙何能力真一般也不如趙章。而當時的君主權力不像後世那麼大。立儲也是公卿一族的大事,但趙武靈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錯,力排眾議立趙何為太子,而且一步到位,自己退位為“主父”。趙何為當趙王了。趙武靈王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堵住公卿的嘴。二是讓趙王何得到鍛鍊。趙王何既然登基,就是趙武靈王失去“生命”的那一天。

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趙武靈王希望自己是“垂簾聽政”但趙王何一旦獲得獲得權力自然不願意失去,而經過四年的觀察,趙武靈王已經意識到,趙王何不是一個有為之君,他這才想起長子趙章的好處,趙武靈王希望將“易主”先是將趙國一分為二,然後再“廢掉”趙王何,已經品嚐到帝王威儀和權力的趙王何自然不會答應,權力是最好的毒藥,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趙武靈王覺得自己拿回自己的王位很容易,但他錯了,權力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了。他對長子趙章的“補償”不僅害死了趙章。也害死了自己。

事情的過程與結果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只要知道,趙武靈王長子趙章慘死,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其子趙王何困在沙丘三個多月,活活餓死。在這件事情上,趙武靈王有三個錯誤。一是不應該廢長立幼。二是不應該提早退位,使得自己喪失最大優勢,三是既然已經退位,趙王何在位,就應該任命。不能再生風波。過於自信害死了自己。而最後意圖分裂國家。實在糊塗了,趙武靈王前期雄霸一時,後期卻昏聵不堪,何以會如此?實在是讓人費解。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沙丘(今河北邢臺廣宗),真可謂王者傷心地了。

前295年,“主父”(即前趙武靈王,此時趙武靈王已退位,以主父自居)攜長子公子章及已經即位為趙惠文王的公子何離開都城邯鄲,到沙丘遊覽,目的是藉此機會重掌國君大權。不料事情發展到了不可控的地步,長子公子章與惠文王爭奪王位,興兵圍攻惠文王,後不敵惠文王一方,身死人手。惠文王一方(公子成)接下來對仍在行宮的主父採取“以圍代誅”的策略。將主父圍在宮裡,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逼不得不掏鳥窩吃雛鳥。最後,“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竟被活活餓死,歿年五十歲。這一變故史稱“沙丘宮變”。

位於邢臺廣宗的沙丘平臺

前210年,已完成統一六國霸業的秦始皇亦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


趙武靈王(前344年 —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生於趙國都城邯鄲,20歲即位。

趙武靈王即位之初,即顯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其父趙肅侯託孤重臣肥義的輔佐下,聯合韓、宋、越等國家形成了掎角之勢,一舉粉碎了魏惠王發起的魏國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趙肅侯為由瓜分趙國的陰謀。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


隨後,為了改變趙國的頹勢,趙武靈王結合趙國胡人文化基礎深厚的實際情況,克服趙國貴族的阻力發起了著名的“胡服騎射”改革運動,“胡服”即趙國從上至下,全民推行胡人服飾裝扮,“騎射”即在軍事上,推行胡人的騎兵系統和戰鬥風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在“華夏”為正統,“戎狄”為蠻夷的主流觀念下,是具有超前的敢為天下先的氣魄的,值得欽佩。

在“胡服騎射”改革取得成功後,趙國國勢大盛。期間對內北伐匈奴、滅亡中山國,收服樓煩,開疆擴土,建城安邑,掃清趙國境內障礙,使國內區域間交通進一步通暢。對外除插手燕國事務,擁立燕國新君外,還干預秦國內政,一時間趙國國力空前,頗有問鼎中原之勢。

胡服騎射——敢為天下先


也許是“胡服騎射”這樣的改革的成功給趙武靈王帶來了信心的膨脹,趙武靈王又破天荒的推行了“一國二君”這樣的制度,於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將王位傳位於太子何,是為趙惠文王。他則自稱為主父。趙武靈王的初衷是美好的,他希望趙惠文王負責國內的政治,自己則可以全心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君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但是這個“一國二君”的思想不同於“胡服騎射”,“胡服騎射”有著契合當時趙國國內情況的實際基礎,因此改革獲得成功,而“一國二君”的構想確是不符合政治發展規律和人性的。這也為最後發生上面所說的“沙丘宮變”埋下了伏筆。

英雄遲暮,與一代霸主齊桓公的晚年何其相似


“一國二君”這種二元政治制度的推行,是趙武靈王最終身死人手的根本原因。

而直接原因則有兩個:

第一是趙武靈王在立儲君的問題上沒有原則且反覆不定,主要體現在原本“公子章”是趙武靈王的嫡長子,也是原來的太子,而後期因為趙武靈王寵妃(公子何生母)臨死前的一句請求立公子何為太子的話,就輕率的廢掉公子章太子之位,更立公子何。廢長立幼,歷來是封建國家立儲君的大忌,趙武靈王卻輕率行之,果然產生禍端。第二是趙武靈王的戀權不放,本來如果趙武靈王安心做他的“主父”,不問政事軍事,憑趙惠文王在趙武靈王死後痛哭的表現看,趙武靈王應該可以安享晚年,可是趙武靈王卻觸犯了另一個禁忌,就是退位後仍不及時置身事外,反而想通過手段重回權利核心(沙丘之旅)。

以上三個原因,最終導致了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晚年可悲的境地。


青紅皂白說歷史


趙武靈王是一代雄主,他十五歲時繼承王位,這時候趙國實力在七國之中只是處於中下水平。由於趙國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時常會遭到匈奴人的侵犯,細心的趙武靈王發現匈奴人之所以戰鬥力如此強悍,就在於其輕巧的服裝。

匈奴人服裝較輕,機動性很強,而中原國家的士兵都身穿重鎧,很難攻擊到對方,所以他下令趙國的士兵學習匈奴人的穿著,這樣一來,士兵的行動快了很多。其成果也是顯著的,在對中山國和匈奴的作戰中取得非常有效的結果。



趙武靈王最後會被活活餓死,還在於他對於兩位王子的態度問題。他一開始廢除公子章的太子之位,立年幼的公子何為太子,當時公子何還年幼無知,趙武靈王僅僅是因為喜愛公子何的生母,愛屋及烏,所以立公子何為太子。

可是後來他見公子章作為公子何的哥哥,竟然還要向公子何行跪拜禮,他又動了惻隱之心,竟然將趙國一分為二,封公子章為代王。公子章野心勃勃,他想趁機除去公子何,但是事情敗露,他打不過公子何。



公子章為了保命躲到趙武靈王的行宮中,趙武靈王本以為公子何是他的兒子,對於他的話還是會聽一些,沒曾想公子何已經殺紅了眼,還是殺死了公子章,還將趙武靈王一個人囚禁在寢宮。趙武靈王沒有食物可吃,他只能掏鳥窩,抓老鼠吃,三個月後活活餓死。


麥地傳奇


戰國時期趙國國君趙雍是一代明君,他進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使得趙國富強,軍事強大,趙國由受三胡欺辱的小國,一下子躍居戰國七雄之列。

可惜趙武靈王晚年昏庸(其實年齡不大,從年齡上說只是中年),廢長立幼,導致沙丘兵變,自己被圍困,活活餓死,年僅46歲。

趙雍16歲繼位為趙國國君,但是不能親政,大權掌握在叔父奉陽君公子成手中。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禮敬趙國老臣,增加了與眾大臣的親和力。從公子成手中名正言順地接權。

面對趙國國力羸弱,趙雍思考,於繼位二十年時,頒佈改革令,推行胡服騎射。這不僅僅是服飾、禮儀制度改革,更是軍事制度,作戰方式的改革。一年之後,趙國的軍事力量大增。

到了公元321年,趙武靈王娶韓王之女為夫人,生子趙章。經不住另一位夫人的枕頭風,公元299年趙武靈王廢長立幼,傳位給年僅10歲的幼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

公元295年,趙雍遊沙丘,公子趙章與大臣田不禮發動兵敗,將趙雍圍困在沙丘。公子成為相、李兌為司寇進行平叛,將趙章逼進沙丘進行圍困。李兌怕趙雍出來後秋後算賬,死圍沙丘,不讓趙雍出來,又不供應食物。趙雍只好在沙丘裡打天上的鳥,挖地抓老鼠充飢,但是鳥與老鼠都很有限,無法滿足。圍困了三個月後,趙雍被餓死。

趙武靈王一代明君,處理事情不當,導致國衰家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