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為什麼要退位,又為什麼要把趙一分為二,他想的是什麼?

鎮心42


老問題,新感受,也許再過於深入趙武靈王以及他所建立的這個龐大的胡服騎射的趙國以後,或許能夠對趙武靈王做出如此荒唐舉動略知一二。

首先,這個趙武靈王想要關照的這個孩子是誰呢?是原先的太子趙章,也是趙武靈王原先的嫡長子。

趙武靈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進取之主,趙文慧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守成之主,這件事情或許聽起來有一些不可思議,跟這件事有啥關係?我們去看一下秦始皇對公子扶蘇的態度,什麼意思?老子,我可是真刀真槍的把這趙國的土地給打下來的,滅了中山國拿了千里胡地,跟硃紅列國一個一個的掰腕子,我是感受過戰爭時期內一種自己不要強,別人就會把你往死裡打的那種感受。

現在要我承認這麼一個兒子,守成之主,一天到晚就守著自己那點兒基業,別人過來搶你的,你守,守不住了,被別人搶走了,一聲不吭,這種兒子以後我得趙國,怎麼可能放心的交給他。

至於說這個起兵謀反的原太子趙章,從他起兵謀反這個舉動上來看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主,從他鬧騰事情的這個能力上來講,跟趙武靈王有的一拼!竇琳,黃自然是希望未來的繼承人,能夠像自己一點兒,就算不為了趙國考慮,也別影響到以後自己的微民,免得生出來一個無能的廢物,到時候繼承了自己趙武靈王的名號,最後幹出的事情卻往他臉上抹黑,那如果他泉下有知,估計得氣得從墳墓裡面爬出來。

所以趙武靈王做出了一個決斷,就是我當太上皇兒把我的兒子扶持上王位!你在前面處理正事,老子負責打天下,這樣的話豈不美哉。但是這個時候趙武靈王估計是發現自己這個兒子做事情確實太優柔寡斷了一點!就此提出來一個叫做什麼呢?二元制度,一個國家,兩個君王!把趙國一分為二,一個叫做代國,一個叫做趙國,趙惠文王繼續主持召國國鎮,代國則是交給原先的太子趙章,如此一來,雞蛋沒有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但是想的挺好,卻過於夢幻,讓人無法接受,尤其是對於趙惠文王來講,他是絕對不允許原本已經到手的烤鴨飛走了,(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本來整個趙國都是屬於我的屬地,現在你偏偏要分出來一塊兒肥肉,交給原先的太子趙章,那你把我放在眼裡了嗎?

然後他把這件事情說給底下的老程,老程一聽根本不理解趙武靈王究竟什麼意思,覺得趙武靈王是老糊塗了,所以全部都支持趙惠文王,那原先的太子趙章就被擊敗!被擊敗以後,陶吳可逃的原太子趙章跑到了趙武靈王那裡,請求自己父王能夠幫自己一把,趙武靈王答應了,但是趙惠文王沒給他面子,而且還害怕自己付完之後找自己算賬,把趙武靈王活活餓死了!


漩渦鳴人yy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趙武靈王,嬴姓,趙國人,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趙國第六任君王。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商鞅之後最偉大的變法改革者之一,建立華夏騎兵軍團的先驅者。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年僅15歲的趙雍繼承了父親的衣缽。那時的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就連中山那樣的鄰界小國也經常來侵擾。而在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佔,眼看著國家早晚要被別國逐步蠶食。

趙國的地理位置,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邊與匈奴為鄰,西北與林胡、樓煩為界,這些部落都是以遊牧為生,長於騎馬射箭。

中原地區的國家,自古以來都是推崇戰車,一個國家有多少輛戰車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實力,所以常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來形容這個國家的強大。

但趙國與林胡、樓煩、東胡、義渠、空同、中山等遊牧民族的戰爭中,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作戰都比較方便;作戰時用騎兵、弓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

趙武靈王通過幾次戰役逐漸認識到,趙國被動挨打,並非是自己國弱民衰,而是在於軍隊的傳統服飾,早已不適於騎兵和車戰的作戰形式。

他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弘揚先祖趙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諸胡”的偉業,靠中原傳統的步兵和戰車配合作戰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為笨重的戰車只宜在較為平坦的地方作戰,在複雜的地形中運轉十分不便,眾多的步卒也無力對付那奔馳迅猛,機動靈活的騎兵。只有學習諸胡的長處,以騎兵對抗騎兵,才能增強自身的軍事力量,徹底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

<strong>

鑑於這種情況,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大膽的決定,要推行服制的改革。其步驟是首先在軍隊中進行改革,然後再推廣到朝中的官員們,此後“邯鄲命吏大夫奴遷於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皆貂服”(《竹書紀年》)。

但是改革服飾的命令還沒有下達,就遭到邯鄲許多皇親國戚的反對,尤其是公子成(其叔父)等人的反對最為堅決。

他們集體給國王上了《諫阻胡服書》,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為由,拒絕接受變法。接到上書,趙雍立馬做了回答,在《答諫阻胡服書》中進行了嚴厲的駁斥:“德才皆備的人做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而採取對策的,怎樣有利於國家的昌盛就怎樣去做。只要對富國強兵有利,何必拘泥於古人的舊法。”

此書一下,便在大臣中流傳開來,書中撲面而來的沛然正氣,直面國難的深重憂患,以及雄辯犀利的說辭,竟使讀者無不悚然動容!

那邊做著說服工作,這邊軍隊中已經開始實施了。等軍隊裝備齊全後, 讓他們學著胡人的樣子,騎馬射箭,轉戰疆場,並結合圍獵活動進行實戰演習。

當邯鄲城外兩萬鐵騎全部胡服,由柱國將軍肥義率領,大軍挺進時,可以說是萬眾譁然。大家爭相出城觀看胡服趙軍,軍營外竟是人山人海一般。

看到這威武軍陣,公子成頓然醒悟,他立即進宮請罪,痛切自責:“老臣愚昧,不達強國之道,妄議文華習俗也。國君強兵以張先祖功業,老臣該當欣然從命,率先胡服!”

趙雍看到以實際效果征服了這些頑固派,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將這位叔父撫慰了一番,並與公子成當場議定:立即頒行胡服令,旬日之後大朝會,君臣人等皆須一體胡服!

從戰國大勢看,這次的服飾改革,其實不光是改革的服飾,更是一種思想觀念的轉變,是一種敞開胸襟接受新思想的突破。因此可以這麼說,其改革的力度與廣度均超過了除秦國的商鞅變法以外的其餘五國。

趙國也因而得以強盛,成為戰國晚期僅次於秦、齊之後的第三大軍事強國。

改革的成功,也使趙武靈王達到他人生最輝煌得意的頂峰。他在信都的信宮(今邢臺)大會天下諸侯,就是召集諸侯定期過來開會,諸侯莫敢不來的。

“趙成侯造檀臺,有信宮,為趙別都,以朝諸侯,故曰信都。”(《太平寰宇記》)

“梁襄王與太子遫、韓宣王與太子倉來朝信宮”。(《史記》)

公元前299年,趙雍傳位於小兒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他要在趙國實行二元政治的權力結構,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君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

他的想法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則專心對外,和周邊的大國進行周旋。

他的這個想法是非常超前的,他看到以往王室在舊王死後,王子們爭奪王位的慘狀,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也變成這樣,他要在自己的親自關懷下,早早把兒子培養成成熟的國王。這次的改革設想,其大膽行為更是超過上一次的“胡服騎射”。

但當時他沒有想到,這番設想卻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為今後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因為趙惠文王心胸寬廣、善於納諫,因此贏得了趙國許多大臣的擁護和支持,短短几年時間,就成了實際掌權者。

當趙雍滅了中山國凱旋而歸時,他沒有想到,那些慶賀的祝詞和鮮花不是送給他的,而是都獻給了自己的兒子。

這對於雄心不已的趙雍來說,簡直無法忍受。自己的尊嚴掉了一地不說,在外域的連年征戰,似乎老百姓都忘記了他的存在。這讓他怒不可遏!

自己東征西戰,連連告捷,為趙國爭取到多少“國際”權益?這幫白眼狼。他哪裡受過這種悶氣,但此時再不甘心也沒用,江山已經易主了。

他陷入了沉思。兒子是自己扶持起來的,權力也是自己主動給他的。如今翅膀硬了,自己也有些力不從心了。幾經琢磨,終於想出一個注意來。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這塊地方,分給長子廢太子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這個想法的深層含義就是一個趙國同時存在兩個國王,自己這個“主父”,好在上面進行統御。儼然周天子統御各分封國的翻版。這樣就能夠收回現任趙王何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真正做到“一王兩二”。

但是出乎趙武靈王的意料,本以為親自出面,一定馬到成功,沒成想自己的要求卻被一口回絕了。

灰頭土臉的趙武靈王回來後,將討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意在激公子章與趙王何爭鬥,自己好以調和的身份,重新執掌朝政。

公子章與田不禮果然十分怨恨趙王何與肥義,對於父親的默許,公子章決定採取行動。

公子章心想,本來你屁股下坐著的就是我的位置,現在連老爹讓你分給我的地都不給我,我要造反了!

趙章在沙丘圍攻了趙何,但畢竟人家是一國之主,自己是個廢太子,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自己那些死士,寥寥無幾,而趙王何卻掌握著皇家的軍隊。於是一次彈性碰撞,趙章慘敗。

打不過就只能跑了,可這裡都是人家的地盤,往哪裡跑呢?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爹 。趙武靈王還是護犢子的,收留了他。

但此時大權旁落的趙武靈王,已經沒有能力來保護自己的兒子了。趙章被搜出來,就在趙武靈王的面前被殺掉了。

殺掉趙章以後,帶兵的公子成等人畢竟不敢弒君,於是大軍就把趙雍圍困在沙丘宮,斷水斷食三個月。

一代霸王趙武靈王竟落得一個被餓死的下場。

結語:趙武靈王這個諡號很恰如其分。

根據古代的諡法,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對外征伐、威強敵德,所以稱“武”。

又由於自己在繼承人問題上的反覆造成了國家的內亂,但沒有實力大損,亂而不損,所以就叫“靈”。 他的諡號“武靈”概括極其精準。

趙武靈王有智慧,有權謀,膽子大,敢於改革創新。一開始的改革,雖然冒了很大風險,但確實符合實際,所以最後成功了。

上一次的成功,給他很大榮譽,於是就有點飄飄然起來。後來腦子一熱,要建立更大的功勳。可惜這一次卻沒有深思熟慮,也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其行為根本違背了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事情就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不光是試驗失敗,還搭上了性命,簡直讓後人惋惜。

現在我們重溫這段歷史,要讓後來者明白,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固有的規律性,我們要尊重這個規律,才能取得成功,否則,不管是幾千年之前的古人也好,還是現代也好,都會陷入滅頂之災。

《呂氏春秋·先識覽》秦·呂不韋

《戰國策·趙策》

《史記》漢·司馬遷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


1、趙武靈王為什麼要退位呢?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在位二十七年後,突然宣佈遜位,把王位傳給兒子趙何(即趙惠文王)。

據史料記載,趙武靈王登基時“年少”,沒有說具體的年齡,就以十五歲來論吧,以此推算,遜位時年齡大約四十三歲。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還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什麼他會選擇遜位呢?

主要原因,是他建樹武功的念頭太迫切了,才選擇了急流勇退。遜位是為了讓自己從繁忙的政務中解脫出來,全身心投入軍事擴張,集中精力開疆拓土,徵胡伐秦。除此之外,他可能還有一個考慮。作為一個親歷親為的君主,哪裡有戰爭,他就奔向哪裡,戰場畢竟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地方,誰也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萬一有一天,他戰死沙場,那麼他所寵愛的女人怎麼辦呢?孤兒寡母怎麼辦呢?要知道宮廷之內,各種勢力暗流湧動,只有儘早把太子趙何扶上王位,這才是萬全之策。

2、趙武靈王為什麼要把趙國一分為二呢?

這事說來話長。

趙武靈王的第一任夫人是韓國女子,這純粹是一樁政治婚姻,因為趙國與韓國向來是盟友。公元前321年,趙武靈王娶韓女為妻,婚後不久,韓夫人便產下一子,名為趙章,後來被立為太子。

公元前310年的某天,趙武靈王做了個夢,夢到一位美若天仙的處女。多情的趙武靈王念念不忘夢境中的女子,有一回與群臣飲酒,說到了這件事。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賓客中有一人名叫吳廣,精心設計了一個局。

他有一個女兒,喚作“孟姚”,又叫“娃嬴”,“娃嬴”的意思是嬴姓的女娃。孟姚長得很漂亮,幹嘛不冒充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呢?於是便有人在趙武靈王面前誇讚孟姚的美貌多才,並且說她跟趙王所描述的“夢中情人”長得很像。這麼一來,趙武靈王真的動心了,難道夢中見的神女,在真實世界中確有其人嗎?

孟姚就這樣入了宮。趙武靈王見了她後非常喜歡,便對她寵愛有加。據《史記》所稱,趙武靈王得到孟姚後,“愛之,為不出者數歲”,有一段時間沉溺於情愛之中,不能自拔。孟姚很快被立為王后,史稱“惠後”。

當王后孟姚生下王子趙何後,太子趙章的地位岌岌可危了。愛屋及烏是人之常情,趙武靈王太愛孟姚了,所以也喜歡兒子趙何,以致於想把所有一切的好都給她們母子。他所能給的最大禮物,莫過於王位的繼承權。趙武靈王是一個當機立斷的人,他廢掉趙章,改立趙何為太子。

即便趙武靈王把所能擁有的一切都賜給心愛的女人,人的命運仍然不是凡人所有左右。不久後,王后孟姚被死神召喚而去。孟姚之死對趙武靈王是一大打擊,同時,當愛已成往事時,因母親而得寵的趙何漸漸被父親冷落了。


當年趙武靈王廢除長子趙章的繼承人資格,並無別的原因,只是移情別戀的結果。如今,夢中情人已仙逝,他忽然覺得對長子趙章有一種愧疚之意,打算給予補償。公元前296年(趙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滅中山後,他把代郡的一塊土地封給長子趙章,稱為“安陽君”。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召集各地官員前往國都邯鄲城。此時趙惠文王大約十三、四歲,趙武靈王認為是時候讓小國王親自處理朝政了。趙惠文王坐在王座上,趙武靈王沒有露面,他躲在帷幕之後,觀察諸大臣與宗親貴族的表現。

他看到了一張頹廢的臉。這是廢太子趙章的臉,只見他臉色蒼白,垂頭喪氣。這一切被趙武靈王看在眼中。這位父親心裡又湧出愧疚之意,當年如果沒有廢掉太子,現在坐在王位上的人應該是趙章,趙何只能在階下稱臣。作為長子,趙章的年齡比趙何大了十來歲,而且是韓王后的嫡子,如今卻只能卑躬屈膝,向自己的弟弟稱臣,這是何等的委曲。

自從惠後孟姚去世後,趙武靈王一直覺得對不起自己的長子,想方設法要補償他。正是這種父愛矇蔽了他的判斷力,對趙章顯露無疑的囂張視而不見。看到趙章在朝廷之上的沮喪,趙武靈王動了一個念頭。他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

趙武靈王可謂是英雄一世,糊塗一時。自古以來,為了權力你鬥我爭的事情還少嗎?春秋時代多少弒君、弒父的故事,多少兄弟相殘的故事?一個國家立兩個王,怎麼可能相安無事呢?

趙武靈王的態度,堅定了趙章奪權的決心,他發誓要奪回本來屬於他的王位。只要他發動政變,把弟弟趙惠文王殺了,到時生米煮成熟飯,父親也只能認了這樣的結果。

於是乎,有了沙丘政變的故事。趙章發動政變,欲剷除弟弟趙何,失敗後躲進趙武靈王的行宮。最後,趙章被殺死,而趙武靈王則被活活餓死。


君山話史


趙武靈王,贏姓趙氏,名雍。往遠了推,和秦國的宗室贏姓趙氏勉強也算是親戚。趙武靈王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意思的一個人,他當初從父親趙肅侯手中接過來的是一副算不得太好的牌,雖然趙國名義上是大國,趙肅侯一生也在不斷征戰、開疆拓土。但是,相對於其他大國,趙國的實力並不算非常強大,起碼不佔什麼優勢。而且,趙國西臨秦國、東臨齊國,北方還有面臨著遊牧民族的南下襲擾,地緣上劣勢明顯,等於是位於三大強敵的環伺之下。



趙武靈王十五歲即位,雖然手裡的牌不怎麼樣,但是趙武靈王卻是一個頗有戰略眼光的玩家,硬是把這副爛牌打得風生水起。趙武靈王將與遊牧民族近鄰的劣勢化為了優勢,以其為師,大力推行“胡服騎射”,一改傳統的車步協同作戰方式,大力發展更加先進、擅長突襲的騎兵。在趙武靈王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趙國日益強盛,尤其是軍事方面,甚至一度威脅到近鄰秦國的安危。



年紀輕輕便走上了人生的巔峰,趙武靈王也不免有些飄飄然了,在最喜歡的小老婆吳娃去世之後,趙武靈王居然因為這個小老婆臨終前的一番話起了廢長立幼的念頭。趙武靈王那可是說幹就幹的主兒,二話不說,立馬廢了太子、也就是公子章,改立公子何為太子,即後來的趙惠文王。再後來,趙武靈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居然在四十出頭、正值壯年時玩起了禪位!將王位和行政權全部交給了趙惠文王,自己專司開疆拓土。趙武靈王跟後來的清高宗不一樣,那可是真敢放權!並沒有讓兒子像後來的清仁宗那樣當“實習生”,而是實打實的真趙王。這一點從趙武靈王給自己的新“職務”也能看出這是,“主父”,國主的父親!並不是像後來的“太上皇”那樣,強調自己還是“皇”,趙武靈王只稱自己是“主父”,可見最初其內心還是真心想放權的。



趙武靈王作為開疆拓土的國君,那是絕對合格的!但是,作為父親,就不能及格了。先是廢長立幼,自古這就是兒子內鬥的根源,可是他幹了。這也就算了,畢竟他為了權力平穩過渡,壯年時便傳位給趙惠文王了。而且,趙惠文王幹得的確還不錯!此間也並沒有發生兄弟鬩牆之類的悲劇。但是,接下來趙武靈王便是昏招憑出了。他看到廢太子、公子章以臣下之禮拜見弟弟趙惠文王,心裡又不是滋味、覺得愧對這個兒子了。於是,趙武靈王開始出昏招了,他想將代地封給公子章,立其為代王。



趙惠文王一看,不幹了!“爹,您這啥意思啊?讓我接班,又硬生生挖我一塊肉給我哥,讓他跟我分權!”於是,趙惠文王拖著不辦,直當沒這回事。趙武靈王見兒子不怎麼聽話,心裡本就不太高興。於是,準備找自己的舊臣出面,給兒子施壓。不找還好,一找,把趙武靈王的心給找忐忑了!自己的舊臣因為主子換了,也開始重新站隊,趙武靈王已經不太用得動他們了。這下把趙武靈王徹底氣炸了!“老子看你小子不錯,讓你接班!你小子還真是“不錯”!直接把你老子我給架空了!”於是,趙武靈王的鬥志被重新激發出來,他不再是心疼大兒子、想彌補大兒子了。而是準備用大兒子當刀子,出頭跟小兒子爭權!公子章見父親跟弟弟鬧掰了,也覺得自己翻盤的機會來了,於是父子二人一拍即合,一場宮廷政變開始醞釀。



不久之後,趙武靈王以選堪陵寢為由,出巡沙丘宮,點名讓兩個兒子隨行。陵寢之事關係孝道,趙惠文王就算明知有詐,也不得不硬著頭皮隨行。而公子章在父親的授意或默許之下,也在醞釀“弒君”之事。或許公子章內心也沒有幫父親奪權的打算,僅僅是想利用父親來實現自己奪權篡位的目的而已,他的打算是直接殺了趙惠文王上位!或許像殺了弟弟之後會順帶著像後來弟弟那樣餓死老爹,也不一定!



到了沙丘宮之後,公子章與父親趙武靈王同住,趙惠文王另住。彼時,公子章的想法是借父親趙武靈王之名召趙惠文王前來,然後殺了弟弟直接上位。可是,趙惠文王也是有所準備的,他並沒有親自前往,而是派出了自己的親信肥義,也就是之前不太聽趙武靈王話的那位舊臣。肥義一到,並沒有見到趙武靈王,見到的是公子章,瞬時便知道事情不對了。公子章看到來的不是弟弟而是肥義,心裡也慌了,他知道事情敗露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準備先殺了肥義,然後直接公開“弒君”。但是,胳膊終究掰不過大腿,早有準備的趙惠文王見肥義久久未歸,便知道凶多吉少了。於是,趙惠文王先下手為強,派人三下五除二,把哥哥公子章給咔嚓了!



接下來,父親趙武靈王便成了燙手的山芋,留著他趙惠文王不想,殺了他是“忤逆”,還多少有那麼點兒“謀逆”之嫌,趙惠文王又不敢!很何況,趙惠文王麾下的文臣武將也根本沒有誰願意擔上誅殺“主父”的罪名。怎麼辦?於是,在趙惠文王的授意或默許之下,手下人清空了沙丘宮的所有下人,並且斷糧斷水,就是不進攻。在被圍困三個多月後,趙武靈王被活生生餓死在了沙丘宮內,據說連鳥窩、老鼠洞都被他掏空吃了!在確認父親死挺了之後,“大孝子”趙惠文王出現在了沙丘宮,一把鼻涕一把淚:“爹啊,你怎麼就餓死了呢?你死得好慘啊……”實際上,趙惠文王心裡不知道笑成啥樣兒了呢!之後,趙惠文王將父親趙武靈王風光大葬,一代梟雄趙武靈王就這麼被自己給作死了,而且死得一點兒尊嚴都沒有!



至於趙武靈王當初為什麼想把趙國一分為二?首先是補償公子章的想法。其次,是想讓公子章跟另一個兒子趙惠文王分權,如此一來,趙地和代地便成了他兩個兒子實際上的“封地”,兩個兒子名義上雖然都是王,實際上卻成了他分封的兩個“小諸侯”。而趙武靈王自身,很明顯凌駕於二者之上,他這個“主父”又重新成為了趙王!兩個兒子鬥得越厲害,他的位子越穩當。但是,趙武靈王卻低估了兩個兒子的野心,事實上,兩個兒子內心都不想他這位“主父”存在,個人認為,無論哪個兒子鬥贏了,恐怕最終趙武靈王都不太可能善終。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趙武靈王名叫趙雍,嬴氏,和秦國是一個祖先。趙武靈王退位的原因,要從她的老婆吳娃開始說起。趙武靈王早年,娶韓國國君之女,生下長子趙章,趙武靈王並立韓國女子為王后,立趙章為太子。按理說,趙章就是未來趙國的繼承人。但是,在趙武靈王34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在夢中夢見一位美女。趙武靈王被夢中這位美女,迷得神魂顛倒,他在一次宴會上就說了出來。當時有個大臣叫吳廣,聽趙武靈王描述覺得很像自己的女兒孟姚。於是,將自己的女兒介紹給趙武靈王認識,孟姚因為是吳廣的女兒又稱“吳娃”。

趙武靈王得到吳娃以後,非常喜歡,所以就冷落了舊愛。且後來與吳娃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趙何。吳娃趁著寵信就說王后和太子的壞話,後來趙武靈王就廢掉了王后和太子趙章,立吳娃為王后,趙何為太子。9年以後吳娃去世,去世前吳娃還叮囑趙武靈王一定要將國君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趙何。在吳娃死後的第二年,趙武靈王就將王位傳給了趙何,即“趙惠文王”,趙武靈王自己做了“祖父”即“太上皇”。

趙武靈王讓位以後,日子一久,心生憐憫之心,感覺有點對不起長子趙章。有一次趙惠文王主持朝儀,趙武靈王在一旁偷偷看見,趙章對弟弟趙何稱臣,內心更加內疚。他決定將趙國的代地分給趙章,讓其做代王。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趙惠文王肯定不同意。所以,趙章就以武力奪取王位,且得到了趙武靈王的支持,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沙丘宮變”。

有一次,趙武靈王以去沙丘遊覽,並將兩個兒子都叫上了,且分別住在不同的地方。趙章就與手底下的大臣密謀,借用趙武靈王的名義,將趙何叫來除掉,結果事情敗露。趙章先發制人,結果被趙惠文王的軍隊打敗。趙章逃到沙丘宮中躲避,趙武靈王根本無法庇護,結果趙章被殺。由於趙武靈王是趙惠文王的父親,大家都不想落下一個弒君的罪名。所以,只好把趙武靈王圍困起來,也不給他吃的。最後,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中。一代雄主最終的下場,竟然和春秋時期的齊桓公一樣的下場,真的是可悲可嘆啊!


謀士說


在春秋和戰國時期,所有的君主死的最慘就是齊桓公姜小白和趙武靈王趙雍了。如果說齊桓公的被餓死是由於政變的外因所引起的的話,那趙武靈王則完全是禍起蕭牆咎由自取。一代英主落下如此下場實在是太悲慘了。

在公元前326年。趙國國君趙肅侯薨世,其子趙雍登基史稱趙武靈王。順理成章地成了趙國的新任國君。趙雍時年14歲。提及趙武靈王就不得不提胡服騎射,其實所謂的胡服騎射就是:推行“胡服”和教練“騎射”。與中原人士的寬衣博帶長袖大不同的是,胡人的衣服是衣短袖窄。這樣更利於騎馬射箭。“騎射”是指周邊遊牧部族的“馬射”(騎在馬上射箭),有別於中原地區傳統的“步射”(徒步射箭)。如此改變,使得趙國的軍隊素質大為提高,在趙武靈王帶領下,趙國滅掉中山國。趙國國力空前提高,也使得趙國的國力達到了頂峰。


趙武靈王的悲劇始於立太子。趙武靈王里長子趙章是理所應當的太子,其母是韓國的公主。(應該是政治聯姻)實事求是地說,在趙武靈王的培養下,趙章又憑藉著母親一脈的強大背景他的嫡長子的身份,是完全可以順利的登上趙國的王位的。而且他的個人能力也很強,處理國事頗有乃父之風,但就是這樣一個合格的法定繼承人卻被趙武靈王無任何理由給廢掉了。而趙武靈王之後所以廢掉太子,就是老糊塗了,在更換太子這件事情上,趙武靈王做錯兩件事。晚年很受趙武靈王寵愛的寵妃吳病危,在吳娃的一再哀告之下,趙武靈王無故廢掉太子趙章、改立了吳娃的兒子趙何為太子。第二件事就是提早退位,在公元前299。趙武靈王傳位於太子何,是為趙惠文王。他則自稱為主父。 也就是太上皇,趙武靈王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培養趙何的治國能力。給兒子做後臺,讓兒子主內,自己主外,而實際上趙國進入我們現在所說的政治二元體系,因為如果自己和兒子的意見相左的話,以何人的意見為準?趙武靈王的政治構想徹底地違背了封建政治原則。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最終也讓給自己死於非命。

也許是出於愧疚,趙武靈王希望趙何割出一塊封地給原太子趙章,這個無理的要求當即被趙惠文王拒絕,任何一個當皇帝的都會拒絕,這一點趙惠文王無可指責,而此時的趙惠文王已經徹底掌控了大局,而此時的趙章更是不甘。你的本來就是我的,我要造反,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在公元前295年,趙章起兵造反。遺憾的這場兄弟政變以失敗告終,兵敗的趙章為求活命逃到了父親趙雍所住的行宮沙丘(89年之後,沙丘政變再次重演,那一次主角是秦始皇)。趙惠文王自然不會允許這個巨大的威脅存在,趙章被殺,而一代英主趙武靈王被兒子囚禁在行宮裡,斷水斷食三個月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絕對是前期英明超神,後期太浪翻車。和唐玄宗一樣,他在兩個兒子之間的搖擺,試圖找平衡,這完全是過分自信。認為他自己完全可以駕馭政局,可以,駕馭這兩個兒子。但他退位那天,就註定了他的結局必然悲慘,可惜,這一次他高估自己。也沒有想到帝王的誘惑使得人性喪失到如此地步。應該說,在戰國早期最有資格統一天下的趙國喪失了機會,可嘆,可悲啊。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退位,又為什麼要把趙一分為二,他想的是什麼?

趙武靈王在戰國時期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一系列改革使得趙國從弱小變的強大,他為了雪“中山國”侵趙之仇,分別在秦楚齊韓魏派了使者,興兵滅了中山國,大敗胡人。

那趙武靈王為什麼要退位了,其實當時的趙武靈王幹敗中山國和胡人後的野心是不小的,可能有稱霸的野心,而國中瑣事會影響到他的企圖,所以他就把位子傳給兒子趙何,實際上大權還在自己手中,自稱主父。趙武靈王知道趙國的霸業不可能在他一人手中實現,所以就磨礪傳了位的兒子惠文王,讓其率軍攻打胡人,而趙主父想圖謀秦國咸陽。那時雖然張儀離秦歸國剛死不久,但秦國依然很強大。就楚懷王被騙,死在秦國,趙韓齊魏宋五國聯軍伐了一次秦,都被秦歸還魏韓之地罷了兵。

那為什麼趙主父要把趙國一分為二了,這也是趙武靈王作為一個精明人乾的糊塗事,趙武靈因寵愛趙何的母親惠後,廢了趙章太子,立了趙何為太子,然後就把王位傳給小兒子趙何了,讓廢太子趙章去了代地,一次趙章朝見他弟弟惠文王趙何,趙武靈王就在旁邊,趙何對他哥趙章是大為訓斥,趙武靈王看了於心不忍,手心手背都是肉啊,然後趙武靈王就有讓趙章在代郡稱王的打算。這樣弟兄倆沒有尊卑之嫌,就可以攜手強大趙國了,但這個想法是否可行,趙武靈王也沒想好,就把這事擱置了,但趙武靈王廢長立幼,已經是埋下了隱患,從而導致在趙武靈王和惠文王出遊沙丘,趙章,田不禮乘機作亂,公子趙成與李兌從邯鄲趕到,發動四邑軍隊鎮壓的“沙丘宮變”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沙丘宮。


夏有涼風61


趙武靈王當初立長子章為太子,後來得到吳娃,寵愛他,生了兒子何,就廢黜了太子章立何為王。吳娃死後,又疏遠了何,加上憐愛原來的太子章,想要讓他並立為王。遲疑不決發生禍亂,以至於被困在沙丘的宮殿裡,三個月被活活餓死,章也被公子成和李兌殺死。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一位傳奇的君主。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不強,常受到大國的欺侮。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就連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

中山國位於現在河北省唐縣順平一代,是西周時期內遷的由遊牧部族建立的政權,位置處在趙國與燕國中間,趙國的包圍之中,尤如一顆釘子插在趙國的心腹之處,是歷代國君的心頭之患。中山國是由遊牧部族建立的政權,雖然已經變成了農耕的習俗,士兵大多驍勇善戰。在歷年和中山國的戰爭中,趙國並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趙武靈王認為,遊牧部族之所以強悍,他們長期狩獵,騎馬射箭有關,他們穿著的服裝也比較短,更加方便。




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頒佈命令,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國勢大盛。趙雍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

前296年趙國吞併中山國。

趙武靈王二十年,群臣在東宮舉行大朝會,趙武靈王吧王位傳給趙何,就是惠文王,自稱主父。他讓惠文王主持治理國家,自己身穿胡服,率領士大夫到西北奪取胡地,從雲中、九原直接向南偷襲秦國。還偽裝成使者進入秦國,勘察地形、視察秦王。一開始秦昭襄王並沒有發覺,後來覺得他氣度不凡,就派人追他,趙武靈王已經離開了。



趙武靈王偷襲秦國的想法,最終因為趙國的政變而夭折,錯失了良機,使得秦國有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趙武靈王退位的原因,就源於一個“武”字,他一生征戰讓趙國達到鼎盛成為霸主,他把王位交給兒子,是為了更好的去開疆擴土。當收復中山國、胡林、樓煩等地區後他又發現擁有權力的重要性,於是又要把趙國一分為二,用原太子章對抗惠文王,再把權利奪回來。然而他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原來託孤的大臣們並不買他的賬。在沙丘時,公子章張作亂設計要殺惠文王,被識破連趙武靈王都被餓死在宮中。



更多見解,敬請留言,期待您的關注和轉發!


葉子寫實


趙雍是一個悲情英雄,他的悲情在於身為帝王卻感情用事,愛老婆,愛孩子,最終卻把他們都害了。國家公器不能受感情左右,如果執掌國家公器卻感情用事,最終的結果就是家毀國亡。趙雍感情用事差點分裂了趙國,但他兒子趙何明顯更加具備帝王氣質,殺兄弒父一點不手軟,最終穩定了趙國,並進一步強大了趙國。

一、韓國公主與吳娃

趙雍作為趙國的第六代國君,他英雄蓋世,氣質超群,生得孔武有力,一表人才。英雄豈能無美女相伴,趙雍年少之時就娶了韓國公主為妻,婚後夫妻恩愛,夫唱婦隨,很是甜蜜。和一般的政治婚姻不同,趙雍與韓公主是有真感情的,而且感情很深,趙雍除了韓公主外,並沒有其它女人,這作為一個王是很難得可貴的。韓公主生長子趙章,生子後不久就生病死了,趙雍很長一段沒有再娶妻。

老婆死後趙雍將全部精力放在國家大事上,他在趙國變法,也就是打著胡服騎射的旗號行商鞅變法之實。變法後的趙國需要擴張,擴張的方向就是匈奴,在對匈奴的戰爭中,趙雍不僅收穫了勝利,還再得佳人。在趙匈邊境之上,趙雍遇到一個絕色少女,此女真名不可知,但是美麗傳遍草原,人們稱之為吳娃!趙雍得到吳娃後十分的恩愛,夜夜承歡,不久生子趙何,但是少女產子就容易死,吳娃生了兒子趙何後不久也死了。趙雍出於對吳娃的思念,立趙何為太子。

二、趙章與趙何

趙雍一生只有兩個女人,兩個女人分別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韓公主生子趙章,吳娃生子趙何。趙雍對兩位夫人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對兩個兒子也十分的喜愛。長子趙章原本是太子,後來有了弟弟趙何後,他就不是太子了,而成了將軍。趙章跟趙雍十分的相似,在戰場上十分英勇善戰,是趙雍的左膀右臂。趙何沒有上過戰場,他在國都主持國政,對於治國理民很得心應手。

兩位優秀的兒子讓趙雍很高興,不過趙章對於不能當王還是顯得很失望。作為一位父親,趙雍覺得不應該讓兩個優秀兒子得到的待遇不一樣,於是趙雍想將趙國一分為二,北趙國給長子趙章,南趙國給小兒子趙何。對於將趙國一分為二的想法,趙雍正在一步一步的落實:他退位為主父,領軍在北方開拓土地,長子趙章隨軍作戰,他要給長子打出一片大大的國土;趙何登基為趙王,在邯鄲主持國政,負責管理趙國本土的一切事務,當然打仗的事除外。

三、沙丘政變

趙何作為趙王,他是不想將趙國一分為二的,也不想在國王之上還有一個主父存在,因此他秘密策劃政變,企圖殺死大哥趙章。趙章作為長子,無辜被廢除太子之位,雖然父親要將北趙國劃給他,但是他更想殺死弟弟趙何,獨掌趙國。因此趙章也在秘密策劃政變,一舉殺死弟弟趙何,然後自己成為趙王。對於兩個兒子的謀劃,一心對外擴張的趙雍並不知情,他以為兩個兒子會和平共處,卻不知道同室操戈就要發生了。趙章帶領心腹死士直接衝擊王宮,想一舉擊殺弟弟趙何,趙何命令趙成領公室禁軍反攻趙章。

在內亂之中相國肥義被趙章誅殺了,趙章兵敗後逃到了沙丘行宮,尋求父親的庇護。趙雍得知內亂後,十分生氣,一刀將趙章的謀士田不禮劈成兩半,但是他還是想保護長子趙章。主父趙雍命令趙成退軍,趙成說他只聽命於趙王,於是領兵進來將趙章當著趙雍的面斬殺了。趙雍派人出去通知邊軍大將領軍來平亂,趙何將出來的人都軟禁了,並且要求所有護衛服侍主父的人都投降。很快大家看出主父失勢了,紛紛出宮投降,趙雍被圍在沙丘宮中三個月,被活活餓死了,邊軍也沒有來平叛。趙雍死後,趙何給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各國皆派軍隊來護送趙雍的靈柩,送葬的人多達十萬以上,是戰國時代最為隆重的葬禮,沒有之一!



大秦鐵鷹劍士


趙武靈王的政治構想過於理想化,違背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

五國相王中,趙武靈王考慮到趙國軍事實力,主動摘除“王”號,僅稱為“君”,但在他內心卻有稱王之志。

趙武靈王為更好的投身於外交和軍事鬥爭中,在壯年時主動退位,傳位次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自號主父。

即趙武靈王主外,趙惠文王主內。除了各司其職,業擔心若有不測,權力可以和平交接。

但有一次,趙武靈王看到長子趙章拜見趙何,想到長子無辜被廢,心生惻隱,於是把趙國一分為二,趙章為代王,與趙何共同治理趙國。

趙武靈王的願望是好的,但他卻把趙章和趙何的矛盾越拉越大,最終自己也深陷他們的鬥爭中。

沙丘宮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