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张嘴一个“小报告”,杀得张说被贬不知东南西北

姚崇,唐朝著名丞相、政治家。算计,即计算、计划、考虑、打算等,引申义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设计暗害他人,损害他人利益。姚崇死后也要咬一口,自然是算计的“引申”了,完全的坏吗!见仁见智,不过还是有点意思儿的。

姚崇张嘴一个“小报告”,杀得张说被贬不知东南西北

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河南陕县人,嶲州都督姚懿之子。他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被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开元九年,去世,终年七十一,追赠太保、扬州大都督,缢号文贞。

姚崇为唐代名相,对唐朝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治国安邦的一把好手,但对子女的教育却是不敢恭维,有点儿提不上手,护犊子不分原则。姚崇被罢相,就是因为他的儿子和其部下沆瀣一气,搞权钱交易,到了叛国纳贿程度,自己明知不对,还要去粉饰,以至丢了相位。

姚崇张嘴一个“小报告”,杀得张说被贬不知东南西北

姚崇有两个儿子姚彝、姚异热衷于广交宾客,招权纳贿,名声很臭。曾伙同父亲部下赵诲,接受胡人的贿赂,这种叛国行为,简直是臭到国际上了。至于姚崇的两个活宝儿子,唐玄宗碍于面子,釆用杀鸡给猴看,敲山震虎一下,把赵诲判了死刑。姚崇不识趣,他向玄宗提出接手这个案子,目的是把赵诲捞出来,把这件事洗洗,淡化一下。玄宗对此十分不满意,转机在玄宗遇上喜事要颁布大赦令,但并没有忘记这件事。

姚崇张嘴一个“小报告”,杀得张说被贬不知东南西北

玄宗在只要不是十恶不郝之罪一律予以赦免中,同时特别注明赵诲除外,最后采取免死而流放岭南。这也暗示了姚崇同学,护犊子是要讲原则的。姚崇不是一般人,品出味道不对,连忙递交辞去丞相一职报告。玄宗很高兴,姚崇还是讲政治的,立即批准姚崇的报告请求。

姚崇张嘴一个“小报告”,杀得张说被贬不知东南西北

为官就得干事,干事就要有自己的主张和人。被重用的人高兴,不被重用的人自然气忿。也就是说圈内乐哉,圈外忿忿。恼人的事情发生是在所难免,反对者处处有。张说就是他的死对头一个。姚崇在任同州刺史时,玄宗想重用姚崇,张说为了旧怨,唆使赵彦昭弹劾他。姚崇走上丞相工作岗位后,张说便在朝中拉帮结派,发展势力和姚崇斗。有人报告姚崇说:“张说悄悄地跑到岐王府上,搞‘暗通款曲’了。”,所谓“暗通款曲”,就是搞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

姚崇张嘴一个“小报告”,杀得张说被贬不知东南西北

有一天,姚崇在退朝后故意落在后面,目的是靠近唐玄宗,好打小报告。姚崇一瘸一拐的装作脚痛,玄宗询问他说:“是不是很痛?”姚崇答道:“我心里担忧,痛楚不在脚上!岐王是陛下爱弟,张说是朝中辅臣,他秘密出入歧王家中,恐怕岐王要为张说所误,所以我很担忧。”唐玄宗听到这事,很生气。这还了得,官场规矩不说,股肱大臣与王爷勾勾搭搭是犯大忌的。于是,唐玄宗将张说贬到地方基层相州去了。

姚崇张嘴一个“小报告”,杀得张说被贬不知东南西北

小报告的威力不可小瞧,是情报,是刀子。姚崇张嘴一个“小报告”,便“杀”得张说羽毛全落,成为光鸡,还不知东南西北,好好的京官不明不白地被贬出京,下放地方,张说是百思不得其解。官场游戏,水深无声,威力大。这是姚崇活着的时候,小口一张就管用,那么死后怎么又咬了张说一口,还让他服服帖帖的不敢胡来呢!高人中高手,有学问。(上)(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