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一中國,到底是撿了便宜還是歷史所趨?

有人說:清朝統一中國,是撿了大便宜。吳三桂不獻山海關,清朝得以入關統一。那麼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小編就從三個狀態下分析。

一、入關前大清政權的心態。

明王朝為什麼能靠著長城就拒滿清幾十年,就是因為滿清不敢拼,其實,清軍很怕死,也不想死。因為清軍入關幾乎都是以搶劫主,為什麼要來搶劫,是因為關外生活很辛苦,每年冬季都是最危險的季節。一旦牛羊凍死,他們很有可能熬不過冬天的,歷史記載,一旦遇到大災,關外的遊牧民族經常性的是整個部落的餓死。所以他們來搶劫是為了讓自己的媳婦孩子不被冬天餓死,所以他們是很惜命的。所以清兵入關前並沒有統一全中國的野心。

最少在這個階段,可以說,大清政權確實算是撿了個大便宜。

清朝統一中國,到底是撿了便宜還是歷史所趨?

山海關

二、入關後大清政權的心態。

吳三桂獻出山海關後,滿清進了北京城,才起了心要坐大位的。首功肯定是范文程錢謙益吳三桂孫之獬之流,黃臺數次破薊州到北京都是乾的搶劫的活,沒打算真的說要取而代之,多爾袞順治在北京只是賭了一把而已,清朝統治者知道漢族地主階級是可以收買的,也知道他們真正的敵人是農民軍。於是採用各種手段拉攏漢族官僚地主,他們宣稱“倡先投順者”給以高官厚爵,併為崇禎帝發喪,替漢人“報君父之仇”,又宣佈廢除三餉(遼餉、練餉、剿餉)加派,這對漢族地主都很有利。

以吳三桂為代表的漢人集團充當強有力的馬前卒。當時吳三桂的戰鬥力是不低於清軍的,而漢人的奉獻精神是高於清軍的。就是這些漢人的倒戈,讓僅僅幾萬的八旗兵多鐸一月潼關、二月西安、三月商丘、四月揚州、五月南京。一百來天在中原轉戰近萬里,攻無不克,克無不佔,消滅幾十萬敵軍。

這麼來說,吳三桂獻出山海關,對於大清政權統一中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個難道不是清政府的合理的權謀嗎?不然以吳三桂為首的漢人權貴為什麼不投降李自成,為什麼不投奔南明政權?

清朝統一中國,到底是撿了便宜還是歷史所趨?

電視劇-吳三桂獻關

三、滿清入關後,在當時有什麼力量能阻擋清軍入關嗎?

1、李自成農民起義軍

李自成可能有力量,但他先於清兵攻入北京,本應該佔據天時,地利。但農民起義歷史的侷限性造就了他們在北京的亂象。最終把好好的一盤旗玩死了。李自成敗退後,更可謂腹背受敵,因為以權貴階級為代表的南平政權怎麼可能和農民軍聯手抗清?

清朝統一中國,到底是撿了便宜還是歷史所趨?

闖王李自成

2、南明政權

南明政權想要阻擋大清南下的步伐,除非南明憑藉自己的力量迅速打敗李自成,佔據華北有利地形,方有可能阻擋清軍,否則當清軍與南明交戰時,戰場已在長江沿線了,南明又能撐多久。南明政權建立是在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情況下。文臣武將降的降,死的死。此時福王朱由崧新稱帝,南明能夠迅速鞏固政權就不錯了,根本沒有餘力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3、張獻忠的起義軍

張獻忠割據四川,基本上是被隔離了,對四川以外影響有限,又怎麼阻擋清朝統一。

清朝統一中國,到底是撿了便宜還是歷史所趨?

清兵入關後的勢力分佈圖

​所以,即使沒有吳三桂,清朝也會統一中國,因為當時沒有可以阻擋清朝統一的力量。可是即使這樣,清朝統一也花了很長時間。1659年,清朝將南明永曆政權趕到了緬甸,大陸就基本統一了。1683年,清朝佔領了臺、澎,中國就完全統一了。可見,清朝的統一也是打出來的。

綜上所述,所以大清統一中國,撿便宜是肯定的,但統一也是歷史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