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双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为何潦倒一生、清贫孤苦?

viki丶


古代文人,要么求取功名富贵,踏入仕途为官,为皇帝所“御用” ; 要么追求人格自由,出世为士,落魄于江湖。

唐伯虎生于明代成化卒于明代嘉靖年间,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其诗文,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其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伯虎号称江南第一才子,诗画天下双绝,一生先科举入仕求取功名,后出世落魄于江湖,放浪不羁,追求人格自由,可谓三起三落,遭遇坎坷。最终潦倒孤苦,贫病而死,终年仅五十四岁。



一、性格决定人生,清高狂放,恃才孤傲,但又不谙俗事的唐伯虎,坎坷一生,大起大落,中年冤狱之后,更是惨淡经营人生,前后三次娶妻,但平生与风流富贵无缘。



唐伯虎从小熟读科举经书,是当地有名的神童,十六岁时, 唐伯虎在当地秀才考试中考取第一名,一时名声鹊起。三年后,年仅十九岁的唐伯虎,和当地的才女徐氏结成百年秦晋之好,两人才子佳人,婚后琴瑟和谐相敬如宾。这是唐伯虎人生的第一段好日子,第一个人生高峰。但好景不长,六年后在唐伯虎二十五岁时,遭遇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击。这一年,唐伯虎的父母双亡,紧接着娇妻又难产而死,没出生的孩子也没有保往,他的妹妹也随后病逝。眼看亲人相继离世,唐伯虎如雷击顶。他的人生陷入了第一次谷底。

之后,唐伯虎再次奋起,潜心攻读诗书,二十九岁时,唐伯虎全省乡试中高中第一名“解元”,名震江南,才学惊动天下。盛名之下,他收获了自己的第二份感情,应天府大家闺秀何氏成了唐伯虎第二任妻子。这也是他迎来的自己人生第二次高峰。

三十岁的唐伯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进京参加会试,却因为卷入“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一案,无端牵连,结果非但没有金榜题名,反而被锒铛下狱。唐伯虎不但经受了狱中不堪回首的非人折磨,而且遭遇到当时巨大的舆论压力。科考舞弊案腐的曝光,让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的声名扫地,用他自己的话说: “扶案而思,仰天而叹”。

待后来唐伯虎洗清冤屈出狱,他面前的世界,早已物是人非,不仅那些附庸风雅,昔日向唐解元求书索画差点挤破头的铁杆唐粉权贵富商们,早已视他为陌路旁人,弃他如鄙履。而且,由于他仕途之路已被完全断送,他慕虚荣贪名利的妻子何氏,也落石于井下,与他离婚,另附高枝而去。这是唐伯虎第二次陷入他人生的低谷。但是,就在他悲观的近乎绝望之际,一个女人的出现让他又眼前重现光明。这是个当时的奇女子,她的名字叫沈九娘,是一个颇有才情的青楼妓女。唐伯虎三十六岁时与第三任妻子沈九娘成婚,在沈九娘的苦心经营和家里家外的操持忙碌下,唐伯虎方才得已把自己毕生才华,全力倾注入诗画创作。沈九娘时常拿着唐伯虎画的画去市井集市售买,用来换取一家人的生活费用。“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与沈九娘夫唱妇随,风雨同舟,以诗画怡情,以卖文鬻画为生。后来,他们还用卖字卖画得来的微薄积蓄,在姑苏城北一处风景优美的废园旧址之上,盖了几间茅屋。这期间,沈九娘还为他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唐桃笙,一家人虽不富裕,但是生活平静安逸。这算是唐伯虎的第三次人生高峰了。


然而,命运再一次地捉弄了这位在与它抗争中,已经毫无还手之力的大才子,他的妻子沈九娘在三十七岁那年,因操劳过度而早早因病离开人世。唐伯虎一时悲痛欲绝,心如死灰。他在《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一诗中写下“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的诗句,表达他对沈九娘痛彻心扉的哀思。此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而是与女儿一起,继续他清高孤傲,贫淡自持,“闲来写幅丹青买,不使人间造孽钱”,自由自在,读书卖画为生的生活。

后来,在明正德年间,唐伯虎以其才名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为幕宾,结果唐伯虎发现,自己悄然间已身陷宁王谋反政治阴谋之中,无奈之下,他自毁名节,佯装疯癫,在大街上全身裸体狂奔,这才得脱身还家,唐伯虑幸而因此逃脱了杀身之祸。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后,唐伯虎思想彻底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并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宁王府回家后,此前多年积下的劳累病痛与各种精神打击刺激,一齐发作,唐伯虑常年多病,甚至不能经常作画以维持生活,加上沈九娘病故后,他自己又不会操持生计,晚年的他,生活十分艰难,甚至沦落到,常要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等人借钱度日的田地。这期间,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他,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这是让唐寅晚年唯一慰藉快乐的事情。

明嘉靖二年,54岁的唐伯虎健康状况变的极差,该年秋天,应友人邀请,他去东山王家,见到了苏东坡真迹,其词中有:“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顿时触景生情,悲伤不已。告辞回家后,唐伯虎从此卧床一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

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是位天才的画家,但天嫉英才,他一生磨难波折重重,造成他愤世嫉俗,狂放不羁,甚至待人傲倨的性格,加上他不会经营生计,在陷入人生低潮时唐伯虎也曾酗酒狎妓,玩世不恭,自暴自弃。但是,他一生始终与命运与世俗抗争,不肯与恶俗同流合污,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最终不容于当时社会,最后潦倒而死。他的悲剧,实际是古代那些有抱负不甘心沦落的读书人共同的悲剧。

二、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唐伯虎中年冤狱后,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尽管号称诗画双绝,但他画作始终具有文人画的特质,并不为当时社会市井阶层所广泛接受。他中年后职业书画家的生涯,并没有为他带来稳定可观的钱财,这也是让他晚年陷入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


(明代春宫图)

对于书画,中国人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名人书画与书画名人两说。唐寅中年冤狱之前,是名震江南的科举士子唐解元,他的书画属于名人书画的范畴,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高度评价,追捧者如过江之鲫,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其实,对于名人,书画的品质不是主要的,不光是几百年前的明代。就是在时代和政治文化已经有了不可同日而语,有巨大飞跃和进步的当代,我们不也能经常看到,艺术品拍卖会上,书画品质极差的社会名人作品也能拍出天价,名人书画的市场价值主要在于名人的溢出效应,而不是书画的艺术价值。

科考冤案之前,身为江南第一才子的解元唐伯虎,狂放不羁,视金钱为粪土,甚至有时恃才踞傲,戏弄附庸风雅权贵富商,没有敛财取富的意识。待唐伯虎中年冤狱后,名声尽毁,社会地位与之前天壤之别,尽管作为一个职业书画家,靠卖书画为生,但在他的书画作品里面,仍然充满了宋代以来,以抒写个人胸怀情趣,以写意为主旨的文人画特质。不管是立意高远的山水画,还是病弱消瘦,面色愁戚的仕女画,并不为当时社会市井民众所广泛接受。唐伯虎在中年以后,由于社会地位与个人声誉一落千丈,尽管有纵横海内的才气学问,但他只是以一位书画名人的身份存在。在明代,占社统治地位的社会主流思想,是处处道德人品第一的儒家思想。那个时代,对书画家本人身份德行与人品极为看重,讲究人品即画品,画品即人品。唐伯虎冤狱坐牢,功名被革,后来为自救甚至大街裸身狂奔,在当时社会上,完全是一个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离经叛道,狂妄悖逆的形象。所以,他中年冤狱后,身为职业书画家,只能是当时维持生计而已, 经济上收入并不稳定,卖文鬻画,没有为他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为了得以温饱生存,唐伯虎甚至去画了许多春宫图画作,流传后世。当然这个并不是他什么个人的历史污点。

(明代春宫图)


老卢读史聊故事


事实上曾经的唐伯虎的确可以说是幸福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无比。在他25岁那年,父亲去世,这只是他悲情一生的开始。接着亲人一个个相继离去,这给他带来了沉痛的打击,萎靡消极很久的他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参加了乡试,并以第一名的佳绩成为解元。但在他春风得意之际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被卷入科场案中,一副镣铐就此带上了,原本顺利的仕途也被断送了。在牢狱之灾后,他刑满释放,但对于他来说这永远都不能释怀,所有的豪情壮志都被打击的粉碎。

可是命运丝毫都不疼惜这个失意的才子,在经受一任妻子去世的沉痛打击后,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二人女儿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一点希望,原本以为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但没想到第二任妻子因操劳过度又去世,这在唐伯虎沧桑的心又添了一道伤。


两人妻子的去世使得他再也没有再娶,一个人与女儿相伴生活,整日沉醉诗酒。虽然命运一再对他开玩笑,但他并没有就此束手就擒,相反他纵情书画,用自己作的书画谋生。经历人生磨难、饱受世态炎凉的他在尝尽甘苦后,他将他所有的心思全放在书画上,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佳作。



在54岁时,唐伯虎终于走完了这一生,他再也不需要饱受打击、人生失意、亲人分别等所有的苦难了。这个才子终于得到了解放,为世人留下了那些惊艳的佳作以及一代才子悲情一生的故事。

可能谁都想不到就是这样的一代才子,家境萧条到连入土为安都是依靠朋友,可见他这一生活的有多清苦艰辛。人们都说唐伯虎多么的多情,但了解他后才知道在他身负才名背后所有的心酸与悲苦。


红楼寻梦


看完终于知道:曾经多次自杀的唐伯虎,真的没有《唐伯虎点秋香》里那样洒脱。

了解唐伯虎的一生才明白,人生真的是靠机遇的。有才不一定就能一帆风顺、飞黄腾达,它受到所处时代机会、政治策略、生活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就像某位知名人物说的“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唐伯虎老前辈没有能站在风口。


唐寅,字伯虎,1470年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画家、诗人,与同为苏州人的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徐霞客曾祖父)并称“江南中四才子”。他的画如今大多保存在台北博物馆和流落在世界各地,已成稀世珍品,价值连城。2013年,唐伯虎的《庐山观瀑图》曾以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的天价成交。

然而,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唐伯虎,可谓家世没落、穷困潦倒,也是明朝官场强权暗斗的牺牲品。他的一生经历了“众叛亲离”、“考场舞弊”、“深陷囹圄”、“又入贼巢”的人生阶段,最终凭借自己的才智才算保得全身而退。


唐伯虎的父亲是个酒馆老板,在他2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之后两年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也相继去世,只留下他一个人,孤苦无依。

满腹经纶的他在28岁就考得谢元,在29岁赴京赶考又碰到了科场舞弊案,可谓其人生又一重大转折点。当年的出题官程敏政,科考试题极偏,仅有唐伯虎、徐经两人顺利完成了考试。考试完成以后,唐伯虎在酒馆中就狂言,他这次考试必中会元。引得众多考生妒忌,巧合的是,考榜发布以后,他果然中得会元。所谓“祸从口出”也许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最终,该次科考惊动当朝皇帝,将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打入大牢。徐经在狱中被严刑拷打,终于支撑不住,供出买通家僮泄题一事,并招认:“得到考题后也拿给唐伯虎看了。”后来,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此前的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诏“平反”,释放程敏政和唐伯虎,并派唐伯虎去浙江做一个小官。唐伯虎引以为耻,没有上任。

唐伯虎一生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徐氏”在其二十五岁时因病死亡。27岁时,娶得第二任妻子“何氏”,在其被诬陷科场舞弊以后,也离他而去。后来遇到青楼女子“九娘”靠其接济勉强度日,唐伯虎点秋香中其出身青楼的段子也是由此而来。

在唐伯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朱宸濠(宁王)来到了他的身边,邀请唐伯虎做师爷。 接到朱宸濠的邀请,唐伯虎一度十分高兴,就算当不了官,给王爷当个师爷倒也不错,而朱宸濠对他的礼遇也让他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明主。在宁王身边呆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宁王招揽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聪明才智,意图谋反。唐伯虎唯有多年装疯卖傻,骗的宁王才从王府逃离,此时他已经50多岁了。


据传,在经历不断的人生挫折时,唐伯虎曾经多次自杀未遂,他自己用铁钉插顶未死,自碎睾丸未死。1523年,因病离世,其晚年曾著有《伯虎自赞》:“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不认识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从中也能感受到他对其人生的唏嘘和无奈。


七星热点


幼时父母双亡,接着姐姐也去世,只剩他一个人。弘治十一年( 1498),乡试第一夺名,主考官梁储观其文彩不凡,推荐给大学士程敏政,也觉得此人不同凡响。不久,程敏政主持会试时,江阴有个富人叫徐经,贿赂了敏政的家童偷走了试题,事情败露后,反咬一口弹劾了程敏政,唐寅受到牵连,被下诏入狱。之后唐寅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回到故乡后更加放荡。

..宁王宸濠花重金聘用他,唐寅看出宁王有图不轨之意。借饮酒任性之由,装出一副丑相,令人恶心,宁王不能忍受,放他回去了。妻子知道后改了嫁,以卖画为生计,他的诗文书画所做才华横溢。他的茅舍叫桃花坞,每天和客人朋友饮酒畅欢,直至晚年颓废放纵,穷困潦倒,终年54岁。


珈锅佬


唐伯虎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不幸,实属一位悲催的大家文人。从让他从豪气自傲的才子变为变为潦倒清贫的文人,其中的原因大概分为三点。

⚪亲人相继去世,家道中落。在他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接二连三的失去亲人,击垮了一代才子,导致家境衰败。

⚪官场黑暗腐败,绝意进取。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情场失意仕途也不得意。

⚪宁王朱宸濠逼迫其协助谋反。察觉宁王图谋不轨不愿意同流合污,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综上所述,当时黑暗的社会压迫并奴役的人们,一代大家虽然豪气惊世,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但其一生都是充满悲情的,官场失意情场更加惨烈。


change8184


唐伯虎的潦倒源自于弘治十二年己未科考舞弊案



唐寅,因字伯虎,后世也多称其为唐伯虎。唐寅能诗善画,山水、人物、花鸟画成就很高,传世画作多藏与世界各大博物馆,是世所称道的明代书画大家。

关于唐伯虎的传奇故事很多,耳熟能详的要数“唐伯虎点秋香”,当然这个故事自然是虚构的,但也不难看出后人对这个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的喜爱。

但如果没有那一场弘治十二年的会试泄题案,或许大明的朝堂里会多了一位卓有才情的官员,而士林间从此可能少了一个自比“桃花仙人”的绝妙文士。

科场得意唐解元

大明成化六年(1470年),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因他的父唐广德经营酒店生意,家资小泰,在吴县一带,唐家也算是富裕人家。加之其父喜好书画,乐于结交文士,也不吝重金为唐寅延请名师教导,这让童年的唐寅能够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年仅十五岁的唐寅,在童生试中一举夺魁,以第一名的成绩补为府学附学生员,成为令人艳羡的大明秀才。在科举为贵的时代里,此等神童一经问世自然,四海惊称之。

青年时期的唐寅交游与吴中名士之间,诗词书画均有涉猎,颇有称道之处,少负才名,也养就了唐寅任逸不羁,疏狂玩世的个性。

自弘治七年(1494年)以后,唐寅的家人相继离世,家道也开始中落。好友祝枝山几番规劝早已疏于学业的唐寅,要他好生读书准备科举考试,以博个前程,光大门楣。

唐寅接受挚友的规劝,并允诺道:“明年当大比之,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弗售,一掷之耳!”这是何等的狂放豪迈,又洒脱不羁!

这一年里唐寅墐户绝交往,发奋读书,一年后在弘治十一年的应天府乡试中,唐寅高中第一解元,名震东南。

科举得意的唐寅自然要再接再厉,当年冬,唐寅作别亲友,怀揣大展拳脚的抱负,坐船经由京杭大运河前往北京,准备参加来年的会试。

动身前,唐寅曾向其乡试座师梁储,作诗一首以言其志。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红绫敢望明年饼”,刚得解元荣耀的唐寅,已经对来年的春闱大比信心十足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在登上客船的那一刻,他的人生际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一个对唐寅影响深远的人物出现了。

己未科会试泄题案

在通往北京的客船里,有个名叫徐经的举人,此人出身江阴大族,家中富裕,虽然比唐寅小三岁,但为人热情,办事老练,善于交际,在漫漫的旅途中,很快和唐寅成为相谈甚欢的朋友。

到了北京,赶考的士子们都会寻找馆舍闭门读书,可这俩人则不然,徐经太会来事了,加上唐寅此时已经小有名气,多有公卿造请,徐经经常带着戏子,跟随唐寅,驰聘于京师之内,极其惹人瞩目。

这还不算什么,最出挑的是,两人频繁拜访各高官府邸,如王鏊、吴宽、梁储、倪岳等人,就连时任内阁大学士的李东阳,和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院事的程敏政,两人都曾造访,每次造访徐经都是带上厚礼的,这些交游的行为,日后都成了两人获罪的缘由。

当时弘治天子还没有任命主考官,但按照惯例主考多有内阁学士和礼部堂官出任,李东阳和程敏政都素有文名,很大可能就是今科主考,在此当口徐经和唐寅的拜访,很难说没有套近乎的嫌疑。最要命的是,两人还花钱向程敏政请教治学之道,程敏政给两人上了一课,这成了日后几人定罪的依据。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月,会试大比如期举行,李东阳和程敏政被弘治天子任为主考官,程敏政出了一道策问题,题的出处为刘因的《退斋记》。《退斋记》太冷门了,大多数考生都一头雾水,当会试结束,士子们都抱怨纷纷。

可唐寅和徐经俩人却喜气洋洋,矜夸喜悦,到处炫耀。

我们可以试想下,当你考试作罢,走出考场跟大家伙儿抱怨题太冷门,超纲了,大伙儿都唉声叹气,出声附和。可这时跳出来俩人逢人就得意的说,这题我正好做过,我会!那种感觉,讨不讨厌?

考生们就听俩人在那得意夸耀,心中妒恨之意那是油然而生,再联想起唐寅和徐经考前瞩目的举动,经常出入高官府邸,据说有人见他们拜访过主考官程敏政!

难道有黑幕?要不然为什么独独只有这两人知道此题出处?很明显是买通了关节!

这时候坊间传闻的力量就显现出来,还未到发榜的时候,京中就流言四起。

身为言官的华昶,本这言官风闻奏事的优良传统,将泄题之事告到了御前,弘治天子惊疑,命李东阳会同五经同考官重新阅卷。

这时候李东阳也很怕,流言说徐经和唐寅重金向程敏政购买文字,令人忽略的是徐、唐两人也拜访过他!唐寅名动一时,李东阳早就与他相交,多有诗文唱和,而更要命的是徐经,徐经祖父与李东阳有旧,这次拜访,徐经求李东阳为其祖父作墓志铭,李东阳欣然同意。这两人与主考官私交过甚,若是放任流言滋长,迟早要烧到李东阳自己身上,必须大事化小,尽早结案。

有一种说法是,当华昶弹劾程敏政泄题时,程敏政得到消息,立刻将所有知道此题出处的试卷黜落,并修改阅卷记录,以避人口实。

当李东阳等人重新阅卷后,发现徐经和唐寅都不在取中之列,立刻松了口气,马上上奏皇帝言明没有发现徐、唐二人作弊,奏请原考官具陈,平息横议。

要说事情到了这一步,程敏政很大可能被保住,徐、唐二人虽说被黜落,但至少可以下一科再考,总好于褫夺了功名划算。可我大明的朝堂里总少不了派系之争,你内阁学士李东阳说没事,就没事了吗?

又有言官林廷玉跳出来,说出他作为同考官时发现程敏政在出题、阅卷时的几处可疑地方。这下事情变得复杂了,弘治天子命锦衣卫拿人审问清楚。

有说法是此次泄题案一再波澜,是礼部左侍郎傅瀚为谋代程敏政的翰林院掌院学士位置,暗中指使的,翰林院学士清贵要职,若兼得此位,逢内阁出缺,很大可能是会被廷推入阁的。

徐、唐二人落在锦衣卫手里其结果可想而知,在锦衣卫的酷刑下,神仙也得脱层皮,想要什么罪名就有什么罪名,徐经被迫承认通过子虚乌有的程门家仆,购得试题。

而此时朝中也不消停,以言官们打头阵,你来我往互相攻讦好不热闹。加之此案疑点颇多,弘治天子也非昏庸之辈,自然发现再放任此案,随其攀扯恐朝堂不靖,有引发党争之虞,故许三人午门对质。

唐寅第一次来到午门不是以新科进士的身份,而是阶下囚,也不知想起来京前的豪言壮语,此时能做何感?

午门前程敏政、唐寅、徐经三人对质清楚,徐经和唐寅仅仅是以币求从学,并无作弊之情事。弘治天子勒令程敏政致仕,原因是“临财苟得,不避嫌疑”,这也不算冤枉了他,程敏政收了两人钱,讲了一些治学之道,考试中两人有没有因此获益说得清吗?

至于唐寅和徐经被革除功名,贬为浙藩小吏,惩罚不可谓不重。

所以今日之得意,焉知不是他日取祸之端?

经此之后,唐寅科举无望,更加纵情声色,放荡不羁,诗画的水平反倒愈发高妙,为世人追捧。虽说后人有幸可以一览唐寅传世的诸多书画佳作,但他人生又岂能说是幸运的呢?


云谈青史


这些东西再艺术,但不赚钱。譬如今天,你的诗写得再好,无非是高雅的娱乐,不挣钱,充其量相当于一副麻将牌罢了。常言道,说的再好不如唱的好听。所以歌星成大款,再著名的诗人也是穷酸。


1526052265


因为科举舞弊案受牵连,被禁止考进士和为官,终生只能为胥吏,他心高气傲,又不屑为吏,所以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只能靠卖诗画为生,那时候的诗画卖不起价格,也就勉强度日罢了,终生潦倒,同时命运作弄,亲人相继离世,让他对人生失去希望,逐渐开始了诗酒人间,浪迹青楼,狂傲不羁的生活。

桃花坞里桃花仙,醉卧花间五百年

一夜东风吹酒醒,偶开青眼看人间


一梦青衫


这个问题看你如何角度看待,如果用物质层面来看确实不幸!如果从精神层面来看他绝对的富有,而且是无可比拟的!现在人的幸福指数什么会很低?那是因为觉得痛苦的人们都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欲望太强反而失望的基数就越多!我们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质,却丢弃了属于祥和的灵魂!


视角霖譚


性格+时运的原因吧。唐伯虎自小便显露出了过人的才华,16岁参加童生考试又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为世人所惊叹,并由此结识了许多当时的文人雅士,如文征明及其父文林等。过人的才华及顺当的仕途,让他的性格愈发的自傲起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飘了,行事无节制,狂妄自大,终招致了别人对他的厌恶,朋友的疏离,亲人的离散,潦倒落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