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特殊的標誌性建築物,代表著哈爾濱文化的交流

哈爾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金、清兩朝發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爾濱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兒出生在哈爾濱依蘭。

如今的哈爾濱更是中國省轄市中陸地管轄面積最大、戶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起點。

一個特殊的標誌性建築物,代表著哈爾濱文化的交流

在哈爾濱有一個特殊的標誌性建築物,聖·索菲亞教堂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時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同年,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以隨軍教堂為基礎,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構教堂。1911年,木牆外部砌了一層磚牆,形成了磚木結構式教堂。

一個特殊的標誌性建築物,代表著哈爾濱文化的交流

1923年9月27日,聖·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歷時9年,於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為遠東地區一座最大的典型拜占庭式東正教教堂,索菲亞教堂是俄國建築師科亞西科夫設計,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整座教為庭式建築,中央一座主體建築有個標準的大穹窿,紅碑結構,巍峨寬敞。通高53.25米,建築面積721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牆體全部採用清水紅磚,上冠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統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帳蓬頂,形成主從式的佈局,錯落有致。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前後左右有四個門出入。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銅鑄制的樂鍾恰好是7個音符,要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並用才能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教堂建築平面呈希臘十字方式佈置,既受拜占庭建築風格影響,主穹頂、鐘樓又有俄羅斯傳統的“帳篷頂”、“洋蔥頭”造型。

一個特殊的標誌性建築物,代表著哈爾濱文化的交流

為保護國家歷史文物,1997年6月,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決定對索菲亞教堂廣場實施綜合整治。修復後的聖·索菲亞教堂,高聳入雲的金色十字架與紅磚綠頂相輝映,顯示出教堂主體巍峨壯美的氣勢,休閒椅、綠地環繞。

一個特殊的標誌性建築物,代表著哈爾濱文化的交流

一個特殊的標誌性建築物,代表著哈爾濱文化的交流

聖·索菲亞教堂構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它又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珍跡。

一個特殊的標誌性建築物,代表著哈爾濱文化的交流

傳承中國園林古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請“點擊”左上角:“璟業園林建設”,然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