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家仆太惨了?清朝以及人殉葬的习俗,到底有没有根除?

历史公元


用活人殉葬,是中国古代一项残忍野蛮的制度,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个习俗简直让人深恶痛绝。

殉葬的习俗具体从那个朝代开始的不得而知,但是这个习俗是我国持续最长的习俗之一。自从国家产生开始,这个习俗便变本加厉。习俗盛行于商周时期,据考古发掘,商代贵族的墓里都有人殉。

到了秦汉时期有所收敛。

到了辽代又死灰复燃,这个习俗又被带进来了。

例如《元史 卷三十四》所载”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辽太祖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此后,金,元,明初都有殉葬制度。

到了明朝,朱元璋又提了起来。而且在明朝还有一种完善的制度。哪些妃嫔应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规定。凡被删封为贵妃等高等名号的,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 "恩免"。其余的皆殉葬。直到明宗才废止了这个祖制。

到了清朝,这个习俗又起来了。

清朝初年,仍然是用活人殉葬的,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皇后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济根、代因扎殉葬。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死后,殉死的妃嫔有30多人。她们的棺柩跟随在顺治帝棺柩的后面一同出殡。

到了康熙时期,拟议中准备让40名宫女殉葬。但由于康熙帝对于活人殉葬深恶痛绝,下令禁止。这才真正的被废止。但是根本无法根除,直到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地方落后愚昧,还有人自愿或者被逼迫用活人殉葬。到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加强教育,这个习俗才真正的被废止。


鲁见山如是说


人殉起源于原始社会,兴盛于奴隶社会,唐宋时期趋于式微,又复燃于辽金时代。

明清时代不是活人殉葬,而是妾室殉葬,也就是说和下人没有关系: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陪葬的有大妃乌拉纳喇氏,庶妃阿吉根;皇太极死后有章京敦达里,安达里殉葬;福临死后,妃楝鄂氏,侍卫傅达里殉葬;睿亲王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殉葬。

说白了,这殉葬的是自己的财产,妾妃正式属于自己的财产。


王祥麒


其实清朝是有殉葬了。翻开清史稿的话,纵观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并没有如朱元璋那样大规模殉葬的情况。但并没有说清朝完全没有人殉。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便让自己的宠妃多尔衮之母俺巴孩殉葬。顺治帝去世的时候,孝庄皇太后迁怒于董鄂妃,便让逼董鄂妃的妹妹,殉葬的妃子董鄂氏为其殉葬。可见在清朝初期妃子殉葬其实并不是没有,而是零星。到了康熙之后,清朝便没有记录有人殉葬了,当时殉葬依然被当作忠心的一种表现。


潇萧历史文社


其实简单的说清朝并不存在明确的人殉葬的制度!人殉制度在清朝已经废除了!但是在民间偏远地区或者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可能还会存在!人殉制度其实在战国商鞅变法时候就已经明确废止!后代屡次又复活。但是禁止人殉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可以帮到你




库布里顺雍


我想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建议大家可以到清东陵去看看。因为无论是祭祀还是墓葬,在封建制度等级森严的清朝皇帝一定是最高规格的。

然而,清朝没有任何一座帝陵发现人殉坑,甚至没有妃嫔殉葬,帝王尚且如此!其他人谁敢,干冒杀头之险!


不以成败论江山


清绝对不允许人殉,连虐杀仆人都不可以。造谣清人殉的连基本常理都不懂。在彼此勾心斗角的政治环境下,谁要是虐死一个仆人或者带一个人殉葬,一定会被政治对手搞的家破人亡。


国学爱好者关德亮


题主是网特?挑唆民族矛盾?众所周知秦朝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废除人殉,之后一直到明朝才又捡起来人殉,而清朝的伟大就是又废除了人殉,并且彻底终结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半奴隶制的贱籍制度,莫非题主祖上是贱籍?被废除了贱籍制度之后浑身不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