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副本僅存世4%,正本下落不明

《永樂大典》,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共有11095冊,22973卷,3.7億字,收錄了當時中國能收集來的幾乎所有資料。可以說,是一部曠世之作。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副本僅存世4%,正本下落不明

永樂大典是誰修的

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登基後決定削藩,這個行為惹惱了他的四叔,燕王朱棣。朱棣在性格方面和朱元璋十分相似,而大家知道朱元璋拿個要飯碗,就敢參加革命。更不要說朱棣此時還是燕王,於是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從北京起兵了。

經過三年的戰爭,朱棣成功的“清君側”了,清完之後,他發現皇帝清沒了,於是,他勉為其難的自己做了皇帝。由於皇位來路不正,大臣們也不認可他。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副本僅存世4%,正本下落不明

此時,他想起了當年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打算修一本類書,供他及後世子孫治國使用。什麼是類書呢,類書就是把收集來的資料書籍的內容拆分成一類一類的,按不同類別收錄其中。看上圖就是把和“神”有關的內容放到了一起,方便查找和使用,非常像現在的搜索引擎。

朱棣想起來這件事後,就讓解縉組織人,編寫這部書。這樣可以改變自己在文化人心中的地位。

一年以後,解縉修完了書取名《文獻大成》,交給了朱棣,朱棣看完非常不滿意,為什麼呢?因為解縉作為儒家弟子,收錄的資料多半和儒家有關,其他方面的資料非常少。朱棣對這部書不滿意,命令重修,派了姚廣孝和解縉一起修這部書。姚廣孝是朱棣的心腹,對朱棣的心思非常瞭解,所以他收集了當時能蒐集來的所有書籍,共計八千多種,組織了2000多人,用館閣體修著。歷經數年,在永樂六年,終於完成。朱棣親自起名《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的悲慘遭遇

這部在當時十分好用的,十分實用的書,除了嘉靖帝朱厚熜看過,明朝其他皇帝沒人看過,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副本僅存世4%,正本下落不明

紀曉嵐

到了清朝,乾隆要修《四庫全書》的時候,《永樂大典》再一次派上了用場,但此時看到的《永樂大典》已經缺了1215冊。這部《永樂大典》並不是永樂正本,而是嘉靖副本。

嘉靖年間紫禁城失火,差一點就把《永樂大典》燒了,而嘉靖皇帝喜歡看《永樂大典》,害怕《大典》出什麼意外,於是找人重新抄錄了一份,直到嘉靖帝去世都沒能完成。

在嘉靖帝死後,歷史上關於永樂正本的記載,再也沒有出現過。有人說正本毀於戰亂,有人說正本給嘉靖帝陪葬了。

《四庫全書》編纂完成後,乾隆認為《永樂大典》精華已盡,將書放置在翰林院裡,供文人查看。由於沒有嚴格的管理,官員們監守自盜日益嚴重。

到了光緒元年,嘉靖副本僅剩5000餘冊。光緒十八年,僅剩870冊,不足百分之十。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清軍聯合義和團攻擊英公使館,由於久攻不下,他們打算火攻英公使館。公使館和翰林院相連,導致翰林院失火,火勢控制不了,清軍和義和團就跑了,英使館裡的學者,知道翰林院裡藏書很多,於是冒著火救出了不少書籍。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副本僅存世4%,正本下落不明

清翰林院遺址

後來爆發了八國聯軍侵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與各國達成初步和解,英使館交回《大典》330冊。不久又遭到監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時,僅剩64冊。

想來也十分悲哀,翰林院起火,竟然是外國人去救的書。

這部書後來又經歷了抗日戰爭,現在這部書已知傳世,僅有不到400冊。不足百分之四。

《永樂大典》的價值

乾隆認為《永樂大典》的精華全部都在《四庫全書》裡,永樂大典沒什麼價值了,所以對於官員監守自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但是,《四庫全書》的價值不如《永樂大典》高,首先,《永樂大典》把當時能蒐集來的書不分好壞都收錄其中了。而《四庫全書》收錄的大多是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的書籍,其他書籍收錄的很少。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副本僅存世4%,正本下落不明

第二,《四庫全書》,對原文修改嚴重。

原文: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四庫全書版: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宋主曾住。

原文: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四庫全書版: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

而《永樂大典》,對原文並不進行刪改。

通過這兩點可以看出所以,《永樂大典》比《四庫全書》更有研究價值。這樣一部書,卻只剩400餘冊存世,不得不讓人惋惜。我們只能期盼《永樂大典》的永樂正本還能被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