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明能像南宋一樣堅持下來,到了近代南明和清朝會不會變成兩個獨立國家?

小行星童星交流會


北宋滅亡後,南宋之所以能誕生,並且能站穩腳跟,主要原因是:

1,北宋亡於內政外交的政策方面的判斷失誤,而非亡於人心離散。北宋滅亡時,天下人心依然向著大宋。

2,女真金國滅遼不久,是以占人口少數的女真人統治人口占多數的遼國人,而要進一步吞掉宋朝,已有些力不從心,甚至女真金國決策層也非常猶豫。

3,更為幸運的是金滅北宋之時,北宋只逃出了一位正統皇子,即康王趙構。使得各股勢力沒有選擇的餘地,這樣以來對南宋站穩腳跟極為有利。

4,自春秋戰國以來,位於南方的楚國丶吳越的崛起,實際上已暗示著華夏經濟重心已經南移。加上秦漢的離亂多在北方,特別是歷經魏晉丶隋唐的變遷,導致北方精英人口大量南遷,使得宋朝時期,南方兼具經濟文化發達,和山形地勢的險要。這為南宋的建立與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要知道所謂皇權不過就是兵和錢。

綜上所述可以說南宋的建立是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具備的結果。

南明之所以不能象南宋一樣,建立偏安一隅的穩固政權,主要原因是:

1,大明亡於內政,崇禎帝是因李闖王率軍圍城而以身殉節的。大明並非直接亡於清朝。大明亡國時,民心已離散,人心已不再完全向著大明瞭。

2,大明滅亡後,天下大亂,北有李闖王,西有張獻忠,南方同時存在幾個南明小朝廷,各地心懷異志而擁兵自重的軍政小集團也多如牛毛。大明內部沒有一股勢力能展現出短期內一統天下的潛力,倒是呈現出演變成魏晉南北朝那種百年離亂的趨勢。這就變相的給了清朝天賜良機。

3,清朝本就脫胎於大明,努爾哈赤及其先祖本為大明的官吏,清朝上層深受漢文化薰陶,國主努爾哈赤丶皇太極和很多官吏都精通漢語,滿人也是以農耕為主,遊獵為輔的族裔,其生產力與文化水準和心智,遠勝於當年滅北宋的金國女真人。

4,清朝由於脫胎於大明,對明朝的習俗丶社會結構非常瞭解,滿人不但文化水準接近中原人,而且還深諳天下存亡之道,善於使用計謀,善於建立和利用人脈關係,善於與社會既得利益集團溝通。可以說在這些方面闖王、張獻忠和南明勢力都有所不及。可以說清朝既不應被視為完全的外來政權,也是中原人非同以往的對手。顯然天下大亂之後,分裂離亂的中原人勢力,已無力對抗清朝這個大明曾經的邊民集團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南明當時已不具備南宋的天時丶地利丶人和的優越條件了。南明聚攏不了民心,南明無法擁有南方所有勢力的支持,也無法贏得既得利益集團的信任。而南明所面對的清朝,也絕非南宋面對的文化素質低,對中原不瞭解的女真金國。反而是比南明更精明、強悍的清朝。可以說南明是絕對無法保全的,滅亡是正常結果。

很多人不喜歡清朝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清朝入關後因“剃髮易服”導致很多無辜人的死亡,二是清朝末年喪權辱國的不光彩歷史。

但是個人認為清朝入關,有可能避免了中原深陷列國混戰的局面,有可能避免了大明幾百年來,為恢復華夏文明,所作的努力被毀於一旦。


鬼影147951010


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南宋能堅持下來,就不會有以後的元朝和明朝,更不會有南明的存在。所以假設南宋堅持下來時,到近世紀晚期後,只會有兩個可能。

第一個可能是南宋完成封建大一統,恢復對長城和西域的統治,也不會有大清存在。那個時候只能被同化或者臣服。之所以說南宋完成大一統,是因為假設南宋能存續到那個時代,它自身的強大的商業就足以支撐南宋完成北上和西進的征服活動。一旦完成勢必會加強封建力量的統治,提振農業。

第二個可能就是南宋完成了農業文明到商業文明的徹底轉變,產生了本土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對市場的強烈要求,仍舊會促使南宋北上、西進收復失地,進而刺激資本主義經濟加快發展,帶動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周邊地區一方面會成為弱勢,一方面也會向南宋學習。維持長期的穩定。

如果第二個可能發生,所謂的近代屈辱和西方率先誕生資本主義也就不存在了。東學西漸仍舊持續運作。

而現實的問題是,並沒這麼發生。東方農業文明政權在國際封建主義時代是佔據領導地位的。為了保證長期的領先和主導,封建主義農業文明就不可能像西方那樣去大肆變革,如果變革,一方面既得利益集團的統治者不允許,支持國家維持國際領導權的經濟主體——地主階級也不會允許。

統治者和統治階級如果發生變動,國家就會陷入戰亂,國力衰弱,進而引發周邊勢力反中央領導,威脅中央王朝的各個方面,國際政治格局也會發生變化。

如上所說的歷史狀況,使得中國面臨巨大變革時轉彎甚至掉頭是不可能完成的。宋朝不需要為國際格局變動去付出力量,國家也支持商業,知識分子具有獨立的政治地位,科技發展相對全面,創新和理性思維大爆發。有宋一朝是最佳的歷史窗口期適合東方農業文明轉型,可惜錯過了。中華文明也就走向下行。直到封建社會瓦解建立新中國才有了上升的趨勢。


華夏通考


~崇禎以身殉國,獲得了多少的名聲,連明朝在他手中滅亡都沒人願意提及,說的都是君王死社稷,一片讚揚。可這個傢伙原來是想逃跑到南京的,可惜沒有大臣願意做替罪羊,死要面子的他只能留在北京。本來可以讓太子監國,可是又怕太子做大,奪了他的權力。最後他和幾個兒子一起在北京讓人甕中捉鱉。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家族一系的滅亡,是最正統的皇位繼承人讓人一鍋端。而南宋卻逃了一個宋徽宗的兒子,那可是最正統的繼承人。首先南宋就有一位主心骨,各方勢力可以向他靠攏。

反觀明朝,崇禎一脈消亡,連皇位繼承人問題都讓南明禍起蕭牆。執掌南明的東林黨不滿意福王,南明政府只好把精力放在制衡東林黨上。沒有精力與實力去安撫江北四鎮。導致江北四鎮軍閥事實化,在滿清進攻時就選擇投降,成了滿清入寇的馬前卒。然後建立的幾個南明政府不提,也是內部紛爭不斷,甚至兵戎相見。

最後一個永曆南明政府,在打敗孔有德,收復整個西南的時候,原大西政權大將孫可望又投降滿清,導致整個局勢崩盤。最後永曆覆滅在吳三桂手中。

縱觀整個南明政府基本都是在內鬥中度過,連內部都整不明白,還奢望可以與滿清分庭抗禮?不是能分兩個國家的問題,是南明根本撐不下去。


baomin太多


歷史就是無數偶然因素拼湊而成的。也許一個小人物就能影響歷史。

歷史用來假設的意義並不大。

明末自然災害、李自成、東林黨才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滿清本來沒有那麼大野心,純屬撿了個便宜。

再說南明,本來南京一直以備份首都存在的,只要朱由檢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早點轉移至南京,還是可以控制政權的,若有得力的管理班子和將領,收復北方也是可能的。


華夏兒女多竒志


中國大一統思想很強的,肯定不會變成兩個國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a3c887aebbf5dc6d3394248d3cd786ff\

獅子嶺的天空


南明如果沒有滿清的軍事壓力,鄭芝龍等軍閥將很快架空朱明皇帝,最後篡位建國,形成四川張獻忠,湖廣左良玉,東南鄭芝龍等割據小國,猶如五代十國的重演。


瀛史拾貝


可惜南明沒秦檜。可惜多爾袞不是金兀朮。更可惜還多了個張獻忠。🤣南明從上到下不可能成第二個南宋。


青瓷雅居


歷史沒有如果。


雜談薈萃經典回顧


答最後肯定統一的!誰回答一下!南統一北還是北統一南!統一之後的疆域會有區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