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形象地再现一个大动荡的封建时代

从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天下,时间长达近一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大小战争连绵不断,也可以说三国时代是一个战争的年代。《三国演义》主要反映的正是这个频繁的战争年代,不过它不是照搬,而是经过作者天才的艺术加工,给人展示了一幅巨大的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在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其中的一些主要的艺术特色。

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形象地再现一个大动荡的封建时代

1.描写各种各样的战争,着重描写具有决定性的战争。《三国演义》描写的大小战役和战斗有五百多次,但它着重描写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三大战役,其中又以描写赤壁之战为主。通过写这三大战役便把其他战役有机地连接起来,汇集成了一部魏、蜀、昊三国的兴亡史。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决定由曹操抑或由袁绍来统一北方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作者把散在《三国志》的有关人物的传记的零碎史料集中起来,加以剪裁、夸张,基本上如实地和生动地反映了这次战争的双方决策和规模、过程。这次战争的艺术特色是:作者描写了战争胜败的诸种因素,如既写人的因素,也写物的因素;既写必然因素,也写偶然因素;在写诸种因素中,突出写偶然因素,写偶然因素受制于必然因素,写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如在战争前夕,双方的有识之士都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作了正确的分析,以确定各自的战略方针。袁绍的谋士沮授对双方力量和有利、不利条件进行分析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坚守。

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形象地再现一个大动荡的封建时代

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智者所见皆同,曹操的谋士荀攸跟沮授的观点是一致的,他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对待这正确的决策,袁绍和曹操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袁绍听沮授提出的计谋后,却认为是慢其军心,将沮授锁禁军中。而曹操听取荀攸的计谋后说:“所言正合吾意。”在彼此相持阶段,许攸截住曹操催粮书发现曹操断粮是个偶然因素,但他建议“两路击之”,袁绍不听,致失大好战机,是必然因素在起作用,即因袁绍好谋无断。后许攸因子侄贪污案件牵累被袁绍驱逐便投奔曹操,是偶然因素,但曹操能用许攸之计,却是必然因素在起作用,即他的多谋善断。他用许攸之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他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时,张辽说:“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操说:“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待;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显然,在官渡之战中,作者明确地说明:这次战争的胜败主要决定于人的因素,即曹操之所以打胜,是由于他的多谋善断和所率的皆精锐之师;袁绍之所以战败,主要是由于他好谋无断和内部不团结。

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形象地再现一个大动荡的封建时代

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继官渡之战后的一次重要战役,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由此基本形成。但这次战争并不激烈,时间也很短促,《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述这次战役很简略:“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可见曹操退军主要是由瘟疫之故。可是《三国演义》却用八回(四十三回至五十回)的篇幅来描写这次战役,写得有声有色,热闹异常,紧张得很,可以说是全书描写战争的艺术顶峰。赤壁之战的艺术特色是:用绝大部分篇幅描绘人的活动,而所有的活动都是通过曹、刘、孙三方的矛盾斗争,特别是孔明和周瑜的斗智比才和结合写景抒情来体现的,这样不仅塑造了周瑜、孔明、鲁肃、黄盖、曹操、蒋干等一批栩栩如生、各有特征的人物形象,把战争的规模、过程写得很清晰、热闹,且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

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形象地再现一个大动荡的封建时代

在描写人物活动时,还注意写景抒情,使气氛更为活跃。如:“宴长江曹操赋诗”,先描绘当时景色:“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索练。”这时,坐在大船的曹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最大的愿望是:“娶二乔,置之台(铜雀台)上,以娱暮年。”醉后,他横槊赋诗,自比周公,骄盈之极!作者描绘这些,不仅是为写景抒情更主要的为指出曹操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胜利冲昏了头脑。彝陵之战,是蜀、吴同盟破裂后双方矛盾继续激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蜀国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点。在彝陵之战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运筹帷幄的青年统帅的艺术形象—陆逊。陆逊是在刘备大军压境、吴军屡败、举国危悚的时候出任大都督的。他先是实行战略退却,避开敌军锐势,严令诸将紧守隘口,不可轻敌,以待战机,最后一把火营烧七百余里,使蜀兵乱窜溃不成军,刘备势孤力穷迫得望白帝城而走。彝陵之战的艺术特色是:表面上写刘备来势汹汹,所到之处,锐不可挡,好像胜利在即;但实际上却写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由于刘备轻视陆逊,认为“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骄傲和愚蠢是相通的,正因此把兵力分散屯于山林之间,使陆逊得以用火攻之。官渡之战写偶然因素的作用,彝陵之战就只写必然因素的决定作用。对于刘备所犯战略性的错误,智者早知其必败,如马良说明刘备屯兵情况后,孔明叹说:“汉朝气数休矣。”又说:“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兵家之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又,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者乎?祸不远矣!”

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形象地再现一个大动荡的封建时代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具有决定性的三大战役,它既互相关联又能承上启下,由于抓住这三大战役作为主线并使之和其他战役联系起来,就显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把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清晰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2.写人的斗力、斗智,着重写人的斗智。上述的三大战役就是这样写的:官渡之战着重写曹操如何多谋善断、抓住战机给袁军致命打击;赤壁之战着重写隔江斗智,周瑜、孔明和曹操以及孔明和周瑜斗智贯彻这场战争的始终;彝陵之战着重写青年统帅钻逊如何智胜沙场老将刘备。不仅这三大战役着重写斗智,其他战役也大都如此。“攻心为上”,这是智斗之上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策,《三国演义》写了许多攻心之战;刘备夺西蜀,是先结民心而后取之;吕蒙袭荆州,是先麻痹敌军主将,进而瓦解敌军之心,使关羽军不战而溃;孔明三气周瑜,都是施巧计不使刀枪,终使周瑜气死;诸葛七擒孟获,也主要靠智斗取胜,使“南人不复反。”还有许多斗智之战也写得很精采:“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和“武侯弹琴退仲达”’都是智战之最妙的。前者是用兵神速,使孟达措手不及而被擒杀产后者是“摆空城计”以迷惑敌人,使司马懿大军不战而退。姜维与邓艾在秦川前线对垒,也是比才斗智之战,彼此胜负参半,其胜者都因其智或智在敌先。贾翊料曹操在击退敌追兵后必无备,便鼓励张绣率军再往追击,果打败曹军。通读《三国演义》给人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到处斗智、到处有机,如什么“二雄不得并立”计,“驱虎吞狼”计,“疏不间亲”计,“十面埋伏”计,“反客为主”计,骄兵计,诈降计,连环计,苦肉计,美人计等等。由于把这些妙计写得很具体、很生动,故给人印象很深。这些妙计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是具有感性的军事知识,故明清以来,许多起义领袖都把《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当作活的军事教材,用以指挥战争其影响是很大的。

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形象地再现一个大动荡的封建时代

  • 3.写战争的规律、特点,着重写战争的特点。战争有其共同的规律。胜者,或因其强大,或因其指挥得宜,或因其内部团结败者,或因其力量太弱,或因其骄傲轻敌、决策错误,或因其内部分裂。如果仅写战争的共同规律,战争便会雷同。但《三国演义》在写好战争的共同规律的同时,突出了战争的特点,故不仅使人有新鲜感,且能更好地反映战争的共同规律。战争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受着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在具体战役中根据具体情况突出其中的一个因素或条件,就能突出地体现具体战役的特点,作者正是这样善于描写战争的特点的。如赤壁之战,突出写长江和雾、风等;斗智,写隔江斗智;曹操横槊赋诗,详写辽阔长江夜景,以显示其目空一切的傲态;孔明奇谋借箭,就描绘长江的浓雾;周瑜火攻只欠东风:就写孔明“借风”等等,因而突出了水战即赤壁之战的特点。又如“七擒孟获”就突出写险山毒水和恶劣的气候。孟获虽略有小计,却难于与孔明较量,他所恃的是险山恶水和独特的气候,如泸水之毒,炎天之热,秃龙洞山岭之险恶,还有四个毒泉—哑泉、灭泉、黑泉、柔泉等等。因此,作者着重写孔明如何克服这些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七擒七纵,终使孟获心服,使“七擒孟获”成为攻心战”的绝唱。实与作者在写个别战斗时,还突出描绘其人的性格和武器,以显示每一次战斗的特点。如第十五回写“太史慈大战小霸王”,两人两条枪马上马下打得难分难解,突出了孙策勇而好胜的性格;第四十一回写“赵子龙单骑救主”,凭着一条枪、一口剑,所到之处,威不可当,突出了赵子龙的无比忠勇;第四十二回写“张翼德大闹大长坂桥”,写他在桥上横矛独立,又使从骑在马尾上栓上树枝往来奔驰,使尘土飞扬,曹操疑有疑兵而退,突出了张飞粗中有细的性格;第五十三回写“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当关公正要用拖刀计斩黄忠时,因见黄忠战马前失,掀在地下,便双手举刀猛喝:“我且饶你,快换马来厮杀!”突出了关公不凌下的性格。由于把其人性格、武器跟战斗结合起来描写,故能使之各有特点。总而言之,《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它用矛盾交错、千变万化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各有特征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形象地再现一个大动荡的封建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