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国最后的胜利镇南关大捷,证明了我们当时也是能打赢洋鬼子的

一提起清末,现在的人们无不是痛心疾首,基本上都是往它尸体上吐上一口唾沫之后才愤恨的转身。这里也不能怪我们现代的人,毕竟这是满清自己不争气啊,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彻底沦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掌控清廷政权的慈禧太后等勋贵,只顾自己的权益,不顾人民的死活,做出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妥协行为。也是这一系列"宁赠外邦,勿与家奴"等行为,彻底的寒了中华大地人民的心。

清帝国最后的胜利镇南关大捷,证明了我们当时也是能打赢洋鬼子的

这里可能会有人说,那也是清朝实力不济导致的,战不过拥有先进武器的世界列强们,是力不从心罢了。这里要说一下,虽然清军和列强在多次对战中多有失败,但要是真心想战,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的,就好比被誉为满清帝国最后绝唱的镇南关大捷一样,满清王朝军队击败了被誉为欧洲最强陆军的,处于进攻方的法国军队,一举取得了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也直接导致了法国费理内阁的倒台。这是满清晚期处于风雨飘摇状态之下的唯一一次雄起。

清帝国最后的胜利镇南关大捷,证明了我们当时也是能打赢洋鬼子的

镇南关大捷是发生于1883年的3月份,起义很简单,就是因为法国军队于当年突然发兵进攻越南顺化,攻打下来之后,就强迫越南国王和他们签订了《顺化条约》,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殖民地。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晚清政府的朝堂,于是面对群情激奋的情况之下,慈禧太后迫不得已只能下诏向越南方面派出军队,就此中法战争开始拉开了帷幕,但当时昏庸的晚清高层的意思就是做个样子罢了。交代够了该什么和谈就什么和谈,于是他们派出了年近70的冯子材作为将领。

清帝国最后的胜利镇南关大捷,证明了我们当时也是能打赢洋鬼子的

但晚清高层没想到的是他们一个是看错了冯子材,一个是用对了冯子材。他们认为冯子材老了会惜命,但没想到冯子材却忧国忧民。1885年3月23日,法军1000多人进攻镇南关,在炮火掩护下,攻占东岭三座堡垒。在丢失三座堡垒的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已经快70岁的冯子材完全不顾自己的生死,带着自己两个儿子率先跃出战壕,冲向法军,全军感奋,一齐出击,战斗异常惨烈。在清军的顽强抵抗下,法军逐渐不支,最终后援断绝,弹药将尽,被迫败退。冯子材抓紧有利战机,率部乘胜追击,攻克谅山,镇南关一战而胜。如今这一场战争可以在朝代游戏一品官老爷里面可以体验。

清帝国最后的胜利镇南关大捷,证明了我们当时也是能打赢洋鬼子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在陆战中一举击溃法军,但是放到整个中法战争上来看着,清朝仍然是失败的。虽然在针对这起战争后续,有左宗棠等一干主战派坚持清朝要主动出击,集中全力围剿有陆地通道的越南法军,但是满清高层勋贵们还是一贯的对列强们很畏惧,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患有软骨病的慈禧太后和他的仆从李鸿章,担心如果战争持续下去的话,要是国内叛乱一起就不可收拾了,因此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提出的以胜促和就理所当然了。

清帝国最后的胜利镇南关大捷,证明了我们当时也是能打赢洋鬼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