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霧霾,我們不能只靠“吸”還得“吃”(內容太充足,快上車)

霧霾的組成

對待霧霾,我們不能只靠“吸”還得“吃”(內容太充足,快上車)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是霧霾的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汙染物,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灰濛濛的。

霧霾的危害:

對待霧霾,我們不能只靠“吸”還得“吃”(內容太充足,快上車)

01 傷肺

霾的組成成分非常複雜,包括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對於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霧霾天氣可使病情急性發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

02 傷心臟及血管

霧霾天對人體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也很嚴重,會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氣管炎出現肺源性心臟病等。濃霧天氣壓(氣溫)比較低,人會產生一種煩躁的感覺,血壓自然會有所增高。一些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從溫暖的室內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熱脹冷縮,也可使血壓升高,導致中風、心肌梗死的發生。

03 霧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的減弱,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傳染病增多。

04 不利於兒童成長。

由於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

05 影響心理健康

專家指出,持續大霧天對人的心理和身體都有影響,從心理上說,大霧天會給人造成沉悶、壓抑的感受, 會刺激或者加劇心理抑鬱的狀態。此外,由於霧天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有些人在霧天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的現象。

06 影響生殖能力

有研究表明,長期暴露於高濃度汙染的空氣中的人群,其精子在體外受精時的成功率可能會降低。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有毒空氣和男性生育能力下降之間的關聯。霧霾天氣現象會給氣候、環境、健康、經濟等方面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07 易引發老年痴呆症

2017年2月6日報道,根據一項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Maher及其團隊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最新研究發現:“霧霾等空氣汙染,損傷的不僅是我們的肺,還有我們的大腦。”

霧霾天氣的預防措施:

對待霧霾,我們不能只靠“吸”還得“吃”(內容太充足,快上車)

1、避免霧天晨練

晨練時人體需要的氧氣量增加,隨著呼吸的加深,霧中的有害物質會被吸入呼吸道,從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陽出來後再晨練。也可以改為室內鍛鍊。從太陽出來的時間推算,冬天室外鍛鍊比較好的時間段是上午9時。

2、儘量減少外出

當遇到濃霧天氣,要儘量減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對於過敏性哮喘的人來說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塵蟎等過敏源進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3、幫助幼兒選購合適的口罩外出

外出要戴上口罩,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粉塵顆粒進入體內。口罩以棉質口罩最好,因為一些人對無紡布過敏,而棉質口罩一般人都不過敏,而且易清洗。另外選對口罩普通口罩對於2.5微米的空氣顆粒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要阻擋PM2.5需要醫用N95口罩,其對0.3微米的顆粒能抵擋95%,在PM2.5爆 表的天氣也能起到一定效果。要購買正規合格、與自己臉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取下後要等到裡面乾燥後對摺起來以防呼吸的潮氣讓口罩滋生細菌。佩戴的時間不宜過長,每日更換新的口罩。

4、幫助幼兒做好個人衛生

霧氣看似溫和,裡面卻含有各種酸、鹼、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因此霧天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

5、家裡適時開窗

家裡會有廚房油煙汙染、傢俱添加劑汙染等,如不通風換氣,汙濁的室內空氣同樣會危害健康。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汙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

6、適量補鈣、維D

多吃豆腐、雪梨、魚和豆腐都是人們日常喜歡的食物,魚是“密集型”營養物,豆腐食藥兼備,益氣、補虛,鈣含量也相當高。魚中豐富的維生素D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將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雪梨燉百合能夠達到潤肺抗病毒的效果,霧天可以多食。

7、注意調節情緒

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礙的人在這種天氣裡會感覺心情異常沉重,精神緊張,情緒低落,這類人群在霧天要注意情緒調節。可以在家看看喜劇類電視劇或聽聽相聲等,要讓自己高興起來。

8、飲食清淡多喝水

霧天的飲食宜選擇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這樣不僅可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還能起到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羅漢果茶可以防治霧天吸入汙濁空氣引起的咽部瘙癢,有潤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後喝效果更好。因為清晨的霧氣最濃,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塵雜質比較多,午後喝就能及時清肺。

9、儘量遠離馬路

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車進入市區這些時間段,汙染物濃度最高,減少高峰期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