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5週年——毛澤東時代的消防

從“火”中搶救出來的歷史鏡頭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壯麗的東方日出。這一天,新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大典保衛工作緊張而有序。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一歷史鏡頭是多麼鼓舞人心啊!然而,這一歷史鏡頭是從“火”中搶救出來的。

原來,在“開國大典”之前,我國從蘇聯請來了莫斯科電影攝製組。10月1日傍晚,當幾十本電影膠片拍攝後等待剪輯時,意外地發生了火災。經搶救,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一組畫面資料在烈火中被搶了出來,但其他膠片大都化為一縷縷青煙、一堆堆廢墟。

莫斯科的電影攝製人員們頓時嚎啕大哭,痛不欲生。事後,毛澤東得知火災事故,也驚愕不已,長長嘆息了一聲……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治火,

成為新生共和國締造者的決策大事。

革命,創造了新政權;

革命,也要創造新消防。

1949年初,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和國民黨政府的土崩瓦解,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部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在進行徹底推翻國民黨統治的軍事鬥爭的同時,就已開始著手對接管各大城市國民黨政府各級部門做出決策和安排,其中包括接管國民黨政府的警察系統。國民黨警察系統中的消防機構,自然也納入接收範圍。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原北平市警察局設在天安門街18號的警察局消防大隊,北京市公安局任命市局行政科科長李仰嶽兼任市消防大隊大隊長,陳維為大隊部指導員。當時北平消防大隊下設有7箇中隊,14輛消防車,警員319人。

上海市接收原國民黨警察消防警員876人,各種消防車83輛,其中仍可使用的61輛,救護車9輛,消防艇1艘。上海市公安局任命張克生為消防處處長兼任政治委員,周兆祥為第一副處長,葉斌勇為第二副處長。

天津市接管了原國民黨天津市警察局消防總隊及其所轄的8個分隊和5個派出所。對全國範圍內各級國民黨消防機構的接收步驟為;由對即將接管的城市和地區的軍事管制委員會,規定接管對象、制定接管方案。

其中對入城後接收消防機構的組織領導、方針政策、方法步驟、組織紀律,以及注意事項等都作了具體規定。

為了在治安行政方面做到安定社會、恢復秩序,使城市迅速復工、復課、復業,逐步建立人民城鎮的治安制度,鞏固新生政權,掃除反革命的遺蹟與影響,保衛人民利益,各地在接管警察部門後提出要使用一批舊警察。

要邊使用邊改造,起了火,有人救。對這些事管不好,就難以使人民擁護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就難以發動和依靠群眾發展生產和建設城市。按照這個要求,各城市的軍事管制委員會在摧毀國民黨政府警察機構的同時,

對警察消防隊採取派軍隊幹部接管,對警員經過審查後大部留用的做法。

在接收和改造原有官辦消防隊的同時,各地軍管會還接收了部分民間的消防組織,如北京、天津的水會,上海的救火聯合會武漢的公益聯合會義勇消防總隊重慶的消防聯合會常備消防總隊杭州的救火總會,南寧的民眾消防委員會成都的義勇消防大隊,以及無錫、寧波、長沙等地的救火會等。

以上海市為例,1949年前夕,全市共有22個救火會(隊),擁有救火車、救護車92輛,常備消防隊員近400人,義務性消防員1500餘人在力量上與“官辦”的消防隊不相上下

這些民間救火組織的成員大多數是城鎮勞動人民,接收這些對

消防工作既熱心又有一定技能的積極分子加入新生的城市人民消防隊伍,是充實人民公安消防力量的重要途徑。

完成了對原國民黨消防機構和部分地方民間消防組織的接收組合後,教育和改造這支從舊中國脫胎而來的消防隊伍,就成為接管人員的首要問題。

為了組建一支像人民解放軍一樣的公安消防民警隊伍,除了原有的消防警員和民間救火組織的成員外,各地還充實了一批進步青年。

新型的公安消防民警隊伍組建後,按照中國共產黨的“黨指揮槍”的原則和“支部建在連上”的傳統做法,各地消防機構分別在總隊、大隊和中隊設立政治委員、教導員、指導員,由參加接管的解放軍幹部擔任,並放手提拔一批群眾威信高的積極分子到領導崗位上來。

隨後又相應地建立起黨的總支、支部,由軍代表和政委、教導員、指導員任總支、支部書記;以後又建立了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開展各項政治思想工作。經過教育和訓練,新老隊員都以嶄新的政治面貌和飽滿的政治熱情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為保衛新生政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貢獻。

1950年7月7日,上海德利運輸公司江灣路堆棧發生火災,上海消防處迅速調集力量滅火,保護並搶救出價值30餘億元(舊幣)的財物。7月12日,上海市市長陳毅簽署上海市人民政府令,表揚消防警員英勇戰鬥的精神。7月13日,上海市副市長潘漢年、盛丕華分別為消防警員的英勇行為題詞。潘漢年的題詞為:“奮不顧身、英勇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是人民警察的優良品質。”盛丕華的題詞為:“為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而努力搶救這一種奮不顧身精神,值得表揚。”

1949年6月13日,北平市人民政府發佈了《處理棚戶暫行辦法》,這是共產黨領導的北京市最早的有關消防安全的規章。

1949年8月2日,北平市市長葉劍英頒發了《北平市各單位嚴格檢查防火令》,這是北平解放後第一個以政府令的形式發佈的消防行政規章。此規章要求各單位、機關、工廠組織防火小組,對所有消防設施設備進行細密檢查。

同年10月,市消防大隊為推進全市自衛消防組織建設,保衛新生政權和城市的安全,又制定了《組織條例》和《防火公約》。還印製了大量的《防火防特》消防宣傳材料,免費向市民發放。廣大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均有所增強。

在戰爭年代和和平年代

毛澤東十分重視防火

北京的老消防人永遠不會忘記這件事:

新中國建立不久,毛澤東住進了中南海豐澤園,並常常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會議和接見外賓。由於懷仁堂年久失修、電線也老化嚴重,中央警衛局的有關領導就將此情況報告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羅瑞卿。羅瑞卿經過調查瞭解,又立即將此事彙報給毛澤東,並著手對懷仁堂進行維修,整改火險隱患。

毛澤東感慨不已,嚴肅地指出:“中南海防火至為重要,有誰失職使懷仁堂被火燒掉,誰就是歷史的罪人,誰就要被殺頭問罪。”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是什麼,能使得“敵軍圍團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毛澤東為此動容呢?在新生的共和國記憶裡,能使毛澤東感到非常頭痛的事情似乎僅有兩類:

一類是當時共產黨官員的腐敗現象。

1952年4月21日,毛澤東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名義頒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汙條例》公佈實施。時任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天津地委副書記兼專員張子善,因涉嫌貪汙公款171.6272億元(此為舊幣一萬元相當人民幣一元),成為共和國反腐敗第一案。毛澤東感到焦慮、痛心、憤慨。於是乎,揮淚提起那管七寸羊毫,同意對劉、張處以極刑。1952年2月10日,劉青山、張子善二犯被綁赴刑場,予以執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另一類則是忘記了自己肩上的責任,由於麻木不仁而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災難的瀆職者。毛澤東對腐敗者與瀆職者一樣深惡痛絕。誰是歷史的罪人,誰就應該被殺頭問罪!

毛澤東關注災難、關懷民生,是一以貫之的。在已往的戰爭年代,在革命實踐的征途中,他也十分重視防火,重視國家財富的保護。他嚴於律己、遵紀守法,被人們傳為佳話。而這些消防實踐,也為他形成革命消防觀理念,作了有力的鋪墊。

據有關史料記載,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就養成了一個喜歡到圖書館讀書的好習慣,1912年4月,毛澤東考進了湖南省第一中學。放暑假的時候,他離開學校,來到湖南省圖書館開始了自學生活。湖南省圖書館位於長沙定王臺。在半年多的時間裡,他就是這個圖書館每天必到的讀者。早上一開門就來,晚上下班時才離去,風雨無阻,日復一日。當時的湖南圖書館正在創建階段,條件較差,閱覽室內夏天沒有電扇,冬天沒有暖氣,只是在門房裡有一個煤球爐子,算是惟一的供取暖兼燒開水的設備。閱覽室為了防鼠、防火,規定不許在室內吃東西,更不許讀者烤火。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毛澤東是一位最守規矩的讀者之一。他不在閱覽室吃東西,不在閱覽室烤火,更不在這裡吸菸。

有位姓金的管理員看到毛澤東經常在樓道走廊內吃涼餅,就叫他到門房去烤火、烘餅、喝熱水。看門的李大伯,直誇獎毛澤東是個好後生,經常為其生活提供方便。1913年春天,毛澤東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這才結束了在湖南圖書館的自學的生活。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1918年9月,毛澤東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擔任助理管理員,住在三眼井衚衕。這所北京大學圖書館坐落在今“五四大街”,人稱紅樓。

毛澤東租住過的三眼井衚衕在御馬監後身,靠近御馬監火神廟。這裡明清時是御馬監的養馬太監居住的平房。因毗鄰相連的木質結構的連房最怕著火,每連房之前,打一眼井,三連之處,有三眼井,平時供太監生活用水,萬一發生火災時,則靠三眼井水救之。這便是三眼井衚衕的由來。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美國記者斯諾著《西行漫記》中記載有毛澤東對他的故居三眼井的回憶:“我住在一個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7個人住在一間小屋子裡。

我們大家都睡在炕上的時候、擠得幾乎透不過氣來。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兩旁的人打招呼……”老北京人的舊式住房均有火炕。火坑是用磚坯砌成的,炕面下有火道,火膛燒炕,滿屋溫暖。

但火炕也要防火。這種火炕有兩個缺點。一是煤火過旺時,容易著火成災;二是煤爐燃燒供氧不足時,容易產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據主人的後人,現年近90歲的李大媽說,毛澤東租住這間房屋,屋小人多,條件艱苦,用火十分精心,夜間睡覺,“隆然高炕,大被同眠”。未曾發生過意外失火事故。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又據史料記載,1934年11月,紅軍長征進入了廣西苗族居住的地區。一進寨子紅軍便幫助老鄉打掃院子,把水缸灌滿。

苗族兄弟的房屋都是用草和竹木搭建的,防火條件非常差。為了預防火災,毛主席住地指派專人檢查火燭。中央機關也是如此。

說來也奇怪,儘管防火工作搞得很嚴,可是火災還是時有發生。

有時紅軍住處沒有火燭,也會突然起火。這些火災都是發生在夜深人靜、月黑的大風之夜,離哨兵遠的地方,等到被人發覺,火已經燒大了。

有一天,紅軍中央機關駐紮在龍坪鎮,剛過午夜,周恩來副主席的住房後邊冒起了濃煙和火花。周副主席敏捷地拿起一塊軍用毛毯往水缸裡一沒,披在身上衝出屋子。不一會,那簡陋的住室就被熊熊大火吞沒了。戰士們擁向周副主席,為他安全脫險而高興,同時也提出疑問:為什麼屢屢著火?周副主席說:“大火屢生,必有其因。”於是命令警衛人員放暗哨,警惕可能有敵人放火。

周副主席把這個情況報告了毛主席,毛主席很生氣說:“如果是敵人放火,我們一定要把放火犯查出來。”為揭穿敵人乘機造謠的陰謀,他還在群眾會上向群眾宣傳紅軍政策,並給受災群眾以適當的救濟。又是一個風高月黑之夜,

3個手拿縱火器具的人悄悄來到紅軍住地準備縱火,站暗哨的警衛戰士當場把他們擒獲。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在戰爭年代,毛澤東也十分關心中華名勝古蹟的防火安全。1948年春天,毛澤東登上陝北葭縣的白雲山,要去參觀古剎白雲寺。一位警衛人員不解其義。便說:“那都是一些封建迷信呀!”毛澤東說:“片面。那是文化,是歷史文化遺產。”

毛澤東把逛廟視為進行社會調查,體察民情的一條重要途徑。他拿著一根木棍,順著盤山的松柏林蔭道。向白雲山走去,縣長作陪直上山頂。這座古剎內有50幢殿堂,十分宏偉壯觀,有各式各樣的神像,栩栩如生。毛澤東對那些雕刻、建築、塑像,石碑和牌匾看得非常仔細,有的還一字一字地讀,表情肅穆,不時發出感嘆之聲。

他說道:“這些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寶貴財富,一定要好好保護。不要被火燒掉。”老和尚忙點頭應聲:“是的,是的。”接著毛澤東又對縣長說:“縣裡要撥點經費把寺廟修一修。”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這一年開始平津戰役。毛澤東領導的解放軍一舉攻克了綏遠、新保安、張家口,繼而又包圍了天津、並準備攻打北平。

北平是座世界共仰的文化古城,有人類最珍貴的文物古蹟,這都是無價之寶,絕不能毀於兵燹。

毛澤東宣佈了八項和平條件,派聶榮臻、羅榮桓、劉亞樓等高級將領同傅作義、何思源等進行談判,提出主張和平解放北平,並電令平津戰役前線指揮部,假如和平談判破裂,迫不得已而攻城時,不得向文物古蹟開炮,要千方百計保持文物古城風貌。

天安門、故宮、頤和園、天壇、太廟、北大、清華、沙灘紅樓、北平圖書館、鐘鼓樓、大鐘寺等都是他提出的重點保護的目標。

由於毛澤東的英明決策,和平談判取得了成功,1949年1月22日正式公佈和談協議,同日,由程子華將軍率領的解放軍和平接管了北平城防。偌大的北京古城沒有被毀於戰火。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毛澤東平時吸香菸也十分小心。

1959年9月9日,毛澤東在當時北京市副市長萬里同志的陪同下視察即將落成的人民大會堂。來到前廳,毛澤東停下來,聽取萬里介紹工程概況。此時,他從衣兜取出一支香菸放在嘴裡,打火、點燃。吸了兩口,猛抬頭,在“江山如此多嬌”的巨畫前面豎著一個標語牌,上書“注意防火、請勿吸菸”八個大字。

毛澤東連忙彎下腰來,把煙掐滅在一個有水有土的花盆裡,並自言自語道:“莫吸菸、莫吸菸。”他向前走了兩三步,又回過頭來,退回去重新拿起那個菸頭,看看是否已經熄滅。可見毛澤東是非常謹慎火燭的。

當時在場的有公安部警衛局局長嶽欣,北京市公安局消防處副處長謝立志等。毛澤東是這天凌晨2時30分到達人民大會堂的,因為當時正在舉行電氣照明的全負荷試驗,時任北京市消防大隊消防員的王銘珍當時擔任人民大會堂電氣工程驗收委員

,他同北京市建築設計院電氣工程師王時煦一起也目睹了這個場面。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毛澤東所堅守的革命消防觀,是他革命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生動體現。也是新生共和國建立前後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理性結晶。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毛泽东时代的消防

作者:王理,為原公安部消防局宣傳處處長。配圖:36safe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