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

都說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真真假假叫人一時難以分辨,今天看鑑君就從歷史真相的角度,來說一說《三國志》打臉《三國演義》的那些事兒......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天氣預報,五虎將個個武功炸裂,人品完美,三國軍隊動不動七八十萬,這些看起炫目無比的神奇故事,歷史上真有其事嗎?《三國演義》描述的類似場景,其實大多數是經過羅貫中等作者們腦補的。

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次數造了假


《演義》中對諸葛亮六出祁山作了濃墨重彩的描述,其實諸葛亮只打了五次北伐戰爭。第一次是平三郡、失街亭,第二次是圍陳倉、斬王雙,第三次是敗郭淮、收二郡,第四次是木牛流馬、伏殺張郃,第五次是渭南屯田、病死軍中。

《演義》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中間硬加了一齣戲,湊成了六出祁山。這出加戲就是三出祁山,其實只有將軍陳式率部分兵力進攻,諸葛亮並沒有親自出馬。

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


《虎嘯龍吟》劇照


草船借箭是移花接木


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與周瑜打賭造十萬枝鵰翎箭,行了一招草船借箭的妙計。其實這事不是諸葛亮乾的,時間場合也不對。

真正的草船借箭發生在赤壁戰後、曹操進攻濡須口,孫權為了偵察曹兵情況,乘快船深入曹軍水寨,曹軍亂箭齊發,遂有草船收箭之說。

正是在這場戰鬥中,曹操說了那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化用這一段典故,作了首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


《赤壁》劇照

《演義》中對兵力作了極大藝術誇張

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動不動七八十萬大軍都是假的。赤壁之戰曹操大軍達到了恐怖的八十三萬,其實歷史上曹操總兵力也就二十來萬。

劉備為關羽報仇,起兩川之兵七十萬,這個數字也夠荒誕的。蜀漢剛立國時兵力也就五六萬,七十萬人是無論如何湊不出來的。

諸葛亮北伐也是動不動三四十萬人,這就更失真了。根據《三國志》記載,蜀漢在冊兵力共有十萬人,諸葛亮每次率軍出征連十萬人也帶不夠。

畢竟,三國的總人口也就七八百萬,蜀漢更是隻有不到一百萬人(當然這個數字不夠真實,但本文不作詳述),四十萬大軍,又從何而出呢。


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


《三國演義》劇照


蜀漢沒有五虎上將


相信但凡看過《三國演義》的,都能熟極而流地說出蜀漢五虎上將的名字: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其實蜀漢既沒有“五虎將”的稱號,趙雲也和另外四位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關羽是前將軍,張飛是右將軍,馬超是左將軍,黃忠是後將軍,前後左右四大將軍是蜀軍中名位最高的,而趙雲只是翊軍將軍,級別差距很大,無法相提並論。

馬超其實是個人渣

馬超在《演義》中是銀槍白馬帥小夥的形象,而且一出場就是受害者的人設,再經過尊劉抑曹價值觀一浸泡,似乎也成了個忠君愛國的良將,但其實這位的人品極其差勁。

馬騰、馬超父子當年據有涼州,也是一方軍閥,後來因為形勢不好,馬騰到許昌投奔了曹操,但為了保命,把馬超留在老家帶兵,作為挾兵自重的資本。

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


《三國演義》劇照

馬超不顧父親在京為質,想起兵獨霸一方,結果不僅丟了涼州,還連累老爹丟了命。後來馬超投奔張魯,就有人指責馬超私心太重,枉害家人。劉備如果不是急著用人,估計都不會收馬超。

不過腦補歸腦補,若是如實地按歷史真相寫,赤壁大戰只有二十來萬人,諸葛亮北伐只有區區幾萬人,馬超、黃忠剛封了大將沒幾天就掛掉,恐怕讀者會有菜雞互啄的失落感。所以,還是盡情地享受作妖的諸葛亮、愛哭的劉大耳和姦詐的曹孟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