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她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作者用兩字總結其性格

襲人本來是賈母的丫頭,賈母給她取名叫珍珠。後來賈母把她給了寶玉使喚,寶玉就給她改名叫襲人。寶玉之所以給她改這個名字,是因為陸游有一句詩“花氣襲人知驟暖”,而且她又姓花。(《紅樓夢》裡這句詩寫成“花氣襲人知晝暖”,不知道是寫錯了,還是故意改了)但其實此人更適合這個名字,可以說她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曹雪芹還送給她兩個字,十分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她的性格。

《紅樓夢》她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作者用兩字總結其性格

“花氣襲人知晝暖”的來源和意義:

寶玉引用的古詩“花氣襲人知晝暖”,其實來源於宋朝陸放翁的《村居書喜》——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坊場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叩柴荊。

《紅樓夢》她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作者用兩字總結其性格

“花氣襲人知驟暖”的意思就是說:當你聞到濃郁的花香時,就知道天氣變暖和了。寶玉從這句詩裡,取了“襲人”二字給丫頭取名,雖然從出處來說,很說得過去,但其實從人物特點來說,和人物不算十分貼切。

“花氣襲人”很明顯的特點就是花香濃郁,都到了能“襲人”的程度了。可寶玉的丫頭襲人其實並沒有這個特點,她身上並沒什麼香氣,她和這個名字並不貼合。不過很多人認為,襲人這丫頭性子陰險,善於背後襲人,所以取這個名字也很貼切。

《紅樓夢》她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作者用兩字總結其性格

但其實有一個人比襲人更適合這個名字,她就是薛寶釵:

薛寶釵有兩樣代表性的東西,一樣是她的金鎖,一樣是她吃的冷香丸。寶釵得了一種怪病,這種病是胎裡帶來的熱毒,凡間的名醫仙藥都沒有用,後來癩頭和尚給了一個海上方,又給了她一包藥引子,才配出了治療她熱毒症的冷香丸。大家仔細看看冷香丸的配料,以及冷香丸的特點,就知道為什麼我說寶釵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了。冷香丸的配方如下:

《紅樓夢》她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作者用兩字總結其性格

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
《紅樓夢》她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作者用兩字總結其性格

大家看看這個配方,前面四樣就是春夏秋冬的花蕊。也就是說,這個冷香丸主料之一就是花蕊。大家再想想這個冷香丸的特點:散發著濃郁的香味!第八回寶玉去梨香院看寶釵,進入寶釵屋裡,寶玉就問寶釵燻的什麼香,寶釵說八成是早上起來時吃的冷香丸的味道,也就是說這冷香丸吃了一上午,周邊人還能聞出香味來,可見其香味的確濃郁。由花蕊做成的冷香丸,散發著濃郁的花香味,吃了一上午了周邊人還能聞到,這不是“花襲人”是什麼呢?

《紅樓夢》她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作者用兩字總結其性格

寶釵也會“背後襲人”嗎?

關於寶釵的為人,自古以來就很多爭議。喜歡寶釵的讀者認為,那些說寶釵陰險的都是“釵黑”,可“挺黛派”卻認為寶釵就是很陰險,和襲人一樣會“背後襲人”。暫且不說寶釵是否真的屬於那種內心藏奸的人,我只想說滴翠亭那次,寶釵把偷聽丫頭聊天的事“金蟬脫殼”推給林黛玉,這一點無論如何說不過去,說她栽贓其實不過分,僅這一點看來,她確實有過“背後襲人”的行為。

《紅樓夢》她才是名副其實的“花襲人”,作者用兩字總結其性格

綜合以上幾點看來,寶釵的確是比襲人還名副其實的“花襲人”。曹雪芹給她的丸藥取名“冷香丸”,“冷香”兩字也正刻畫了她的性格特點:渾身散發香味,為人處世低調冷淡。關於薛寶釵,各位覺得她到底有沒有內心藏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