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胡波遺作現實版吶喊

大象席地而坐——胡波遺作現實版吶喊

大象席地而坐

深夜堅持看完長達230分鐘的胡波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看完之後,整個感覺讓人非常的壓抑、絕望,但又是那麼地寫實;影片開頭反常態不是從大遠景或者大全景切入交代故事背景,而是反常態的黑幕鏡頭畫外音切到大近景,主題色調採用暗灰色調,基本圈定了全片沉重的影調風格,是一部灰色寫實批判風格題材片。

影片開頭的大段臺詞講述了人物的終極動機和目標:滿洲里動物園有一隻大象,它他媽整天就坐那兒,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歡坐那兒,然後好多人跑過去抱著欄杆看它,有人要扔什麼吃的過去,它也不理,為整部影片人物的行動線。這麼一段臺詞看似普通,但又充滿荒誕色彩,最後4個主要人物的夢想都是為了一看究竟。

這是劇中主要人物想要掙扎去看的夢想但最終沒有完成這個目標。

將近4小時的影片主要描寫了4個主要人物,牽扯出與之相關的20多名角色輪番出場,在社會冷漠的現實中、扭曲的人生,無不充滿歇斯底里的抗爭。

1、章宇飾演的於誠睡了朋友的老婆,朋友用帶著憤怒一躍而下墜樓是無聲的吶喊、和讓妻子和章宇內心一輩子的愧疚;章宇最後冷笑著飲槍自盡的鏡頭是對這個社會無望的吶喊;

大象席地而坐——胡波遺作現實版吶喊

章宇(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新銳實力派演員)

2、彭昱暢飾演的韋布和王玉雯飾演的黃玲奔向火車站是對現實無奈逃離的吶喊;

3、老頭子李從喜飾演的王金是對兒子一家三口無奈的吶喊;

為什麼會安排4條主線交叉敘述,我想可能這4個人物便是導演刻意安排為之又或是影射暗喻社會的四個群體,彭昱暢飾演的中學生男、女同學、鄰居老頭子、青年章宇四個又各自代表著當下社會的過去、現在、將來,每個時代的人物在現實中都是那麼的掙扎,對社會現實的恨和遭遇到的惡意無比地絕望,卻又極具不甘和抗爭。

總之,我對影片一句話可以概括為一群社會底層沮喪的小人物,“擰巴的活著,困惑的活著”抵抗著“醜陋、骯髒、不可理喻的現實,和對命運的不滿的極力抗爭、心底滿懷著真切希望,但終將不得不統統地接受現實。

交叉蒙太奇的運用將影片4大人物淋漓盡致的完美刻畫出來,沒有刻意的技術處理痕跡,極具現實色彩的原汁原味紀實片,沒有人為的藝術邏輯戲劇衝突和巧合。

極致沉浸式的長鏡頭造就獨特的視覺符號,更加貼合影片人物角色對現實社會的仇視吶喊、無助、焦灼情緒狀態的戲劇張力。而劇中大篇幅的以縱深鏡頭為主,中景、近景、特寫景別,搖移、跟拍為主要的鏡頭運動表現形式;非主要演員運用了大量的虛焦鏡頭和空鏡頭,這一主觀鏡頭處理突顯人物的心理反應(無助),形成和觀眾一樣的共鳴感和參與互動感,這些藝術處理手段像極了賈樟柯式的電影美學敘事風格。

影片的音樂效果運用的十分嫻熟,影片結尾黑暗中汽車行駛在隧道里那段,選自泰國著名的廠牌樂隊INDPIRATIVE 給影片增加了不少層次感。

還有一點可能是未來貼合文藝藝術氣息題材,劇中的人物表演氣息略顯做作,作為青年演員的章宇和飾演老頭子的表演的恰到好處,而彭昱暢飾演的男學生和另一名學生則表演痕跡有點做作,語氣、臺詞處理痕跡很重,人物表情有點過。

大象席地而坐——胡波遺作現實版吶喊

王玉雯

大象席地而坐——胡波遺作現實版吶喊

彭昱暢

影片時長230分鐘的電影在國內可能從來沒有過的,據說一刀未剪,未公映沒有龍標;人物臺詞很接地氣,基本是原汁原味的生活語言,成年人的生活髒話漫天似乎是對現實不滿憤懣、內心無望有無解和歇斯底里的抗爭最好的註解。

影片開始和結尾處理的太高超,開始時的暗灰風格鏡頭畫面和結束時大巴車燈光照亮周圍漆黑一片的鏡頭畫面和大象的叫聲(吶喊聲),一暗一亮的強烈對比最終是充滿了希望,契合了片中老人末尾那段臺詞:“對我而言,這幾十年我都在喂自己糖衣炮彈,以為換一個地方,就有新的生活。其實人生最好的狀態是,你站在這裡,看著遠方,感覺那裡一定比這裡好,而不要過去。”

大象席地而坐——胡波遺作現實版吶喊

劇照

文藝片的偉大在於不像商業片討好和巴結觀眾,以求給予好評和票房收入,沒有刻意討好誰,文藝片的創作者敢於真正的表達內心最深層的東西,敢於揭露社會的醜陋、骯髒、看穿這個世界,給我們以啟發,我覺得這個才是商業社會中真正的清流。

而胡波這230分鐘的鏡頭畫面呈現給的我們是真正的質樸人性真材實料,就像影片中連續出現3個人物同樣的臺詞那種吶喊聲“都是因為你”,這種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破口而出不負責任的話,就是現實版中的迫切“ 吶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