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率等成本上升!2019年支付行業競爭將更激烈

2019年支付行業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斷直連”,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100%集中繳存到央行,以前開在其他銀行的備付金賬戶全部取消。

對於支付行業來說,這是不亞於“96費改”的大事,不僅僅改變了很多支付機構的業務模式和合作模式,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備付金的利息收入沒了,這一塊的利潤是很多支付機構賴以生存的基礎收入。

據業內人估計,微信支付備付金利息收入的規模在每年200億左右,而支付寶則更多……很多人認為,騰訊有錢阿里有錢,其實在此在前,他們的備付金利息收入足以支撐各種補貼,培養用戶支付習慣做各種營銷活動等等,這是真正的取之於民(利息來自於用戶的資金)用之於民(各種立減、紅包等等)。

有些不太瞭解行業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央媽在和企業爭奪利潤,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備付金”的所有權並不是支付機構,而是每個用戶,每個用戶的備付金所產生的利息收入,當然不能歸支付機構所有,更不能為支付機構所用(之前總髮生備付金挪用事件,還不上導致很嚴重的後果),也不能用來做籌碼和其他機構換取商業資源和各種優惠(各商業銀行為了拉更多的錢進來,給支付機構更便宜的直連通道等等)……當然,這個利息收入歸個人又沒辦法做到,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存款”,所以綜合考慮下來,統一交給央媽存管可能是最好的方案了。

對於銀行卡收單行業有四點比較明顯的影響

1:支付機構盈利能力被削弱,不再過分追求總交易量規模(謀求融資上市除外)

2:和各銀行的直連通道被斷,再無優惠的通道費率,通道成本上升

3:備付金集中繳存後,銀行或其他機構可提供的t0墊資的資金缺少,t0服務費成本上升(從以前的+1元/筆到現在的+2元/筆+3元/筆)

4:黑產、灰產等交易失去隱蔽性,暴利不再,部分機構的違規性業務急需轉型。支付賽道變窄,要麼創新、跨界轉型開拓新賽道,要麼和其他產業併購融合成為螺絲釘,要麼集中在某條賽道做強競爭打個頭破血流,跨境支付已經成為一條新賽道。

目前國內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共200多家,其中預付費卡牌照就佔了三分之一左右,銀行卡收單牌照佔到60多家,截至目前在市場上主流的收單機構不到20家,“斷直連”後,以前低調的不怎麼出現在市場上的預計會湧現出來很多,以求佔的一席之位。

2019年的收單市場,在第一季度大pos品牌會更多,真實商戶量是基礎;

部分新入場的支付機構會基於成本、風險、經驗等問題,會選擇和大代理機構聯合運營品牌,市場將迎來更多的新品牌產品;由於公益類、特殊計費類通道被銀聯給咔嚓了,以後套碼只能集中在優惠類,支付機構的成本較以前上升了很多;

銀聯的新快捷成本較高,以前的無卡錢包模式優勢不再;

更優惠的只有雲閃付類,目前瞄著這塊的公司有很多,但就怕模式有違規問題,隨時被限額或咔嚓掉。比如目前市場上就有利用雲閃付境外商戶掃碼提額的產品,其模式隨時有被銀聯風控的可能。

在短時間內,支付方式的創新已經不能帶來更大的變革,所以將多家支付方式聚在一起,或者說用一種設備設備受理多種支付方式,已經成為趨勢。

聚合掃碼支付目前做的最好最大最低調的其實是各地方銀行,銀行成功的幫助微信支付寶將掃碼支付下沉到四五線城鎮地區,對銀行來說,鋪pos要錢,鋪二維碼不要錢,但同樣能帶來吸儲的效果;

而對其他聚合支付公司來說,除了微信支付寶本身所能輻射的商戶,銀行機構的商戶、收單機構的商戶、其他同類產品等,還有來自一些垂直行業的跨界競爭,比如美團、京東、餓了嗎等b端服務互聯網企業。

爭奪“掃碼支付入口”已經進入白熱化,支付後的服務增值將成為最終的挑戰。

聚合支付主要依靠的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但這兩者還有沒有更多的機會或紅利給到服務商,目前看來不太樂觀。微信支付的謹慎保守,支付寶的過河拆橋都是出名的。

信用卡的髮卡量還在逐年增長,90後00後也越來越接受提前消費的觀念,銀行的利潤也更多來源於零售,所以支付收單行業的市場規模還在不斷增長,需求依舊旺盛,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2019年,大爭之年,你,做好準備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