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人:朱老总的这些带兵之道你都琢磨透了吗?

带兵人:朱老总的这些带兵之道你都琢磨透了吗?

带兵人:朱老总的这些带兵之道你都琢磨透了吗?

12月1日,是朱德诞辰132周年纪念日!

上世纪60年代,一位意大利记者曾问朱德:“您想在您身后留下什么样的名誉?”他淡然地回答:“一个合格的老兵足矣。”

一声“合格”,天高地阔;一声“老兵”,情深意长。朱德之所以如此回答,是因为他念念不忘“我是一个兵”,对士兵满怀深情。

朱德是久经战阵的名将,但也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和士兵们一道穿粗布军装、吃糙米野菜、住草棚窑洞。他曾说:“给战士站岗、盖被子,这些不起眼的事情包含着中国革命的成功。”

今天,曲奇君整理了几个朱德与战士们之间的平凡故事,这些故事或许你曾听过,或许你从未听闻,但它们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值得每一个带兵人深思。

他的马背上总会挂好几双草鞋,

随时准备给战士穿

带兵人:朱老总的这些带兵之道你都琢磨透了吗?

朱德会打草鞋,长征期间休息的时候他就爱打草鞋,他的马背上总会挂好几双草鞋,随时准备给战士穿。

一次,他看到一个小战士掉队,因为鞋坏了,脚被划伤走不动,朱德就从自己的马背上拿了一双草鞋给他。

除了给战士草鞋,朱德还亲手替战士补过草鞋。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前夕,一天行军时,战士严德胜脚上穿的草鞋破烂得不能穿了,他便索性脱下丢在路旁,光着脚丫走路。

这个场景被朱德看见了,他一声不响地捡起严德胜丢掉的烂草鞋。当晚宿营时,朱德便亲手将它编织补好,然后把补好的草鞋悄悄放回到正在熟睡的严德胜身旁。

第二天早上起床时,严德胜发现窗前正放着自己丢掉的烂草鞋,并且见到破烂的地方已经补好,惊喜不已,便连忙打听是谁做的好事。后来才知道是朱德总司令把破草鞋捡回补好的。

严德胜听了,心怀感激,愧疚不已,他被朱总司令艰苦朴素、厉行节约的精神所打动。要知道,中央苏区时期,红军物资极度匮乏,生活异常艰苦。寒冬腊月,冰天雪地,不少干部战士依旧身着单衣,打着赤脚。

朱德替红军战士补草鞋这件事,很快在红军队伍里传开了。有个战士激动地说,“红军就是穷人的队伍,是为咱们穷人打天下的队伍!”此后,在红军队伍里,捡草鞋、补草鞋成为了战士们的光荣传统。

“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带兵人:朱老总的这些带兵之道你都琢磨透了吗?

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受敌人封锁,粮食奇缺,朱德带头往返几十公里和战士一起挑粮食。

战士们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年纪也大了,白天要指挥战斗,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很辛苦,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让他挑粮食。

谁知道第二天朱德发现扁担不见了,就自己做了根新扁担,为了不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还在上面刻下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8个大字。

长征途中,他带领战士一起挖野菜

带兵人:朱老总的这些带兵之道你都琢磨透了吗?

在长征途中,朱德总是十分关心战士的生活,想尽了办法让红军从环境恶劣、粮秣无济、饥寒交迫的环境中走出来。

1935年,红军从懋功一带北上进入雪山连绵的藏区,大军几乎绝粮断炊。朱德组织、发动各部队满山遍野采摘野菜充饥。

他组织了一个“野菜调查小组”,亲自带领着小组到山上或原野,找出一些认识的、可以吃的野菜,挖出带回,然后他又动员大家去找。

在长征途中,居然找到了60多种野菜,还编了一个《吃野菜须知》的小册子下发到各连队。

在长征中,朱德是年龄最大的首长,但他只要了两匹马,一匹驮文件,一匹则常常随康克清在队伍后面收容伤病员。

深夜,他给战士站岗

带兵人:朱老总的这些带兵之道你都琢磨透了吗?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有一天朱德亲自带领几名警卫员到南泥湾进行探场。到驻地的时候天色已晚,他们就在两个破窑洞里搭了个简易的床铺,警卫员管开智跟朱德住在一个窑洞里头,并且安排好让朱德睡在里面的床铺,靠洞口的这个铺位留给管开智睡。

夜间站岗是几个人轮班,到了下半夜该管开智站岗的时候,站上一班岗的战士走到朱德和管开智住的窑洞,他当时轻轻推了一下睡在洞口铺位上的人,说了一声换岗了,然后就回去睡觉了。

但是这个战士并不知道他推醒的并不是管开智,而是朱总司令,原来朱德与管开智临睡前调换了铺位。

天亮以后,大家发现朱德在站岗,都感到很奇怪,就问他,首长怎么不睡觉?朱德听了以后没有埋怨任何人,也不做任何解释,只是微笑地说了一句:“你们站岗放哨睡不睡觉?”

大家这才明白,走进朱德住的窑洞里一看,才发现管开智在里面的铺位上还没醒呢。

带围裙扮“伙夫” ,

平民相貌使他两次成功脱险

带兵人:朱老总的这些带兵之道你都琢磨透了吗?

陈毅在1929年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道:“群众及敌兵俘虏初次看见鼎鼎大名的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夫头,同时到现在伙夫头三字恰成了四军军长的诨号。”

朱德的这种“伙夫头”形象,不仅在于他能和广大士兵一起生活,能与百姓打成一片,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同时也成为他一种潜在的“护身符”,使他两次脱险。

1927年11月,朱德为了与范石生接洽,亲率50多名战士进驻一个小镇的祠堂中。当夜,本地民团头目得知朱德在此,遂包围祠堂,冲进院内试图活捉朱德。

朱德知道出不去了,随即跑到临时用来做饭的厨房,抓起挂在墙上的围裙系在腰里,又到灶里摸了把烟灰擦到脸上,紧接着又拿起一把柴火往外走,十几个匪兵冲到跟前,指着朱德喝问:“你们的军长朱德在哪里?”

朱德说:“他出去了!”

匪兵见跟前这位衣着破旧,腰上系着沾满油污的围裙,双脚穿着草鞋,一张脸又黑又脏,胡子拉查的人,根本不会相信他就是要抓的朱德,接着便来了个明知故问:“你是干什么的?”

朱德拍了拍围裙说:“伙夫头。”

匪兵信以为真,为急于抓到朱德,他不想在这里耽误时间,便跑出祠堂。朱德成功脱险。

朱德老总的故事还有很多,时光沉淀,历史虽已远去,但其中的道理却永不过时。

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带兵人捧出一颗心、带着一片情,与战士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

只要思想上自觉尊重、情感上切实贴近、生活上真正融入,想战士所想、急战士所急、解战士所忧,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融在一起,把小事落实、把细节落细,就一定能够凝聚起生死相依、同舟共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