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那些没有孩子的夫妻,维系长久真挚的感情不易啊


《项链》:那些没有孩子的夫妻,维系长久真挚的感情不易啊

01

最近重读了莫泊桑的《项链》,竟外发现,自己年少时的那份感动,在中年时得到了延续。

记得第一次读《项链》时,是在中学时期的某个午后,无聊的我,在家里灰暗的书柜里东翻西看,无意中翻到《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引发的阅读兴趣。

那时读高中的姐姐,曾无比唏嘘的给我讲过这个故事,她觉得一个女人为了偿还一条项链,辛苦劳作了十年,这是多么不值得的一件事啊。她说,如果是她,就选择戴新鲜玫瑰花去参加聚会。就算丢了也不心疼,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而我读完后,除了为玛蒂尔德为了一时在舞会上的荣耀却要付出十年的劳作难过,更在心里为她着急,为什么不能对朋友坦白项链丢了的实情?

后来在语文课上,我们与这篇小说相遇时,同学们也对沟通为啥不畅表示了疑惑。

但老师对整个价值观的定性,让我隐隐的不安。大意是说正是由于女主玛蒂尔德的虚荣,才导致这样的悲剧,我那时就不喜欢这个解释。

不敢与人分享的是,我心里对女主角玛蒂尔德那种隐隐的羡慕。现在想来,从小看过很多书的我,某些方面是早熟的。

多半也正是这份早熟,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她的丈夫很爱她。

这样的爱情,一直是我所向往和期待的。

02

重读这个故事,突然感受到“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预见性。

比如说,我姐到今天都是个低欲望、低物质需求的人;而我则一如既往把感情这件事看得很重要。

继续羡慕玛蒂尔德,依然是小说中那些闪着光的细节。

尽管莫泊桑开篇把她描绘成了一个“美丽迷人却不幸降落在普通职员的家庭”,以至于“没有办法让一个既有财富又有社会地位的人与她相识、结婚。”最后“她只能凑合着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婚。”

但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她过的并不算差。至少她从小读的是教会女子学校,她的同学过得很不错,“一切罪恶来自对比”,这就显得玛蒂尔德比较贫寒。

但其实,全职太太的她主要靠丈夫的收入来生活,她还有一个来自“布列塔尼省小女佣人”。在《项链》整个故事中,我都没有看出一丝一毫她和丈夫有孩子的迹象。

这就证明这个女佣人其实主要服务这个家中的太太,而不像很多人家收入紧张的情况下,请人只是为了照顾孩子。丈夫对马蒂尔德的疼爱,果然无微不至。

接下来的场景就更有意思了。

丈夫费了好半天劲,得到了一个去教育部长家参加舞会的机会。而丈夫厚着脸皮争取到的这个机会,就是因为想着妻子平时呆在家里,没有什么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一般来说,男人在自己职位比较低的时候,应该不是太想让妻子看到那么多自己的上司,按照正常的逻辑,大多数职位低的年轻丈夫,还是很在意自己在妻子面前的“面子”。

而在这样的活动里,能够见到很多大人物,怎么看都有点想让妻子去开开眼界的味道。可没想到,妻子看到他好不容易得到的请柬,一点也不开心,理由是自己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

这个每天在满是油污的桌上就餐,还无比赞叹生活的单纯丈夫,总为美味的肉汤赞叹,认为这是他眼中最好的食物,这是他跟自己亲爱的妻子一起吃过的每顿晚餐。

现在他没有想到,妻子说出这个理由。他结结巴巴地说:“你看戏的时候穿的那件裙袍,挺好啊……”

他知道自己一定说错了话,因为他看到自己妻子突然哭了。

他年轻的妻子边哭边说:“要不你把请柬送给别人吧,人家的妻子打扮得比我漂亮,就送给人家吧。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特别感动,一个可以在丈夫面前这样任性表达自己内心里最真实需求的人,是这段婚姻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才让她有开口的勇气。

丈夫把自己存下来买猎枪的私房钱,让妻子去买一件新衣服。对于他们拮据的生活来说,这样的衣服以后最好可以在多个场合穿,丈夫攒了那么久的钱,这才物有所值呀。

当一个人愿意为了你的愿望而牺牲自己愿望时,这个人爱你一定比爱自己更多。

03

接下来,漂亮的衣服有了,可是首饰没有玛蒂尔德梦想中那样般配的,丈夫又建议妻子带几朵新鲜的玫瑰花,可妻子并不想在这样的晚会上,透出生活的寒酸。

最后丈夫灵机一动,建议妻子去找同学借条项链来使用。我很不能接受有些评论,认为这是夫妻两个人虚荣的轻薄行为。

恰恰是彼此都为了给对方长面子,率先放弃了自己的面子。

要知道玛蒂尔德已经是一个已婚女性,更多程度上,她打扮得出众,是让做丈夫的“更有面子”。

而丈夫知道自己的妻子天生丽质,只是少了一些物质来“装扮”自己。这只是一个舞会,就算妻子去找朋友借首饰又如何?

妻子愿意一切完美就好,其实在他的眼中,妻子不管佩戴新鲜的玫瑰还是昂贵的首饰,都是同样美丽的。

这真的很难得,我觉得一般的丈夫做不到如此的大气。

生活中有太多的丈夫,觉得自己的妻子不够美,尤其是打扮粗俗,总觉得别人的妻子美丽大方,可是有多少丈夫,能体会出妻子正为彼此共同的家庭省钱呢?

玛蒂尔德平时也有各种各样关于自己能过上贵妇生活的浪漫幻想,但在现实中,也能和丈夫好好相爱。丈夫还体贴她,心疼她。

这是生活中,多少丈夫亏欠妻子却不自知的地方啊。

那天晚上,妻子的确是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由于外套太旧,怕别人看笑话,由于急于离开现场,慌乱中不慎丢了那串“珍贵的项链”。

考验人性的关键时刻到了。一夜之间,丈夫发愁像是老了五岁,为了尽快偿还妻子丢失项链导致的债务。丈夫卖掉了自己祖传家产,妻子辞掉了佣人,两个人用了十年的时间,坚持辛苦的劳作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长期摄入那些不健康的食物,才还掉了意外导致的“惊人债务”。

这十年,生活把玛蒂尔德夫妇变成了真正的劳动者,她的丈夫:“在傍晚的时候,替商人誊清账目。到了深夜,还要抄录那种五个铜板一页的书。”

而玛蒂尔德“看上去苍老了很多,现在的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强健粗壮能吃苦的妇人。”

“她的头发胡乱挽着,裙子歪歪的系着,上面蒙着一层油腻,裙子下面露出一双发红的手;她高声地说话,用大盆的水冲洗地板。”

偶尔她也会想起从前那个舞会,如果没有那场意外,她的生活现在会是怎样?

没人能想到,“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相信,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年之久。10年之后,他俩居然还清了所有的借款,竟然把高利贷者利钱以及利滚利滚出来的数目也都还清了。”

莫泊桑用克制的笔触写下了十年夫妻二人同心度过日常难关的情景。

直到某个周日,玛蒂尔德偶然在香榭丽舍大街上遇见自己的那位同学。

十年未见,对方依然年轻漂亮、充满魅力,现在正一个人带着孩子散步。这是《项链》小说中唯一出现孩子的地方,但始终和玛蒂尔德无关,那只是同学的孩子。

玛蒂尔德突然很想告诉对方事情的真相。她告诉了对方,自己为了还上那条丢了的项链,十年辛苦劳作终于还清了债务。

莫泊桑的神来之笔来了,那位同学情绪激动地抓住玛蒂尔德的手告诉她,自己那一串项链是假的,最多也只值五百法郎……

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莫泊桑对玛蒂尔德夫妇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克制的表达出了夫妻二人对信守承诺的赞许。

也许大多数人只是觉得不值,夫妻二人为了这三万六千法郎,还借了不少高利贷,那就意味着花费的更多的钱,去偿还了这本来只值五百法郎的项链。

但生活的不幸,往往都是一个漫不经心的决定。这十年来,为了偿还债务,夫妻两个人连孩子都没有养育,就这样拼命的劳作,这种压力和艰难困苦随时都可能导致一个家庭的崩盘,可他们竟然坚持下来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是爱与深爱,又怎么可能做到夫妻同心,无怨无悔的付出?

04

我见过太多遇到困难时,夫妻二人的迅速分离,我也见过太多“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对立冲突。当然,我也见过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坚守爱情的夫妻,但这种总是因为稀缺而弥足珍贵。

我知道太多的夫妻不满意生活对自己的考验,甚至会把没有温度的夫妻关系,变成“为了孩子凑合过”的唯一借口;那如果没有孩子,有多少夫妻可以在这样的巨大挑战下,彼此信守对生活的约定,坚守对彼此坚定的支持?

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对夫妻同是我们的老师。

他们从一所著名的大学双双来到我们这个普通的二本学校,只是因为两个人可以调动在一起。

他们没有孩子,每天晚饭后,去河边散步,我有时还能碰见他们。

闲暇之余,丈夫坚持画画,两人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大学毕业后,我才知道,原来妻子早就得了癌症,这么多年,这位丈夫都在陪伴她一起抗癌,这才是他们没有孩子的真相。

这种人性真正的温暖,有幸在生活中,总能为我们带来共度难关的坚守的希望。

我始终相信,所有相爱的人长久的陪伴,孩子绝不该是借口。生活很难,真爱难寻,愿你遇到这个人,足够让你用诗意的生活,心甘情愿的共度余生。

所有的亲密关系,只有双方全情投入和付出过,才会真正感受到彼此的价值。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2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优美图,感谢原图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