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不再可靠,“以地養老”可行性如何?

在人類滿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裡,住房,是永恆的話題。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也是人生中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買房還是租房?二手房還是新房?何時購置第二套房產?在哪裡買房最合適?

全球經濟都有所增長,金融膨脹之下,中國人每天越來越忙碌。而原因就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是為了買一套房,甚至要“六個荷包”合起來去買房。

“養兒防老”不再可靠,“以地養老”可行性如何?

而近代,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和社會壓力的增加,人到老年,整個晚年的花費也在不斷增大,農村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全國範圍內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就如何養老,農村部分地區興起了“以地養老”方式。

在之前,中國人受傳統觀念影響,對“養兒防老”與“養老金防老”的方式根深蒂固。而如今,或許正是因為社會壓力,新一代的年輕人——以80後、90後為主,在當下平均30幾歲的年齡裡,面對父輩的養老問題紛紛覺察到了壓力。

“4+2+1”的家庭模式已經出現於人們眼前,面對巨大的家庭壓力,獨生子女一代很難憑一己之力給老年人一個安定的晚年。不說有條件贍養父母,很多人甚至面對自己的生活還要父母進行資助。那麼“養兒防老”如何能夠有保障?

“養兒防老”不再可靠,“以地養老”可行性如何?

再說養老金,目前國家連續繳滿15年社保就能領取養老金的情況,等你退休了,可以每個月拿到差不多1500元(平均水平)的保障,似乎當下這點錢往往不夠作為保障。那麼只能年輕的時候儘量多掙錢,多存款。而這尤其符合自古以來人們的現狀,也是大家的一大喜好。

前些天,微博上一條“4成以上美國人不為退休存錢”的消息佔領了熱搜排行,評論中有羨慕也有唏噓,其中反映的或是民眾觀念和國情不同。

除此之外,城市中有兩套以上房產或不需要子女繼承房產的老年人可以通過“以房養老”的方式很好地過完後半生。“60歲前人養房,60歲後房養人”。而這在房產本身不值錢的農村地區來說卻不一定行得通。

“養兒防老”不可靠,養老金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尤其是對於大多數農村常住人口來說。經濟能力不足,沒有固定的養老金,房產似乎也不甚值錢,由近年來常見的“空心村”現象中可見一斑。

“養兒防老”不再可靠,“以地養老”可行性如何?

與“空心村”現象相似的是,在日本,為了提前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優化人口結構,近日,日本政府開始了一項舉措:免費送房!原因也是因人口減少而導致的住房多於居住人口。年輕人離開了農村到城市工作,日本的農村地區到處都是被廢棄的空房子。

據出臺的規定方案,想要得到政府的免費住房或裝修支援的人必需滿足:年紀在40歲以下,或者夫妻雙方至少有一名18歲以下的子女和一名50歲以下的伴侶。申請該房產的人還必需承諾永久定居在這裡,並升級改造這套二手房。

那麼再說到我國農村老齡人口的“以地養老”問題,這裡的地,也就是宅基地。農村地區能否真正實現“以地養老”呢?

“養兒防老”不再可靠,“以地養老”可行性如何?

這首先涉及到宅基地買賣問題。根據《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再根據《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住宅”。

但是在條文規定之外,實際上並沒有絕對嚴格。很多人在私底下籤訂了土地轉讓合同或協議,甚至還有村委會的簽字。雖然,這在法律上來說是無效的。

其次,如果是走另外一種有些地方政策鼓勵的方式:農民通過退出宅基地或承包地,以此獲得政府一定的經濟補償(一般政府都會以高於當地土地市場交易的價格給農民予以補償,這項政策能夠使得農民將手中的土地和宅基地變現),從而獲得現金補償,從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幫助廣大農民解決目前的養老困境。

相關人士表示:在國際上來說,“以房養老”(類似於“以地養老”)方式是成熟、普遍的方式,在國內卻剛剛起步。而我們觀察這種養老方法是否可行的時候發現,從項目開始實施以來,截止至2015年9月12日,以房養老項目,5個月全國僅12戶22人簽約。不得不說,無論是城市人口還是農村人口,似乎都有“安土重遷”的嫌疑。

“養兒防老”不再可靠,“以地養老”可行性如何?

從短期來看,這種方式雖有一定的好處,能解決當下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但真正願意去踐行的農民卻很少,很多農民還是認為從長遠考慮這種模式不可取。對於把生活了一輩子,自己辛苦從土地上建立起的基業賣了,或者一輩子辛苦還貸購買的房子抵押了,確實都有種捨不得心理在其間,而中國人,又是十分看重感情的。

這並不是一個簡單買賣問題,這涉及傳統思想文化、養老政策結構、社會發展趨勢。農村養老問題既需要去破局,也需要去實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