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驾鹤下天风之中华千古第一部家训《诫伯禽书》

紫阳驾鹤下天风之中华千古第一部家训《诫伯禽书》

周公与伯禽

《诫伯禽书》

(周公姬旦 约公元前1043年左右)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紫阳驾鹤下天风之中华千古第一部家训《诫伯禽书》

周公吐哺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自己没被任用。朝廷的老臣和自己的故人朋友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比试力量的大小;即使跑得和马一样快,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自己有和士大夫一样智慧,也不会与士大夫比试智力的高下。

德行广大旳人,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旳人,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旳人,用卑微的方式时刻自律,你便更显得尊贵;你的国家兵多人众,却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你聪明睿智,但是用愚昧浅陋的态度处世,你将得到更多的好处;你自己博闻强记,但须记住时刻谦虚,你将会获得更多的见识。

记住我的话,到鲁国上任去吧,不要因为鲁国的条件优越而在士大夫面前有骄傲的心理啊!

紫阳驾鹤下天风之中华千古第一部家训《诫伯禽书》

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 武王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儒家尊为中华千古第一位“圣人”,被儒家视为儒学的奠基人。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紫阳驾鹤下天风之中华千古第一部家训《诫伯禽书》

伯禽

《诫伯禽书》的历史意义

《诫伯禽书》是周公写给即将去鲁国担任国君的儿子禽的一封信,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部家训。

伯禽,生卒年不详,姬姓,名禽,周文王姬昌之孙,周公旦长子,周武王姬发之侄,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当时周公旦受封鲁国,但因周公旦在镐京辅佐周成王,故派伯禽代其受封鲁国。伯禽在位四十六年去世,死后其子鲁考公继位。伯禽在位时期,平定徐戎叛乱,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政治经济出现新局面。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在书信中,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周公告诫儿子要做到德行宽裕、恭敬待人,克勤克俭、谦卑自守,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有古诗赞颂周公云: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

相知惟有主人翁。

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谁得料,解嘲试倩扬雄。

君看当日仲尼穷。

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

紫阳驾鹤下天风之中华千古第一部家训《诫伯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