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二战两大国的不同态度:“日本无所谓,德国在赎罪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邪恶的源头,日本和德国。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在对历史的反思上,这两个国家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日本一直在用暧昧的眼光去看待这段历史,而德国却是一直在用赎罪的心态去面对这段不堪的过往。

真实二战故事改编

这是一部德国二战题材影片。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名十九岁的普通国防兵威利赫罗德在二战最后两周内成为所谓的“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的故事。他凭借捡到的上尉制服而假冒军官,将溃散的其他士兵聚集起来组成特别任务小组,一路抢掠地在行将陷落的纳粹帝国大地上为所欲为,并以元首为榜样掌握起逮捕和生杀大权。2017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这世上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人性

”从民主到法西斯,只需要七天。”德语电影《浪潮》如是说。斯坦福监狱实验已经证明,缺乏限制的权力,能够让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变成残暴凶悍的恶魔。德国电影《浪潮》也在警醒我们,法西斯独裁重新吞没现代民主社会是如何易如反掌。

让我想起了成为大法官。《冒牌上尉》

故事发生在1945年4月11日二战结束前两周的德国。

在颓丧气息的笼罩下,各个德军部队陆陆续续都有出现士兵逃跑或走散的现象。

男主角威利·赫罗德就是其中之一。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逃兵向来是遭唾弃的,所以影片的开场就是赫罗德被行动部队追杀的画面。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不过他命大,活了下来。在饥寒交迫之际,他发现了路边一辆被弃的汽车,里面不仅有食物,还有一套崭新的军官制服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一阵狼吞虎咽之后,他尝试着换上了衣服。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对于自己的新造型,他似乎很满意。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或许,赫罗德原本只是出于保暖目的换上大衣,但偏偏此时从远处走来一个士兵,看见赫罗德的装扮张口就喊「长官」

他声称自己和原部队走散了,希望能够被收入赫罗德的麾下,说着还殷勤地去帮忙开车。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当长官被人服侍的感觉自然要比做

又冷又饿的逃兵好得多,于是赫罗德决定把这场戏演下去。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仅仅一层包装的外壳,就让逃兵摇身一变成了手握重权的上尉。

当晚,他们就靠着「赫罗德上尉」的身份蹭吃蹭住

第二天又名正言顺地「拜访」农场,

大吃大喝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明明饿得要死但假装细嚼慢咽

要知道,就在前两天,赫罗德也曾来过这里想偷点吃的,却被人举着犁耙赶了出来,差点命都不保。

才一天的功夫,他就陆陆续续收编了一组士兵,甚至拥有了两架高射炮。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他还装模作样地在这些人的士兵证上写「赫罗德卫队」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之后,这伙人来到一个营地,那里实际上是「逃兵集中营」。

在战争末期,很多逃兵为了生存开始打家劫舍,偷盗、抢劫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在被军队逮捕后,既不能送回前线,又无人处置他们,只能关在营地中等候发落。

这些逃兵中,有的已经年老色衰,有的看起来才不过十六七岁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而我们那位原本也应该被关在这里的「赫罗德上尉」,为了掩盖身份继续演戏,谎称自己是受「最高首领」的命令,来这里视察逃兵状况。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但戏剧性的是,曾经追捕赫罗德的军官(弗雷德里克·劳 饰),正巧也在此地。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那位军官其实一眼就已经看出赫罗德不过是个「冒牌上尉」,但他并没有揭穿,因为他需要借这位「伪权威」来扩大自己的权力。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在他所属的国防部看来,被关押的逃兵们每天都在消耗原本就不充裕的物资,营地管理员早就想找个理由,杀死这些一无是处的寄生虫;

但司法部不同意,要求必须通过正规的「军事法庭」制裁这些逃兵。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当然,司法部的负责人也并不是什么好鸟,他把逃兵当人质来威胁他们的妻女奉献肉体。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僵局之下,赫罗德的出现就变得非常关键。

既然「赫罗德上尉」是由首领直接授权,权辖应当就在两位部门主管之上,他说要支持国防部「消灭寄生虫」,司法部自然就无话可说。

那位军官正是借赫罗德的头衔来压制司法部,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也只需要全盘推给赫罗德即可

但也不得不夸,赫罗德确实聪明,非常懂得察言观色,演技也是一流。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在营地军官的支持下,赫罗德的行为愈发猖狂,也愈发残忍。

他默许手下搜刮逃兵们的财物,看着逃兵被肆意殴打虐待,每个人都对他言听计从,不敢反抗。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他称呼这些逃兵为「猪猡」,因为当初别人就是这么叫他的。

而他最喜爱的杀人方式,就是先让对方逃跑,等距离差不多了再开枪击杀。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这同样也是在模仿自己曾经的遭遇,他就是因此才幸存下来。

但赫罗德更残忍的一点是,他压根不留求生的可能性

他用绳把这些人绑起来,让他们一起跑,只要有一个人被击倒,其他人就得拖着尸体继续往前。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直到最后一个人,拖着其他三具尸体难以动弹……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手握权力的快感,令赫罗德深深着迷。

在这些逃兵身上,他疯狂发泄着暴力的欲望,似乎越是展现自己的权威,就越能洗刷掉自己曾经作为逃兵所受到的羞辱。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最终,他下令对整个营地的逃兵囚犯进行「大屠杀」

屠杀的场面令人胆寒——

为了「加快效率」,他们以30名逃兵为一组,赶进事先挖好的大坑,直接炮弹轰炸。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残留没死的,就再逐一击毙。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在带领士兵们走向坟墓的路上,军官甚至还带头唱军歌,似乎他们所进行的是某项伟大而正义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原本还存有一点良知的司机,此刻也恶魔附身,并在射杀完成后,毕恭毕敬地向赫罗德敬礼,报告任务执行完毕。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在这样一个扭曲的环境里,任何一个好人,都会变成刽子手。

而更荒诞的是,这个故事是真的。

威利·赫罗德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出生于1925年,一位屋顶工人的儿子。

他因为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埃姆斯兰营地(Emslandlager)的残暴屠杀而被称为「Emsland的刽子手」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据维基百科上的介绍,他在营地的八天时间里,谋杀了超过100名同胞

而他当时只有19岁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一个月后,德国宣布投降,赫罗德因偷盗行为被皇家海军逮捕,经调查后被确认为战犯;

半年后,赫罗德及其手下被占领英军要求挖掘当初被杀害的集中营囚犯,一共挖掘出了195具尸体

1946年11月14日,赫罗德在断头台上被处决,终年21岁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权力使人扭曲,极权社会更是最容易制造撒旦的温床

哪怕是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一声口号,一件制服,在被塞进无限权力的毒瘤后,就可能会滋生出暴力的黑洞。类似电影《百万英镑》的符号价值。

身无分文的美国小伙亚当斯凭借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在30天内跻身英国上流社会,娶到贵族小姐并赚了20w英镑。但他并没有使用这张英镑,而是凭着这张百万英镑的符号价值,或者称为象征价值,实现了从0到1。这张百万英镑的符号价值。和这个电影一样

价值的定义为:一种事物或现象由于具有的一定属性或性能,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于主体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价值的。 符号价值最初由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提出,是商品社会意义的抽象表达,即排除了物的具体有用性,只剩下符号本身具体的物成为社会意义,社会、文化等级的载体。我们来看看百万英镑在电影中的符号价值。冒牌上尉的象征能力象征的是一种支付能力,象征着一种人格担保。象征着一种社会阶级地位,

灾难就是多数人的不作为,让少数分子得以实施暴政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新时代"文明人"的所作所为不断刷新着道德的底线。

有着"好男人"称号的明星们接连出轨、高铁霸座、网红打孕妇、刘强东事件、为拍视频偷车标、踩警车、破坏万年地貌······

是他们本来就坏,还是后来变坏了?

这个不好说,只能说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

生逢这个年代,我感到很幸运。有菩萨的心肠,也得配上金刚手段!没有的话就。。。。。。。。。“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


最好的制度是逼人致良知

[1]盗墓

中国古代盗墓猖獗时,能买得起铲子的人都去盗墓。但都是欢乐少悲伤多,简单而言,就是缘于人性。最初,盗墓者有两个。找到墓门后,一个先下去,把墓里的宝物放进包裹,上面的那个就用绳子把包裹提上去。但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上面的拉绳人抛弃下面的同伙而去的事。于是有人召开全体盗墓者大会,会议规定,以后盗墓,同伙之间必须是亲戚,最好是父子。可是,纵然是父子,也有儿子把老子抛弃在坟墓里的事发生。

懂人性的人最后规定:父子二人去盗墓,下去收拾财物的人必须是儿子。这规定出台后,就再也没有把人丢在坟墓里的事发生。乍一看,这是优良的制度设定。但制度设定的背后,其实就是人性。儿子对父亲的爱远不如父亲对儿子的爱,人类所以能繁衍至今,就是因为这种上辈对晚辈的毫不保留的爱。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父亲对儿子致良知。其实,制度的设计者就是让父亲向儿子致他本然的良知。

【2】

据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当时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从概率来就讲,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死掉。

美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降落伞合格率达到100%。

厂家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我们真是到极限了,合格率不可能100%。

美国军方负责人对他们说,肯定可以100%。这样吧,以后你们送来的降落伞,我从里面随即挑出几个,你们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

据说,奇迹出现了,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

你也可以说,这是良好的制度设定。但它背后,仍是人性。人是趋利避害的,与生俱来。你若想他凭良心做事,大道理的作用微乎其微。只要盯准其“趋利避害”的人性,设计一种方式,他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去凭良心做事。

规则使人变善

1519年,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朱宸濠当初和中央政府的许多太监勾结,他被平定后,很多太监担心自己的前途,于是怂恿皇帝朱厚照南下,并要朱厚照下圣旨,要他们去取朱宸濠。

两个太监披星戴月,跑去王阳明处,要他交出朱宸濠。王阳明对他们说,朱宸濠我是死活都不交的,他虽然被擒,但党羽仍在民间,交给你们,我不放心。

太监大闹起来,王阳明安抚他们,先吃饭,吃了饭再说。

于是,他们被请到竹楼上,他们一上去,王阳明就命人撤了梯子。无论两个太监在楼上如何喊叫,王阳明充耳不闻。

喊叫的累了,两个太监坐在饭桌前歇息。饭桌上没有饭菜,只有一些文件。百无聊赖之下,他们打开文件,才看了一页,就魂不附体。

这些文件都是信件,是他们当初写给朱宸濠的,里面自然有阿谀谄媚,甚至有大逆不道的言辞。

当他们魂飞魄散差不多时,王阳明走上来,对两人说,二位还要不要朱宸濠了?

两个太监面面相觑,王阳明叫来人说道,把这些文件都烧了吧,没有什么用啦。

最后,太监没有要朱宸濠,反而对王阳明感激不尽。

王阳明对太监,使用的就是逼他去致良知。良知,能分是非、善恶、利害。两个太监面对一大堆信件,自然知道什么是利什么是害。知道了这个,自然就肯致良知了:不要朱宸濠了,只要老命。

这是制度设定的正念:如果你不主动致良知,那我就逼着你去致。

人类法律、制度的唯一目的或者说是终极使命,就是保护人的良知。行善有善报,行恶得恶报。制度应该是从人性出发,保护那些主动致良知的人,逼迫那些不肯致良知的人非致不可。

从逃犯到杀人恶魔,只需要一件制服

因为“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 有菩萨的心肠,也得配上金刚手段,所谓金刚首段就是金刚的规则,最好的制度就是逼人致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