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將垃圾變成肥料

有權威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三分之一的新鮮食物因生產過剩、賣相不佳或保存不當而被浪費,其數量可達到家庭垃圾總量的百分之三十。

這個觸目驚心的數據,引起了臺灣的一個年輕人晁偉的注意。他想到這些垃圾不僅汙染環境,還需要一筆不菲的垃圾處理費,能不能將這些食物廢料利用起來,變成有用的東西呢?

晁偉把這想法告訴兩個好朋友,好友也很有興趣,大家便開始商量具體細節。晁偉說:“把廚餘垃圾通過天然發酵變成可用的肥料應該是最環保的方法了吧。”大家都表示同意。不過朋友提醒晁偉說:“這有個問題,大家住在城市裡,誰有那麼大空間去堆放發酵垃圾呢?而且發酵時間比較長,發酵氣味也是個汙染。”

晁偉經過一番思索後,決定運用他專業的優勢,發明一臺能快速把垃圾變成肥料的機器。於是這三個理工科出身的年輕人,組成了由晁偉為核心的團隊。

一開始工作進展還比較順利,機器的容量、形狀、密閉通風等問題在團隊的努力下都一一得到解決。但是垃圾的分解,他們最初設想是用微生物分解發酵,降解成為肥料,卻發現很多的大塊廢料不能完全分解。微生物菌種更換了幾次,實驗都沒能成功。問題出在哪裡呢?晁偉苦苦思索著,最後在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得到了靈感。朋友的父親是個釣魚愛好者,晁偉那天剛好看到朋友的父親把一些果皮放到他長期養殖蚯蚓的一個盒子裡。“我怎麼把蚯蚓這麼好的‘分解者’給忽略了!”晁偉從朋友家出來,便直奔實驗室。

怎樣將垃圾變成肥料

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養分物質再循環的作用,而土壤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如線蟲、蚯蚓等最擅長將植物殘體粉碎,加速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轉化的作用。“將這兩個條件都用上我們肯定會成功!”晁偉激動的想。

最後,他們終於成功設計了一款叫做Biovessel的食物廢料處理器。這款機器無論功能還是外形,靈感均取自自然。表面設計有3個開口,分別為:食物廢料投放口、觀測口和肥料拿取孔。

使用時,首先放入含蚯蚓與微生物的土壤,在其表面噴上些水,將探測儀放入探測口,並確認溼度、光照、酸鹼度等參數是否適宜。然後利用測量盒確定需要分解的食物的量,倒入投放口,在肥料拿取口噴灑些水,利用探測儀進行檢測,最後蓋上蓋子,靜候食物分解成肥料。

因為,由這款機器處理得來的,是真正綠色環保無汙染的天然肥,所以它一上市,就受到了各界人士熱烈的追捧。家庭主婦用它加工肥料,給自己的盆栽花卉和蔬菜施肥,菜農果農用自己以前丟棄的菜葉瓜果加工天然肥,種出完全無汙染的綠色有機瓜果蔬菜。這些瓜果蔬菜一上市,便秒殺市面上大部分化肥農藥殘留普遍超標的蔬菜水果,常常賣斷貨。

一時間,曾經被人們輕易丟棄的食物“廢料”,搖身一變,成為風靡一時的綠色無公害肥料。Biovessel用最環保的方式讓食物廢料重新煥發出新鮮的生命力。

怎樣將垃圾變成肥料

晁偉帶領Bionicraft團隊另闢蹊徑,讓垃圾變廢為寶的故事值得讓人深思。也許真的沒有絕對無用的垃圾,可能只是它們的價值沒有能被更有效的認識和利用,變成了放錯位置的精品而已。

作者簡介:陌菲,自稱“酷愛碼字的中年少女”,2016年9月開始提筆寫作,目前已有數十篇文章發表在《生命時報》、《意林》、《故事會》、《讀者》、《格言.校園版》、《特別關注》、《知識窗》、《家庭百事通》等知名期刊和報紙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