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巧計報師恩

年羹堯巧計報師恩

年羹堯是赫赫有名的兩朝名將。他從康熙年間小小的進士,一路平步青雲,官至雍正王朝威震八方的撫遠大將軍,其卓越成就跟他睿智的處世哲學和嚴苛的治軍用人之道是分不開的。

康熙年間,年羹堯被派至西藏平定叛亂。一天他剛和營中將士議事完畢,侍衛給他遞上一張名貼,年羹堯一看,竟是恩師的兒子杜義千里迢迢來投奔自己,準備謀個官職。他沉吟半餉,轉身問其帳下心腹:“你以為此事如何處理為妥?”心腹坦言:“既然是將軍恩師之子,豈有不幫之理?”當即建議年羹堯將其收入帳中,待鍛鍊些許時日,封他個一官半職。年羹堯聽後卻搖了搖頭:“這傢伙幼時就愚鈍頑劣,讓老師大傷腦筋。且先派人調查一下他的近況再做打算,我軍正值建功立業之時,絕不能只為償還人情,把不合格的人收錄進來,讓大家心生芥蒂,從而影響眾將士士氣。”

調查資料很快就傳回年羹堯手中。這杜義本是老師老來得子,在其幼年時大家便過於寵溺他,以至於成年後長期好吃懶做、不學無術。恩師去世後不到三年,偌大一個家,竟被這小公子給敗光了。師母杜夫人實在是無計可施,不得已,才讓兒子去找已經功成名就的年羹堯,希望他能看在昔日的師生之情收留杜義,給他一份差事。而年邁的師母現在卻獨自住在一間殘破不堪的小屋裡,靠著給人洗洗補補,掙得微薄的生活費。年羹堯看後,不禁勃然大怒:“這個混賬!不孝的敗家子!真是氣煞我也,虧他還想做官!”

年羹堯立刻派人給師母家鄉的台州知府送去一萬兩白銀,並叮囑他親自督辦,給師母重新蓋一座大院並置辦好所有的傢俱。剩下的銀子由專人管理起來,每月按時給師母發放生活費,讓她不再為衣食擔憂。

這邊的杜義遞送名貼後,近一個月都未見有任何消息,他身上的盤纏早已用盡,還欠下許多食宿費。要不是老闆聽說他是年將軍的親戚,早已將他趕出客棧。杜義正心灰意冷,忽然一天就等到了年羹堯派來接他的侍衛。他大喜,心想這下老子可算翻身了!便跟著侍衛大搖大擺而去。一路上想著師兄年羹堯馬上會和自己把酒敘舊情,並且還會封自己官職時,杜義竟開心地哼起了小曲。

哪知一到軍營,他頓時傻眼了,營帳內的士兵,全副武裝整整齊齊地站立在左右兩旁,年羹堯端坐在椅子上,臉上沒有一絲笑意,整個氣氛說不出的莊嚴。杜義哪裡見過這場面,嚇得大氣都不敢出,一路走過,手心全是汗,來到年羹堯跟前時,兩腿都開始打顫了。

年羹堯不動聲色地詢問杜義的來意後說:想在軍中任職,皆需相應的能力,你覺得自己可以勝任什麼差事?那杜公子唯唯諾諾,半餉都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年羹堯一拍桌子,怒喝道:“恩師德高望重,怎麼會有你這樣不爭氣的兒子!你看看你那熊樣,幾個士卒就把你嚇成這樣,你說你還能幹什麼!趕緊回家侍奉師母去吧!”杜義聽到這一通訓斥,羞憤交加,當即準備奪門而去,卻被侍衛攔了下來。

隨後,年羹堯讓士兵送給杜義一匹快馬,讓他自行回家。一路上杜義越想越氣,忍不住破口大罵年羹堯忘恩負義,不念故交。沒想到一到家,他再次傻眼了:以前破敗不堪的小屋變成了豪華大氣的宅子,當地的知府正親自監督屋內的匠人裝潢,見杜公子回家,知府滿臉堆笑,連連詢問他房子是否滿意,並拿出紋銀百量,告訴杜公子:“年將軍深念老師恩情,希望公子拿這錢去做點穩定的小生意,侍奉在老母親身邊,別想著做官啦。”至此,杜義才完全明白年羹堯的一番苦心。他想起軍營中年羹堯那聲怒喝:“你還能幹什麼!”再回想自己從前的種種劣行,自覺羞愧難當,心中暗暗發誓一定痛改前非,安安分分做好生意,侍奉母親終老。

很多人都很難把握好報恩的度。年羹堯巧計報師恩的故事,卻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守住底線講原則的報恩,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

作者簡介:陌菲,自稱“酷愛碼字的中年少女”,2016年9月開始提筆寫作,目前已有數十篇文章發表在《生命時報》、《意林》、《故事會》、《讀者》、《格言.校園版》、《特別關注》、《知識窗》、《家庭百事通》等知名期刊和報紙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