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是春联始祖,她是春花飘零

当一个末世之君在振聋发聩的丧钟声里颓然倒地,他所失去的不仅仅是王朝的疆域,还有后宫的娇娥。秦扫六合,掳掠而来的六国妃嫔充塞了整个阿房宫;唐兴隋亡,隋炀帝的三千粉黛很快便成为唐帝国的笼中雀。其实,被囚禁的后宫佳丽们就是王朝的宠物,换一个帝王,不过就是换了一个主人而已。皇帝没有爱情,妃嫔媵嫱们在泰山崩倒之后,笑对新的主子自然无可厚非。然而,我们要提及的这位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宫丽人,却专情得令人唏嘘,她,便是后蜀皇帝孟昶之妃——花蕊夫人。

历史上的花蕊夫人共有两位,一位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之妃徐氏,另一位就是后蜀皇帝孟昶之妃费氏,二者相比,费氏的名气要远远超过徐氏。“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这位令花蕊失色的美人,生就一副粉面樱唇,玉骨冰肌,进宫不久,便被孟昶封为贵妃。在五代十国的诸多小朝廷中,孟昶绝对称不上是一位治世之君,但他的文学素养却相当深厚,史载,他“性明敏,孝慈仁义,能文章,好博览,有诗才。”中国最早的春联据说就出自这位文人皇帝之手,据《蜀杌》记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写下的这副对联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由此开启了过年贴春联的习俗。如果说孟昶工于词翰,那么花蕊夫人也和他伉俪相得,花蕊夫人不仅艳压群芳,还写得一手好诗词,她写景状物婉丽清秀,颇具辞彩,留给后世的诗词达到了一百余首。一个是儒雅风流的皇帝,一个是色艺双绝的贵妃,当后蜀的宫阕终日歌吹不断,文臣武将们都在说,这一对神仙眷侣已经完全沉浸在温柔乡里了。

夫君是春联始祖,她是春花飘零

在诗词唱和中缠绵,孟昶对这位知书达礼的美人更加呵护。看到花蕊夫人最爱牡丹,孟昶便命人在成都城内遍植牡丹,并在宫中选育良种,兴建了一座姹紫嫣红的“牡丹苑”;为了让整个蜀都成为一座花海,他又派人将最好的木芙蓉栽出四十余里,花开时节,整个成都都灿若云霞,据说,成都的“锦城”之说便缘于此。在绚烂的花海中徜徉,花蕊夫人幸福地沉醉在爱情的洪波之中。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苏轼的这首《洞仙歌》,在清丽淡雅的氛围中,为我们勾勒出一位温婉端庄的女人。据说,这首词原为后蜀皇帝孟昶在摩诃河上为花蕊夫人而做,因原作后面部分散佚,诗文大家苏轼遂依首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续写而成。千年以后,我们在这首静美的宋词中行进,仍能想像出当年孟昶携花蕊夫人畅游摩诃河的情景: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俊朗的皇帝和桃花一般的女人相偎在船头,两岸是柳丝花影,河的尽头便是沉香作栋、碧玉为户、冬暖夏凉的水晶行宫。“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这是一个颇似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充满了文人气性的皇帝为丽人所做的一切,令沉醉其中的花蕊夫人依稀觉得,“长相知”已经成为一个自己可以把握的梦境。

夫君是春联始祖,她是春花飘零

然而,“暗中偷换”的流年尚未催白花蕊夫人的青丝,便击碎了这个美人的玫瑰梦。终日与花蕊夫人盘亘于花前月下的孟昶,有着极高的情商,却不具备一个皇帝应有的政治智慧,他把自己的溺器都镶上了珠宝,却从未想过要增强武备,他天真地认为,倚仗巴蜀之地山川险隘,便可以高枕无忧。然而,他想错了,当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后,按照丞相赵普为其制定的“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统一战略,第一个就将马鞭指向了歌舞升平的后蜀。公元965年,赵匡胤的军队向后蜀挺进了,令这位马上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富庶的蜀中之国竟如此不堪一击,仅仅六十余天,蜀都城头便挂起了降旗,满面愁云的孟昶对花蕊夫人捶胸顿足道:“我父子以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竟不能东向发一矢。”当这对昔日的神仙眷属凄凉地挥别曾给他们带来无限欢乐的蜀宫,踏上奔赴宋都汴梁的漫漫征途,他们听到身后杜鹃声声,每一声啼血的鸣叫都在昭示着不详。

孟昶死在到达汴梁后的第七天。关于孟昶之死,一直是个历史谜案,但从此后赵匡胤对花蕊夫人的百般示好看,却不言自明了这位亡国之君身死异乡的必然结局。早在发兵征讨后蜀之前,赵匡胤就已经对倾国倾城秀外慧中的花蕊夫人垂涎三尺,一朝成为囊中之物,赵匡胤便更是迫不及待地欲与花蕊夫人共度春宵。亡国之女何谈贞节,况且大宋江山定鼎已势不可挡,一个弱女子没有理由不就范。然而,令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刚烈的巴蜀女子投给自己的却是一个绝决的背影,她对赵匡胤说,夫君新丧,她必须一身缟素,免承雨露,并泪眼婆娑地央求赵匡胤让她护送孟昶的灵柩回蜀地。一个囚禁在笼中的金丝雀,当然没有选择的自由,转而换成一副笑脸伺候新主子也就罢了。然而花蕊夫人却有些“不识时务”,在她眼中,尽管眼前这位新皇帝有着一统天下的治世雄心,却唯独缺少先夫孟昶诗人的浪漫与柔情,在母仪天下和知音互答之间,花蕊夫人其实更愿意选择后者。

对这位重情的女子,赵匡胤没有强求,他相信时间会冲淡一切,他给花蕊夫人安排在了一座金壁辉煌的寝宫,他相信这位国色天香的女人会回心转意。然而,他不会想到,在这座布满了金丝幔帐的寝宫,花蕊夫人却将孟昶的画像供在案头,终日拜祭,以泪洗面。一日,当赵匡胤推门而入,但见香烟缭绕,便问花蕊夫人所供何人,情急之下,花蕊夫人便随口说这是张仙像,蜀地人认为虔诚供奉,可得子嗣,赵匡胤立时心中释然。然而,令花蕊夫人始料未及的是,皇帝被打发走了,那张子虚乌有的“张仙像”却从此在后宫广为流传,为求得子嗣,众妃嫔们纷纷效仿,每个人都毕恭毕敬地供奉起张仙像,很快,这股求子热潮便流入民间,成为民间一种历代传承的风俗。后蜀皇帝孟昶永远不会想到,在他命归黄泉之后,会因为一个痴情的女人而成为善男信女们争相膜拜的神祗。

夫君是春联始祖,她是春花飘零

关于花蕊夫人的生命结局,世间流传多种说法,一说她郁郁寡欢,不久便患病而死,一说她被掳宋宫后,被充斥于蚕室,最终以罪赐死,而最令人嗟叹不已的当为“狩猎射死”一说。看到赵匡胤对这位“亡国祸水”意乱情迷,丞相赵普和皇弟赵光义都深感不详,于是便特别安排了一次京郊秋狩,明明箭头指向的是一只惊慌失措的小鹿,然而最终落马的却是面白鬓散的花蕊夫人。在花蕊夫人手执穿胸而过的箭头倒地而死的一刻,这位可怜的丽人看到的是大惊失色的赵匡胤,是惊悚飞起的鸟儿,是浪一样翻滚的流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