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血案 忠奸大较量-明代王竑捶杀马顺案

明朝正统十四年 (1449年),任性皇帝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力排众议,亲征瓦剌,结果在八月十五日兵败土木堡,落得个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自个儿也沦为了俘虏。伴随着土木堡之变,北京城内也乱作了一团,面对王振同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的呵斥,户科给事中王竑挺身而出,带头痛殴奸党人物马顺等人,引发了是著名的“午门血案”。

午门血案 忠奸大较量-明代王竑捶杀马顺案

王竑像


王竑生平

“午门血案”的主要人物王竑(1413年-1488年,出生年有一说1414年),字公度,谥庄毅。《明史》卷177之列传第65中记载“其先江夏人。祖俊卿,坐事戍河州,遂著籍。竑登正统四年进士。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明英宗实录》对其也有类似记载,是正统十一年四月,始“擢进士王竑为户科给事中”。也就是说王竑这个人为人比较正直,疾恶如仇,是明朝中期一位才干突出的大臣。其一生仕途历经正统、景泰、天顺和成化四朝,在明朝成化年时,曾任兵部尚书,卒于弘治元年。

捶奸案经过

午门血案 忠奸大较量-明代王竑捶杀马顺案

对于朝堂捶杀锦衣卫马顺一事,《明英宗实录》中记载,正统十四年八月庚午“王御午门左门,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合诸大臣廷启曰:……王曰:‘汝等所言皆是,朝廷自有处置。’言甫毕,百官皆趋进跪,恸哭不起。扬言曰:‘圣驾被留,皆振所致,殿下若不速断,何以安慰人心?’锦衣卫指挥马顺唱逐百官,给事中王竑奋臂捽顺发、啮其肉曰:‘顺倚振肆强,今犹若此,诚奸党也!’百官争捶死顺,且请籍振家。王准言。”

《明史》中记载“英宗北狩,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读弹文未起,王使出待命。众皆伏地哭,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奋臂起,捽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

午门血案 忠奸大较量-明代王竑捶杀马顺案

根据两部正史中的记载,在清人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的更为详细,“言宫大臣次第宣读弹劾王振启章,言:‘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因哭声彻中外。王起入,内使将阖门,众随拥入。有令旨:‘籍没振,遣指挥马顺往。’众曰:‘顺,振党也。宜遣都御史陈镒。’时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众欲捽殴英,英脱身入。马顺从旁叱:“百官去!”给事中王竑愤起捽顺首,曰:‘马顺往时助振恶,今日至此,尚不知惧!’众争殴之,或就脱顺靴,捶击躧踏,立毙顺。”

事件基本经过大致如此,就是在午门前,右都御史陈镒联合其他大臣在朝廷上弹劾王振,要求当时负责“暂总百官”的郕王朱祁钰查抄王家,而且跪地不起,对于一众大臣的参奏,这个时候的郕王朱祁钰起初是没有明确表态,打算离开,大臣们一看不行,就紧随上去。情急之下,后来传令让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负责查抄王振家的任务,但引发群臣不满,认为马顺是王振同党,应该由御史陈镒担当这项任务。这个时候负责传令的太监金英要求群臣退下,大臣们不买帐,要去追打金英,此时负责仪卫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开始出面喝叱群臣,言语不逊,要求大家散去。这一斥责不要紧,马顺成了众矢之的。户科给事中王竑认为马顺早先随王振作恶多端,是其同党,现在还不知道悔改,就第一个冲上前去,扯咬马顺,引发群臣对马顺的乱殴,结果把马顺直接给打死了。

午门血案 忠奸大较量-明代王竑捶杀马顺案

不仅如此,在打死马顺之后,一时间朝堂大乱,群臣并没有退去,大臣们跟着朱祁钰,要求找王振同党毛、王两个宦官算帐,遂有毛、王二宦官被杀之事,而一旁的锦衣卫也是剑拔弩张,朱祁钰也担心局面失控,打算避走。这时,大臣于谦挺身而出,制止了大臣们的失控行为。因为是群体事件,法不责众。在于谦的劝诫下,郕王朱祁钰也不再去追究大臣们的责任,赦免众人斗殴杀人之罪,众臣心安之后方才退出午门。

午门血案 忠奸大较量-明代王竑捶杀马顺案

正统年间皇权、文官、宦官以及锦衣卫关系

正统年间,内阁“三杨”逐渐淡出政治角逐,后期文官集团在以宦官王振为核心、锦衣卫等爪牙势力为辅的压制下,政治天平倾向于宦官集团,文官集团与中官、锦衣卫矛盾尖锐化。正统八年(1443年)时,还发生了翰林侍讲刘球因上疏得罪了王振,结果被锦衣卫马顺肢解而死一案。

午门血案 忠奸大较量-明代王竑捶杀马顺案

锦衣卫

到了正统十四年时,一场“土木之变”给大明帝国造成了空前危机,由于北京城内文武百官并不知道此时的明英宗是死是活,直到兵败之后的第三日,朝廷才得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的消息。此时,朝中的孙太后(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还没有立郕王朱祁钰(朱祁镇的同父异母之弟)为帝的想法,所以,孙太后先命朱祁钰“暂总百官”,临时担当过渡期的辅政角色,并立“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

而这时的王竑等人弹劾王振,因愤捶杀马顺显然是对内官和锦衣卫极度不满所致。这种正义激发之情已经超越了法理限制,此后,王振及其同党家被查抄。这种“后土木之变时代”文官集团的政治态度显然影响了后来的皇位更迭,在王竑等人来看,已将奸党铲除,后来再支持郕王朱祁钰,既有拥立新帝之功,还可刷新政治格局,重新控制朝廷权力。

“午门血案”过程中,最终受益者郕王朱祁钰应当说起初态度是飘忽不定的,还想以“自有处置”搁置对王振家的处置,但后来王竑等人拿马顺开刀,直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一举清除了王振势力的影响,震慑了其他利益群体。文官集团主导了当时的政治舆论,给了郕王朱祁钰趁机控制朝政的机会,这从后来,他对文官集团过激杀人的举动暂时并未追究,反而重用王竑等人可以看出来。

午门血案 忠奸大较量-明代王竑捶杀马顺案

马顺牙牌

不过,登基皇位后的朱祁钰也并非对王竑等人无所忌讳。在“午门血案”过去一年多后,还曾发生过“马顺牙牌”一事,《明史·王竑传》中记载:“明年,尚宝司检顺牙牌不得,顺子请责之竑,帝许焉。诸谏官言:“顺党奸罪重,廷臣共除之,遑问牙牌。且非竑一人事,若责之竑,忠臣惧矣。”乃寝前旨。”可见,这个时候,朱祁钰也想借马顺儿子所言,顺水推舟,追责于王竑,但被其他谏官所阻,未能遂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