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購房熱還會持續嗎

每年春節,對於在外打拼的人們來說,回家過年的時候除了面對各種關於你的詢問,另一個可能會考慮到的事情就是:是否要在家鄉買套房?可是就像那句廣為人知的話:大城市放不下身體,小城市放不下靈魂。

那麼一邊是回不去的家鄉,一邊是留不下的大城市,每年返鄉過年你看到的是一個二元世界裡有些掙扎的自己,一方面要規劃未來,包括結婚生子,另一方面在躊躇是否要在家鄉給自己留條後路。

去年,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數據中心曾發佈?“城鎮化全國入戶調查數據”顯示,21.6%的農村戶籍的流動人口家庭已在城鎮買房,8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子女選擇在縣城及以上層級的城市定居。返鄉購房是會持續存在的,只要我們的城市間流動性還在積蓄,這種情況將伴隨這一代人,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在60%左右,距離70%的分水嶺還有點距離。只不過現在的市場變化,樓市調控的政策開始發揮作用,對每個具體的情況要具體看待。

返鄉購房熱還會持續嗎

三四線城市的房價走勢

回鄉置業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將來的退路,是從一二線打拼之後的抉擇,一線賺錢回家花也許可以擺脫房價的沉重負擔,給生活留一點餘地。如果你決定購房居住而選擇壓力相對小一點的三四線城市,你最需要關注的政策是這六個字“穩房價、穩金融”,這是中央經濟工作重點綱領之一。

這六個字說明什麼?首先是房價企穩,你有選擇的機會和餘地,不必非得著急,而是可以多看看樓盤的地段、配套和周邊未來發展。這些實際的屬性才是左右一個住宅社區長遠居住體驗和日後生活需求的因素。其次是自住房的價格區間要注意,三四線房價目前也不低,那麼購房不要加太多槓桿,也就是說你貸款和自由資金的比例關係。也許你要問我只有這麼多錢不貸款怎麼辦?不是不可以貸款,而是要評估你看中的房子價格區間,例如A房源各方面最好但是總價很高,B房源相對面積略小總價低一點,這兩套房即使你都可以湊夠首付款,其貸款的額度是不同的,這時候你要注意的是考慮未來收入波動,因為“穩金融”的大環境對於槓桿率是有限制的,這其中也包括居民貸款,降低家庭的貸款餘額或者貸款佔總資產的比例,對於家庭抵禦接下來不確定性風險是至關重要的,

這一點不要靜態的看,而是要著眼以後,畢竟房貸二三十年下去了。

如果是為了投資,有個說法是先上車再說,我覺得應該謹慎。首先三四線城市是否能支撐持續的房價上漲,因為產業、經濟和人口還是決定房價走勢的重要原因,未來因城施策實際上就是首先以承認城市發展差異和地區不平衡為前提的。

許多城市是人口吸附能力有限的,這意味著未來發展潛力的可能有限,這種情況下做投資等於賭未來這個城市的發展。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你對自己家鄉的整體情況有個熟悉和在總體視角下去判斷,而不是看哪個樓盤價格是否便宜,因為那種買到就賺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返鄉購房熱還會持續嗎

棚改貨幣化偃旗息鼓

三四線城市上一輪暴漲主要是因為棚改,2016~2017年高達數百億的貸款支持,可以說是對三四線城市及縣城市場的一路空中撒錢,原來舊改最大的難點在於資金到位情況,這也是很多老舊小區改改停停的原因。後來棚改貨幣化安置的資金通過國開行的政策性貸款支持,各地拆舊蓋新,手握補償款且有住房需求的購買力就被快速創造出來。

這也帶動了相當多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很多人差點連老家的樓市這班車都沒趕上。

“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抵押補充貸款”(PSL)已經逐步退出,自2018年下半年棚改資金審批權限收回國開行總行之後,實際上這流入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流逐步在乾涸。那麼貨幣化安置這把火熄滅了的同時,一個城市的經濟和人口能否支撐房價穩定,就得看接下來的貨幣政策,坦率地說貨幣政策接下來顯然不會持續寬鬆。

返鄉購房熱還會持續嗎

返鄉購房熱潮將主要圍繞大城市圈

返鄉購房一大動力是購買力合算,在北京,外地戶籍工作者多為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等北方地區,以北京的平均工資計算,買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在天津需要21.4年,在石家莊需要12.6年,西安需要13.3年,鄭州需要16.2年,最低的德州只需要5.7年。雖然北京的房價高,但是老家的房價對於北京的收入來說還是可以指望的。

例如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部新一線城市的周邊聚集了很多產業帶,這種帶動作用下熱點地區的三四線城市交通、就業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這就給了更多人在這些城市群內部選擇的機會,這也會構成返鄉置業,或者很多在一線工作的年輕人選擇在周邊三四線城市居住的重要原因。

返鄉購房熱還會持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