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下了三分之一的蘋果,他竟然只用了25萬美元?

蘋果公司長期霸佔全球市值很高的科技公司好久了,總市值 8600 多億美元,還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市值突破千億美元的企業。如果告訴你,有這麼一個工程師,他以 25 萬美金,換來了30%的蘋果股票。你怎麼想?你沒看錯,是三分之一的蘋果股票……

你可能覺得,這個人是誰啊,是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了才這麼幸運?你別說,還真不是。這個名叫麥克·馬庫拉的工程師,對蘋果公司的發展、成熟,可以說居功至偉。而且,如果沒有他,就沒有蘋果的營銷,就不會這麼牛逼。

买下了三分之一的苹果,他竟然只用了25万美元?

在1977 年加入蘋果的馬庫拉,指導過喬布斯怎麼寫商業計劃書,還幫助蘋果融資,在 1979 年時,更是提出了“蘋果營銷三原則”,並被蘋果運用至今。用《喬布斯傳》的話說,他之於喬布斯,是“慈父般的影響”。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而他的故事背後,恰好是當時整個硅谷 70 年代的一個縮影。

一、工程師出身 不排斥新鮮事物:提出蘋果“營銷哲學”三原則的馬庫拉,其實並不是一位專業出身的營銷人員,他的背景也是一名工程師。出生於 1942 年的馬庫拉,從小長大的環境都跟工程有關。他的父親,是美國著名的軍工企業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線的一個領班。長大後,馬庫拉就讀於南加大電氣工程專業,獲得了本科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後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南加州的飛機公司Huges Aircraft,擔任研發實驗室的技術人員。當時的休斯公司,簡直可以說是大公司、鐵飯碗了:它是美國國防部的承包商、美國空軍的主要導彈供應商之一。

像著名的產品就包括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行跨大西洋飛行運輸而造的 H-4 大力士飛船、伽利略航天器攜帶的大氣探測器,以及 AIM-4 “獵鷹”導彈等。後來,馬庫拉以 1800 美元月薪加入了仙童半導體公司,雖然當時錢並沒有休斯公司給的多,但他還是去了。理由很簡單,第一,他可以遠離國防工業了。

馬庫拉其實並不討厭自己的工作內容,而是討厭公司作為政府承包商時,需要大量的文書工作和那種官僚作風。第二,他去仙童可以做市場營銷相關的工作,這對他來說很新鮮,他喜歡。用他自己的話說,“如果試了試發現我不擅長營銷的話,我還可以回去做工程師嘛”。要的就是這種底氣啊。。

二、加入英特爾,成功“中年退休”:就這樣, 1966 年的 9 月,馬庫拉來到了硅谷,加入了仙童半導體公司。仙童公司簡直開創了當時科技行業“work hard,play hard”的作風。

馬庫拉在的銷售團隊,既可以整夜不睡覺,互相模擬如何打銷售電話,也可以在墨西哥玩一整週,結果整個團隊都染上了痢疾。。。在仙童半導體公司待了快四年,當時仙童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35%,也面臨人才流失等大公司出現的情況。

买下了三分之一的苹果,他竟然只用了25万美元?

呆膩了的馬庫拉,被仙童的前同事勸說,拉他加入當時英特爾的市場團隊。1970 年的英特爾,只不過是成立了 2 年的小公司而已。但是,也推出了一款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1103 MOS,成為行業標準,當時英特爾90%的利潤都來自於這個產品。這讓馬庫拉很激動,感覺這個公司跟當時的競爭對手比,簡直虐別人太多了。但他更喜歡的是英特爾的文化:誠實,不隱瞞。在休斯和仙童時,馬庫拉都沒有拿過期權,但當他聽說英特爾給工程師開出的期權是 1000 時,他也提出,希望英特爾給自己發放 2 萬份期權。

要知道,越到後面,基本上就越不發期權了,不過管理層還是批准了。他順利加入英特爾,擔任營銷市場經理一職,負責整個北美地區的營銷。也正是因為英特爾這筆期權,當英特爾成功上市後,只兌現了其中一半期權的馬庫拉,就實現了中年“退休”。那一年,他才 31 歲。

三、投資蘋果,建立“營銷哲學”:當然,馬庫拉並不是正式“退休”。只是說,實現財務自由的他開始利用自己過去的經驗,搗鼓一些別的事,比如他為陷入困境的初創公司提供免費諮詢,並且每個週一都會堅持見創業者。就這樣, 1976 年的秋天,他遇見了當時在車庫裡的喬布斯和沃茲尼亞。“蓬亂的頭髮”、“亂糟糟的鬍子”,穿著襯衫和牛仔褲。

這是馬庫拉對倆人的第一印象,覺得他們太不像其他的工程師了,倒像是在車庫準備修車的人。不過,讓馬庫拉印象深刻的是一臺個人微型電腦的初樣,也就是後來的Apple II。

這個初樣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從硅谷的現成電子設備中炮製出來的,還顯得相對簡單。當時,硅谷對微型計算機並不感冒,但是,喬布斯讓馬庫拉相信,個人電腦市場會普遍開來。

而且,當時的蘋果也已經盈利了,他們以 220 美元的成本組裝一塊電路板,然後 500 塊賣出去。當然,馬庫拉也看到,公司很小,也不夠專業。

銷售人員就只有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兩個人,開車“沿街”兜售產品給電子商鋪。但馬庫拉還是決定每週抽出一天時間來幫助喬布斯。首先,他用經驗告訴喬布斯該做什麼:寫商業計劃書、理清供應鏈的成本、市場規模有多大、分銷渠道等等。當時的馬庫拉,也只不過比喬布斯大上十來歲。馬庫拉還自掏腰包,拿出 17 萬美元貸款給蘋果,和 8 萬美元,共 25 萬美元作為股權投資,換來了蘋果1/ 3 的股票,成為了蘋果很早的投資人。

也接受喬布斯邀請,加入蘋果,成為第 3 號員工。事實證明,馬庫拉的加入,對蘋果來說非常重要。 1977 年蘋果銷售額還只有 200 萬美元左右,第二年就到了 1500 萬美元。

不僅如此,馬庫拉還親自為 Apple II 編寫了幾個早期的軟件程序,還成為產品測試員,自己買一臺 Apple II 回家組裝,瞭解客戶會有什麼需求。但對蘋果公司來說,更重要的一點,就是 1979 年的 12 月,馬庫拉正式寫下了“蘋果營銷三原則”:

1、Sympathy(共鳴),你要比任何人都更好地理解和服務你的客戶;

2、Focus(專注),用好手上已有的資源,把事情做到最好,不要理會其他事情;

3、Impute (灌輸),因為用戶總是視覺動物,如果你有更好的產品,更高質量的軟件,但只用“二流”的、草率的方式展示它的話,那客戶就會認為你的產品是二流的。要以創造性的、專業性的方式展示它們,這樣才會創造客戶預期。

這也是為什麼喬布斯會把重點放在少數核心產品上,而且他甚至會關心營銷、產品形象、乃至包裝的細節。

买下了三分之一的苹果,他竟然只用了25万美元?

可以說,在這樣的原則下,喬幫主瞭解用戶的需求和願望到了極致。後來,馬庫拉一直留在了蘋果公司,還曾擔任過公司CEO。直到 1997 年,喬布斯回來時,馬庫拉離開。

四、70 年代的硅谷 影響至今:從馬庫拉 1966 年來到硅谷、見證仙童半導體公司崛起到衰落,到之後加入英特爾,再到 1976 年投資蘋果,寫下蘋果“營銷三哲學”。可以說,馬庫拉的人生,恰好經歷了硅谷重要的70 年代。為什麼說 70 年代的硅谷很重要?因為恰好是 1969 年到 1976 年這短短七年間,硅谷誕生了五大重要產業:個人電腦、電子遊戲、半導體、生物技術和現代風險投資,還在深刻影響著硅谷。可以說,在 70 年代,硅谷迅速地成熟起來。如果說史可以鑑今的話,馬庫拉的故事告訴我們,團隊很重要,因為硅谷的成功歷史不會是一個人書寫的,總有一些我們不太熟知的人物,值得我們銘記。

而“傳-幫-帶”也很重要,比如馬庫拉之於喬布斯,又比如比爾蓋茨還時不時“面授”經驗給Facebook 的創始人小扎等。這都是硅谷的傳統。如果你想更多地瞭解 70 年代的硅谷,小探推薦你讀斯坦福歷史學家萊斯利柏林(Leslie Berlin)最近出版的新書《Troublemakers: Silicon Valley’s Coming of Age》。書中回顧了硅谷的 70 年代和 80 年代初,那些不一定被人熟知,但是影響硅谷的人,其中就有馬庫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