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金瓦金鑾殿,皇上看不見。”這句話來自一首民間童謠。古時候,一國的統治者、一個坐擁天下的帝王只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布衣百姓只有偶然望見耀眼的“金瓦金鑾殿”時,才能對抽象的天子有一絲具體的聯想——那種令人震撼的金光燦燦,是對皇權、高貴、輝煌、榮耀最好的詮釋。

太和殿裡的金色空間——帝王寶座與蟠龍金柱

在紫禁城裡,金的背後,是金屬的稀缺,是金色的耀眼,是金生麗水的神秘,更是太和殿裡髹金漆雲龍紋寶座象徵的至高權力……

紫禁城是一個王朝的權力中心,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它就是童謠中的金鑾殿。在這個象徵最高權力的宮殿裡,一張髹金漆雲龍紋寶座是所有目光的焦點。它被稱為御座,也俗稱龍椅,是天下最重要的一張椅子,在6個籃球場大小的太和殿裡,再沒有第二張椅子。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當你站在故宮博物院中游人最多的太和殿門前,可以一眼看到宮殿正中的御座。繁複的雕龍花紋,8個小夥子才能抬起的重量,金色的光澤,高高在上的位置……雖然遠觀的遊人並不能完全看到龍椅的細節,但是御座的華麗和滄桑也許會讓人頃刻抽離現實,進入某個歷史瞬間。

這張椅子的主人自認為是天下最尊貴的人,他的龍椅自然也要使用最高級、最尊貴的設計。龍椅的椅背採用圈椅式,椅子下部是寬闊的“須彌座”式椅座和腳踏,這都是古代傢俱最尊貴的形式。御座的顏色和材質當然也是最講究的——周身雕龍髹金,通體罩金箔並鑲紅藍寶石作裝飾,13條金龍盤繞於寶座上,極力彰顯著皇權威儀。

據考證,目前故宮太和殿中陳設的龍椅很可能是明代嘉靖時期重建皇極殿(太和殿當時的名稱)時重新打造的,距今約450多年的歷史。歷史卻跟這張難得一見的尊貴龍椅開了個玩笑。1915年,太和殿中心的御座被袁世凱撤換,從此,沒有人知道它的去向。多年後,故宮工作人員終於在存放著破舊傢俱的故宮庫房中,重新找回了皇帝的寶座。1963年,故宮修復龍椅,我們終於可以在今天看到這歷經坎坷、象徵天下權力的金色寶座。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在帝王寶座的周圍,最引人注目的是六根蟠龍金柱,每根高12.7米,直徑1.06米,至少三個人才能圍抱起來。金柱的主體是木材,外面包裹兩層麻,並進行6次抹灰,最後再用瀝粉貼金的工藝裝飾圖案。金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圖案突出、鮮明,每根金柱上都盤繞著一條巨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三層樓高的巍峨金柱,三根一排,分列龍椅兩側,為太和殿幻化出一方金光閃耀的神聖空間。這六根金柱的排列方式恰好形成了一個乾卦,這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六爻好似六條巨龍,代表著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律。乾,也具有自強不息、樂善好施的寓意,太和殿中六根華美的金色立柱彷彿在提醒天子,要學習天的度量寬廣、公正無私。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皇城中最輕盈的一抹金

蟠龍金柱承載著紫禁城最巍峨的宮殿,是穩定、力量的象徵,然而它們身上的“金箔衣衫”卻是皇宮裡最輕盈的一抹金。人們常用薄如蟬翼來形容輕柔的紙張或布料,故宮中的金箔卻不適合用蟬翼作比喻。最薄的蟬翼厚度約0.2毫米,而金箔只有0.15微米,也就是說,1300多張金箔摞在一起才夠得上一片蟬翼。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金,有著特殊地位,明清時期,金陵金箔就是宮廷貢品。2002年故宮博物院開始對古建築進行大規模修繕,故宮午門、太和門、神武門、壽康宮、慈寧宮等重要古建築的維修保護工程,都使用金陵金箔,共用了約247萬張。2006年,“南京金箔鍛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金箔是純度99.99%的黃金,製作金箔時,首先要將黃金化為金條,之後製成小片的金葉,夾在烏金紙裡進行捶打。在古時候,工匠們用手工捶打8個小時,才能把1克黃金打成0.5平方米的金箔,現在這個過程已經被機器取代。但即便是利用現代工藝生產金箔,依然充滿挑戰,黃金配比、化金條、切金箔等12道工序,必須毫無差錯,因為金箔沒有成品率,沒成型的金箔需要全部回爐重打。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經過火的淬鍊、幾萬次的捶打和嚴格的挑選,輕若鴻毛的金箔終於可以從千里之外的金陵飛到紫禁城,飛上太和殿的立柱、藻井、梁枋……然而,當它們化作殿頂的金龍向下俯視時,才會發現,權力之巔的寶座是多麼孤獨、清冷,只有金箔反射的陽光能讓龍椅上的天子感到一絲溫暖。

中軸線上的熠熠金光

晨光初綻,紫禁城中綿延千米的金頂會在一瞬間披上霞光,金光燦爛,震撼著所有注視的眼睛。那金色,會讓人心生敬意與感動,慨嘆這座不可思議的城和建造它的能工巧匠。不過,這一幕超出了紫禁城創建者們的想象,幾百年前,這裡的“金”只象徵著一個人的崇高與輝煌。

古代建築的屋頂造型有嚴格的等級劃分,紫禁城建築的金頂按等級高低依次為: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懸山頂,如果詳細劃分,重簷廡殿頂等級最高,重簷歇山頂次之。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的建築,其建築形制就是重簷廡殿頂,所謂重簷是指有雙重屋簷。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金頂的燦爛輝煌要歸功於金瓦。金瓦,其實是一種金色的琉璃製品。如今,提起琉璃,我們會想到北京西城區和平門外的琉璃廠古玩字畫街,這裡距離故宮約3千米,曾經是元明清三代燒製琉璃瓦的主要場所。

清代,琉璃的使用形成完整的制度,非皇家特許,普通建築絕對不許使用琉璃。乾隆年間,城市擴張,琉璃廠的位置已經成為繁華地帶,但燒製琉璃瓦散發的濃煙會造成空氣汙染,於是,皇帝下令將琉璃燒製基地遷到西郊的門頭溝。如今,門頭溝還有一個地方叫琉璃渠,也還在燒製琉璃瓦。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瓦片的原材料俗稱坩兒土,是一種介於煤層和煤矸石之間的礦物質。故宮金色琉璃瓦的選材十分講究,原料是北京西郊琉璃渠村後山頁岩的粉末,用它製成的瓦坯呈月白色,細膩光滑,吸水率適中,強度較高,可以最好地展現琉璃釉彩的光澤和顏色。

精心挑選的頁岩粉末要去雜質,加水,踩壓制成“琉璃泥”。將泥放入模具中,反覆按壓,脫模後,琉璃瓦“素胎”就完成了。除了選料精良,要製成“成大形而不開裂,經百年而不掉釉”的皇家金瓦,還需要“兩窯燒造法”助力。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每一片琉璃瓦都要經過兩次燒製,第一次是在“素胎”完成後,把泥坯放入“素窯”燒造定型。燒製定型後的“素胎”就可以“施釉”了,釉彩顏色各異,有黑、白、黃、綠、紅、紫等。釉彩是一種金屬釉料,以石英和氧化鉛為主要原料。不過,釉彩的配方只有琉璃渠負責配釉的工匠才能掌握,僅在家族裡代代相傳,屬於“技術機密”。目前,琉璃渠村使用的“配方”仍然是清代工部“獨家授權”配方。待上釉晾乾後,就可放入“色窯”進行二次燒製,即“釉燒”。

此時,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工序,樸素的月白瓦坯已經化作了金光燦爛的螭吻、跑獸、瓦當、瓦片、滴水……這些琉璃構件造就了紫禁城最為引人注目的金色——金頂,在近600年的盛衰起落中,為王侯將相遮風避雨,為家國前途祈福。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一兩黃金一塊磚

在古代,老百姓也能看到皇宮的“金瓦金鑾殿”,但誰見過帝王腳下走過的地面呢?民間傳說中,紫禁城的地面是由金磚鋪就,極盡奢華,但這只是人們豐富的想象。其實,故宮中地磚的材質與黃金並無關係,色澤也不是琉璃瓦似的金色。

明清宮殿中所鋪的地磚呈黑色,具有墨玉一樣的光澤,由蘇州陽澄湖西岸的泥土燒製而成。雖然,制磚的材質是黑色的泥土,但燒製的成品卻“斷之無孔,敲之有金石之聲”,從而被明成祖朱棣看中,作為紫禁城御用地磚。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之所以被稱為金磚,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金磚”得名於“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另一種說法稱,金磚是由官窯燒製出來的,其原本的名字叫“京磚”,後來誤傳為“金磚”。其實,無論哪種說法更準確,金磚都已經成為故宮地磚的專屬稱呼,而且,“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說法也絕對是名不虛傳。

古法金磚製作主要分為取土、煉泥、製坯晾坯、燒窯窨水4個大環節。取土煉泥大約需3個月,製坯晾坯大約需5~8個月,燒製時要用糠草燻1個月,再用片柴、課柴各燒1個月,還要用松枝柴燒40天,最後還要在桐油中浸泡100天,從泥土到金磚需要長達兩年的時間。金磚出窯後檢查標準更是嚴格,如果一批中有6塊達不到要求,這一批將全部作廢,成品率大約只有20%。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20世紀80年代,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金梅泉,帶領制磚工匠初步恢復古法,製作了一批精工細作的大型方磚。故宮博物院把這批新制的方磚鋪在氣候較為陰冷的坤寧宮後廊。結果,這批方磚在經過了近30年、數千萬人次的踩踏後,至今依然未見嚴重的磨損。2006年,“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塊金磚的價值相當於一個縣令3個月的俸祿,所以,只有皇帝經常光顧的宮殿才有資格陳設金磚,紫禁城大部分地方看不到它們的身影。平凡的泥土,經過漫長的時間和精心的打磨,終於也有了黃金的身價和至尊的地位。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故宮裡的“金”色空間,你瞭解多少?

當晨光射入宮殿,在金磚的黑色光澤裡,帝王可以看到自己模糊的影子,偶然間,他可能會懷疑江山永固的真實性,但是卻很難想到幾百年後這裡遊人如織的真實景象。

當夜幕降臨,紫微星猶在,黑夜讓金色無法施展魅惑的法術,終於讓紫禁城真正成為“故”宮,高高的城牆後面,皇權徹底成為歷史。

金,所代表的帝王榮耀,已經隨著帝國的消失而落幕,但是,能工巧匠留下的金磚、金瓦、金鑾殿……卻依然佇立,他們化土為“金”的智慧依然讓人心生敬意,給每一個走進紫禁城的人帶來金光燦爛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