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義講堂」四千年曆史的春節,古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

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那麼過年的起源什麼?都有哪些習俗呢?古人如何過年呢?官二哥在此一一道來。

「崇義講堂」四千年曆史的春節,古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

過年


過年的起源

有關年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個叫“年”的妖怪,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百姓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夠侵殺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準備舉家外遷的時候,有一壯士出現了,他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與“年”同歸於盡,以換得百姓的安居樂業。後來,壯士在“年”經常出沒的地方與“年”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最後,“年”被殺死,壯士也不幸犧牲。人們為了懷念這位壯士,祝賀獲得新生,便在“年”被殺死的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的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並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後,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說。

「崇義講堂」四千年曆史的春節,古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

過年


過年的習俗

除塵布新: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崇義講堂」四千年曆史的春節,古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

古代過年


互贈賀卡: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拜者投名刺(名帖)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崇義講堂」四千年曆史的春節,古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

古代過年


窗花: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崇義講堂」四千年曆史的春節,古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

過年

古人怎麼過年呢?

古代皇帝:清代皇帝在正月初一日元旦凌晨起床後,這一天最主要的活動是行明窗開筆禮、至祖先和各處神佛前拈香行禮、舉行朝賀典禮接受王公百官行禮、向皇太后行禮、接受後宮行禮、在乾清宮行筵宴和看戲,早晨在乾清宮的弘德殿進吉祥餑餑(這裡特指餃子,其中有一內包小錁子)也是皇帝在元旦的固定程式;除夕當天除了各處拈香和看戲外,要在乾清宮和后妃行家宴,向皇太后行辭歲禮並接受後宮行辭歲禮。

「崇義講堂」四千年曆史的春節,古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

皇帝過年


百官上朝時都統一身穿大紅吉服(平日的常朝是紅綠藍三原色任選),通政司也會“不奏事”,大概是把一些日常政務壓後處理。因此雖然並未完全休息,但朝廷上下的確是沉浸在節日的氣氛裡了。

「崇義講堂」四千年曆史的春節,古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

古代過年


其他階級:在農曆除夕夜,人們要“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門神和釘桃符,主要是為了驅邪避災,祈求新年好運。農曆正月初一,三更過後、五更來臨之時,爆竹便響徹天空。不僅皇宮中爆竹山響,要舉行隆重的元日朝賀禮。尋常百姓也競相燃放爆竹,開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動。其實今人過年一直繼承著前人的傳統,全家團聚,飲酒,吃餃子,放鞭炮,拜年。只是在過年的內容更豐富,民間表演、放煙火、賞燈等許多娛樂活動,熱鬧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