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疗法解读孩子健康人格三要素之一: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

意识疗法解读孩子健康人格三要素之一: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

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父母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健全的人格,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素,就是自律共情以及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自律是应对人的欲望而来的,他是极大推迟满足感,你越是有意识的推迟你的欲望,那么孩子所获得的终极的满足感就越强烈,这样让孩子不被欲望牵制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而共情的能力是应对情绪而言的,当一个人处在情绪当中的时候,他是无意识的,他不仅不能感同身受别人的情绪,同时也不能够体验自己的情绪,意识疗法里面提到无意识是一切罪恶的基础,所以很多家长感叹孩子为什么情绪化,不体谅父母,实际上是你没有培养他们这个共情的能力!

今天着重讲就是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这个是相对意识疗法里面的思维而言的,人的痛苦他就是情绪欲望与思维结合的一个产物,当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起你的欲望的时候,你就会不幸福,当你的情绪与思维结合而扭曲事情本来面目的时候,你就会不幸福,你就会痛苦!

痛苦之所以成为痛苦,归根结底在于你头脑思维中的世界与现实中的世界相互抗衡的结果,抗衡的越剧烈痛苦就越大,人们对待痛苦往往是压制抗拒和排斥的,你在压抑你的情绪你在克制你的欲望,这些被压抑的情绪,这些未被满足的欲望潜伏在你的潜意识里面,表现在你的表情上,体现在肢体语言上!

在生活中你可以去发现那些不幸福的人往往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很严肃他们不苟言笑有些许冷漠跟麻木,他在以这个世界为敌,但是他又没有能力去抗衡这个世界,所以他们会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暴力,表现出他们的对这个世界的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压制的情绪这些未被满足的欲望会集中爆发出来,那你就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惊恐症或者人格障碍了!

在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是拥有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的,只是父母慢慢将这个能力给剥夺了,并美其名曰: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们会无节制的给孩子泼冷水,会打压孩子的梦想,会干涉孩子的个体性,让他们活在父母以为的世界里面,这是痛苦的延续!

所以当孩子抑郁了焦虑了,它预示着你是时候该将这种能力交还给他的时候了,如果你置若罔闻带着孩子到处求医问药,哪怕躯体症状得到改善,他终究会不会感到幸福,因为他失去了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在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看起来不那么痛苦也绝无幸福可言的人就出自于这种原因!

作为父母为了出于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将孩子无条件的全方位的保护起来,而缺少了与这个现实世界必要的互动,慢慢的他就失去了感知这个世界的能力,有报道称有的妈妈为了避免孩子感染细菌,孩子出生起就喝的是消过毒的蒸馏水,孩子最后因为缺少必要的元素而导致软骨病!

意识疗法解读孩子健康人格三要素之一: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重新获得这种能力呢?意识疗法提倡重新打开你感知的能力,王阳明曾经说过当你来看花时,花就是为你而开,当你不看着花时,它什么也不是,我们依照父母的这种限制性信念构筑了这个痛苦的世界,而实际上从唯心主义观点看来这个世界的美好它是为你而存在的,不是为你父母而存在!你不去感知它,你会错失很多美好的事物!

人都是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来认识这个现实世界,人的情绪思维欲望跟他的感知是成反比的,你对事情了解的越少就越容易触发你的情感,勾引你的欲望,调动你的思维,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害怕,因为那是他们感知也就是意识所不能到达的地方!

如果你近距离的去观察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心境障碍下的人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将自己囚禁在头脑的思维世界里,而放弃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对痛苦的逃避抗拒,这样的逃避抗拒往往使得痛苦越发强大,当这两个世界的冲突达到顶点的时候,他们必须杀死其中一方来结束冲突,所以自杀成了最终的解脱之道,这样就消灭了思维世界所存在的主体!肉体被消灭,思维当然也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意识疗法里提到去感知你的痛苦,感知你的不安全,你才能够看到你的痛苦,痛苦只能运行于无意识层面,当意识之光被无意识的黑暗所吞噬,就像王阳明先生说的那样: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那些贼见到无意识的黑暗,像是向他们发出的邀请,于是呼朋唤友一拥而上,痛苦只能加倍放大,当痛苦被看到,在意识之光的观照下它就失去了它的持续性,失去了运行的土壤,你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全感,你就拥有了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们不断的学习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原则上是为了让我们提升感知这个世界的能力,好让更多的真相被看到,一切的生命都在努力绽放,那你也需要用整个生命去听去看,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只有少数人拥有幸福的能力,幸福往往比成功更重要,它是衡量生命质量的标准,是人生最终的业绩,也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

意识疗法解读孩子健康人格三要素之一: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