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療法解讀孩子健康人格三要素之一: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

意識療法解讀孩子健康人格三要素之一: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

在意識療法裡面提到父母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健全的人格,它包含了三個方面的要素,就是自律共情以及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自律是應對人的慾望而來的,他是極大推遲滿足感,你越是有意識的推遲你的慾望,那麼孩子所獲得的終極的滿足感就越強烈,這樣讓孩子不被慾望牽制只關注結果而忽視了過程!

而共情的能力是應對情緒而言的,當一個人處在情緒當中的時候,他是無意識的,他不僅不能感同身受別人的情緒,同時也不能夠體驗自己的情緒,意識療法裡面提到無意識是一切罪惡的基礎,所以很多家長感嘆孩子為什麼情緒化,不體諒父母,實際上是你沒有培養他們這個共情的能力!

今天著重講就是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這個是相對意識療法裡面的思維而言的,人的痛苦他就是情緒慾望與思維結合的一個產物,當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撐起你的慾望的時候,你就會不幸福,當你的情緒與思維結合而扭曲事情本來面目的時候,你就會不幸福,你就會痛苦!

痛苦之所以成為痛苦,歸根結底在於你頭腦思維中的世界與現實中的世界相互抗衡的結果,抗衡的越劇烈痛苦就越大,人們對待痛苦往往是壓制抗拒和排斥的,你在壓抑你的情緒你在剋制你的慾望,這些被壓抑的情緒,這些未被滿足的慾望潛伏在你的潛意識裡面,表現在你的表情上,體現在肢體語言上!

在生活中你可以去發現那些不幸福的人往往有個共同的特徵,他們很嚴肅他們不苟言笑有些許冷漠跟麻木,他在以這個世界為敵,但是他又沒有能力去抗衡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會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暴力,表現出他們的對這個世界的不滿,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被壓制的情緒這些未被滿足的慾望會集中爆發出來,那你就是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驚恐症或者人格障礙了!

在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是擁有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的,只是父母慢慢將這個能力給剝奪了,並美其名曰: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我們會無節制的給孩子潑冷水,會打壓孩子的夢想,會干涉孩子的個體性,讓他們活在父母以為的世界裡面,這是痛苦的延續!

所以當孩子抑鬱了焦慮了,它預示著你是時候該將這種能力交還給他的時候了,如果你置若罔聞帶著孩子到處求醫問藥,哪怕軀體症狀得到改善,他終究會不會感到幸福,因為他失去了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在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看起來不那麼痛苦也絕無幸福可言的人就出自於這種原因!

作為父母為了出於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將孩子無條件的全方位的保護起來,而缺少了與這個現實世界必要的互動,慢慢的他就失去了感知這個世界的能力,有報道稱有的媽媽為了避免孩子感染細菌,孩子出生起就喝的是消過毒的蒸餾水,孩子最後因為缺少必要的元素而導致軟骨病!

意識療法解讀孩子健康人格三要素之一: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

那麼如何才能重新獲得這種能力呢?意識療法提倡重新打開你感知的能力,王陽明曾經說過當你來看花時,花就是為你而開,當你不看著花時,它什麼也不是,我們依照父母的這種限制性信念構築了這個痛苦的世界,而實際上從唯心主義觀點看來這個世界的美好它是為你而存在的,不是為你父母而存在!你不去感知它,你會錯失很多美好的事物!

人都是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認知來認識這個現實世界,人的情緒思維慾望跟他的感知是成反比的,你對事情瞭解的越少就越容易觸發你的情感,勾引你的慾望,調動你的思維,人們總是對未知的東西感到害怕,因為那是他們感知也就是意識所不能到達的地方!

如果你近距離的去觀察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心境障礙下的人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自以為是的將自己囚禁在頭腦的思維世界裡,而放棄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他們這樣做實際上是對痛苦的逃避抗拒,這樣的逃避抗拒往往使得痛苦越發強大,當這兩個世界的衝突達到頂點的時候,他們必須殺死其中一方來結束衝突,所以自殺成了最終的解脫之道,這樣就消滅了思維世界所存在的主體!肉體被消滅,思維當然也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在意識療法裡提到去感知你的痛苦,感知你的不安全,你才能夠看到你的痛苦,痛苦只能運行於無意識層面,當意識之光被無意識的黑暗所吞噬,就像王陽明先生說的那樣: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那些賊見到無意識的黑暗,像是向他們發出的邀請,於是呼朋喚友一擁而上,痛苦只能加倍放大,當痛苦被看到,在意識之光的觀照下它就失去了它的持續性,失去了運行的土壤,你才能獲得長久的安全感,你就擁有了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

我們不斷的學習獲得源源不斷的知識,原則上是為了讓我們提升感知這個世界的能力,好讓更多的真相被看到,一切的生命都在努力綻放,那你也需要用整個生命去聽去看,每個人都有幸福的權利,只有少數人擁有幸福的能力,幸福往往比成功更重要,它是衡量生命質量的標準,是人生最終的業績,也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

意識療法解讀孩子健康人格三要素之一: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