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人本主義學者叔本華就說過,人生來就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就會痛苦,當慾望得到滿足,他就會無聊。可見,慾望是人的一種本能,它不存在好壞,不存在對錯,不存在善惡。純粹的慾望是人生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一個原動力。在東方的儒教裡面,也提到食色性也,這也是對人慾望的一種認同。

那麼慾望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貶義詞,變成什麼色慾,貪慾,控制慾好像都是一種不好的詞。這是慾望參雜了其他的東西所導致的。就像王陽明先生說的那樣,金子他本來是好的東西。但當你把金屑放到你的眼,那麼你就昏天暗地,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意識療法裡提到說控制慾望,這不是自律啊。是為了避免慾望,跟你的頭腦裡的思維接觸。慾望跟頭腦思維接觸會發生什麼情況呢?你會被慾望牽制,生出無窮無盡的念頭,然後身隨念動。打個比方,今天有人說炒樓賺錢,你就跟他炒樓,明天說炒股賺錢,你跟他炒股。結果把自己賠得一乾二淨,這就是被慾望牽制了。

而意識療法提到所謂的自律,就是將你的慾望跟意識相結合。被慾望牽制的時候,你的意識到了,你自己意識到自己正處在慾望當中的時候,那麼你就不會被牽制了!嚴格意義上就是延遲推遲你的慾望。推遲你的滿足感。

當一個人的慾望隨時可以得到滿足的時候,他的滿足感就越來越低,他的慾望就越來越多。那麼他就會感到越來越不幸福,他就尋求更大的一個刺激。於是有的人用毒品,填補這種匱乏感,空虛感!

所以我也經常提醒各位家長,要讓孩子推遲滿足感。以此來培養他的一個自律的這種品格,當你將這種推遲慾望的這種方法,加以踐行的時候,那麼你的慾望會慢慢演變為你的理想。當你實現你的理想的時候,你所獲得的滿足感會更加豐盛。

當然沒有一個人無緣無故可以做到自律啊。也沒有一個人可以無緣無故獲得這樣的品質。他需要有很強烈的意識,而意識的強度就是意志。當你意志力很強的時候,你就可以自律,你知道你自己在幹什麼,你知道你想要得到什麼?

當人處在生理成熟期的時候,對這個性的衝動這個慾望是非常強烈的。也是青春期男孩所經常遇到的問題,也讓他們頭痛苦惱的問題,那就是手淫的問題。在慾望的控制下,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去實現這種慾望,然後又一次一次的內疚。內心產生強烈的衝突。

如果任憑慾望的控制,而去手淫的話,會給身體上造成很大的損傷,比如說腎炎或者是不孕不育。而有人因為這個而走到另外一個極端,那就刻意去壓制自己的慾望。被壓制的東西遲早會進入你的潛意識。在意識療法裡面也提到,所有的痛苦都是潛意識層面,未被滿足的慾望。

因為手淫過度的一個男生前來諮詢啊,他為這個事情感到十分的苦惱,他說有時候他實在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就問他當你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說偶爾知道,我說當你知道的時候,那就不會存在什麼問題,你就不會過度去做這種事情。如果你不知道的時候,那就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當你不知道的時候,你就處在一種無意識狀態,你就會被慾望所牽制的狀態。

所以說你必須得提升你自己的意識。讓自己的頭腦時常處在意識之下,這樣你就不會偶爾才感覺到,當你感覺到了,你就會自動停下來。當你的意識越強,你的自律能力表現的也就越好!

自律,共情,以及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這是作為一個父母應該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當一個孩子被慾望所牽制的時候,往往是最真情的流露,他不會控制自己的慾望,比如說想要吃糖,他就會表達對糖的喜愛!當父母如果無限滿足於他的要求時候,他就會被糖所能獲得的幸福感也會慢慢降低。如果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孩子長大以後,他就是一個很難獲得幸福的人。

而延遲這種滿足感,比如說你跟孩子達成一個共識,讓他去做某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才給他們糖作為一個獎勵的話,這會極大延遲他們對這種慾望的滿足感,讓他們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為什麼在做這件事情,這就是意識的狀態。而這也是培養自律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自律不是簡單粗暴的壓制。這樣做只會給你帶來強烈的心理上的衝突。自律是帶有意識的推後跟延遲你的滿足感。這樣當你慾望得到實現以後,你所獲得的這個身體上的滿足感,心理上的幸福感會更加的強烈。

同時要避免慾望跟思維相結合,很多的人他只停留在一個慾望的階段,而不付諸行動,是因為慾望跟思維相結合了。當慾望來了,他沒有去把握,當慾望走了,他又粘粘乎乎的,很多人就這樣過了他一輩子!甚至還會洋洋自得的說,看!我能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慾望。

成就大事的人,往往是很自律的人。有的人有幸在原生家庭獲得了這樣的能力,有的人是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的學習獲得了這樣的能力。自律,從來不是一句口號,一個表格,而是源自內心的一股火熱,自律才能獲得極大自由,就跟意識療法說的那樣,當你不知道去哪裡, 生活就會帶你去不想去的地方,當你不知道想要什麼,生活就胡亂塞給你一些不想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