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

假日无事,便取出苏轼的《寒食帖》来看。这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一〇八二年)贬到黄州所写的诗稿。字迹看来颠倒随意,大小不一,似乎粗拙而不经意;但是,精于书法的人都看得出,那倚侧顿挫中有妩媚婉转,收放自如,化规矩于无形,是传世苏书中最好的一件。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
寒食帖

诗意苦涩,是遭大难后的心灰意冷。书法却稚拙天真,猛一看,仿佛有点像初学书的孩子所为,一洗甜熟灵巧的刻画之美,而以拙涩的面目出现。饱经生死忧患,四十六岁的苏轼,忽然从美的刻意坚持中了悟通达了。原来,艺术上的刻意经营造作,只是为了有一日,在生死的分际上可以一起勘破,了无牵挂;而艺术之美的极境,竟是纷华剥蚀净尽以后,那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苏轼一生多次遭谴谪流放,以后的流放,都比黄州更苦,远至瘴蛮的岭南、海南岛。黄州的贬斥,只是这一生流放的诗人之旅的起程而已,对苏轼而言,却有着不凡的意义。

黄州的被贬,肇因于忌恨小人的诬陷,发动文字狱,以苏轼诗文对朝政、皇帝多所嘲讽,要置他一个“谤讪君上”的死罪。苏轼自元丰二年七月在湖州被逮捕,押解入京,经过四个多月的囚禁勘问,诗文逐字逐句加以究诘,牵连附会,威吓诟辱交加,这名满天下的诗人,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以为所欠唯有一死,在狱中密托狱卒带绝命诗给兄弟苏辙,其中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这样惋恻动人的句子。

这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在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贬谪到黄州的苏轼,死而后生,他一生最好的诗文、书法皆完成于此时。初到黄州便写了那首有名的《卜算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甫定的惊魂,犹带着不可言说的伤痛,但是,“拣尽寒枝不肯栖”,这生命,在威吓侮辱之中,犹不可妥协,犹有所坚持,可以怀抱磊落,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啊!

在黄州这段时间,东坡常说“多难畏事”或“多难畏人”这样的话。他的“乌台诗案”不仅个人几罹死罪,也牵连了家人亲友的被搜捕贬谪。他的“多难畏人”,一方面是说小人的诬陷,另一方面,连那深爱的家人亲友学生也宁愿远远避开,以免连累他人。与李端叔的一封信说得特别好:“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则自喜渐不为人识。”

穿着草鞋,跟渔民樵夫混杂在一起,被醉汉推骂,从名满天下的苏轼变成无人认识的一个世间的凡夫俗子,东坡的脱胎换骨,正在他的被诬陷、受诟辱之后,可以“自喜渐不为人识”吧。

《寒食帖》写得平白自在,无一点做态,也正是这纷华去尽,返璞归真的结果吧。卷后有黄庭坚的跋,对《寒食帖》赞誉备至。黄庭坚是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仅次于苏轼的一人,书法挺俊而美,但是他对《寒食帖》叹为观止。正是黄州的东坡竟可以连美也不坚持,从形式技巧的刻意中解放出来,美的极境不过是“与渔樵杂处”的平淡自然而已吧。

在拥挤秽杂的市集里,被醉汉推骂而犹能“自喜”,也许“我执”太强的艺术家都必要过这一关,才能人于美的堂奥,但是,谈何容易呢?

寒食帖

林青霞、龙应台推崇的美学大师

三十余载散文精粹

献给孤独心灵的至美独白

寒食帖

随书附赠2019手折月历

寒食帖
寒食帖寒食帖

一年之计在于春!

四十万好书集结,

中小学教辅/课外阅读/工具书/童书

每满100减50,

外语/考试/科技/教材

每满100减30,

开年储备,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准备好了吗?

寒食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