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無煩惱,就這樣

人們讀經學佛,實際上最終的目的就是:不要著相。

比如說:

1、“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如果你把是否“吃虧”,作為聽老人言的條件的時候,就是著相。煩惱往往執著於是否“吃虧”之上。當你把老人言作為傳統,自覺的進行了繼承就無從煩惱。當然,這裡的“老人言”應該是祖輩的傳統,而不是某種標新立異。

2、“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

當你把“明日努力找工作”作為前提而努力的去工作的時候既是著相。往往隨著工作中時常出現的不如意而痛苦。當工作形成自覺的時候,就無所謂努力與不努力了,只是自在的工作而已,則沒有了煩惱。

3、你在做好事還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左右時,既是著相,如果你做了善事得不到回報往往會影響你的堅持,做了惡事而沒遭報,會為你下次的作惡提供一種僥倖的心理,其中往往是那不誠實的一種敷衍;或者是一種給對方看的表演。

等等等等……。當你做某事卻指向另外一個東西的時候,就是著相。著相併不為過,但佛祖為我們指明瞭方向,這方向就是不著相。只要奔著這個方向,所有的著相都是我們在修行過程中的支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