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如果說遊覽了漢中古漢臺、拜將臺、石門棧道等遺蹟,使遊人恍如喝了一尊御酎“杜康”,領略到古代帝王將相的叱吒風雲、雄才大略;那麼,遊覽了漢中東關古街區,就猶如喝了一壺民間酒坊的“包穀燒”,會深切地感受到古時平民生活那醇厚、地道、綿柔的漢中味,濃郁悠遠的古風情……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北臨關中,南連巴蜀,東有楚西抵隴,交通位置十分重要。雖有秦嶺巴山北堵南阻,但一條條蜿蜓崎嶇的古道和通達長江的漢江航運,就溝通起南來北往的商賈貿易往來。舟楫在明代是先進的運載工具,清和民國間的漢江航運呈鼎盛時期,漢中也因此成為陝西境內僅次於西安的繁華之城。據南鄭縣誌載:“商賈輻輳,貨物山積,雖繁盛不及長安,亦陝西第二都會”。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抗戰時期繁華的漢中街市,遠處是雄奇的鐘樓)


清初大詩人王士禛《七盤嶺》一詩中對當時漢中壯美地貌、豐富物產以及崇山峻嶺的陸道和繁忙的漢江水運也由衷讚歎:

褒水出谷流,漢江繞其東。

巴山跨秦蜀,蜿蜒連上庸。

川原盡沃野,天府如漢中。

桔柚茂成林,稻苗亦梵梵。

襄陽大艑來,千里帆檣通。


明清和民國時期,漢中境內沿漢江有諸多碼頭。當時最重要的一個碼頭——城東的十八里鋪(今鋪鎮),擔負著上下行貨物的裝卸,各地來往貨物的中轉以及旅客的上下船,運輸十分繁忙。而與此臨近的東關,也就成為漢中乃至陝南最大、最繁華的商業區。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東關老街五至六米寬,兩旁的民居青瓦木樓,木質鋪板門,前店後宅,古香古色。舊時的東關,日雜百貨店、特色小吃店、飯館、茶館、藥房、裁縫鋪,各類維修鋪等等,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應俱全,一家接一家的店鋪連綿不斷。街上各類人等,有的行色匆匆,有的背手方步,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該街區內還有以“東塔西影”聞名的明朝年間的東塔、淨明寺,更使這一片街區迷散出厚重而古樸,溫馨而祥和,神秘而虔誠的文化氛圍,恰如一幅意蘊濃濃的漢中民俗畫卷。

建築是活著的歷史,是可以觸摸的歷史記憶

存留至今的東關老街,就是漢中歷史記憶的活化石。從東關老街的房屋建築結構、材料及一些房屋部件樣式來看,其建築凸顯出不同時期的風格和特點,真可謂是漢中古民居建築藝術的集大成,是漢中古民居建築藝朮最鮮活的博物館。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明朝年間的東塔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明清時期純木架結構的房屋建築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十字口拐角建築狀如蒙古包,應是典型的元代建築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這幢三層樓房,磚木結構,弧形窗,明顯受到西方建築影響,應是民國時期的建築。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民國28年修建的磚混結構第一大藥鋪——“公興大”

陶塑、石雕、磚雕,構思巧妙,工藝精湛。這批具有典型明清和民國時期風貌的民居,是清代至民國東關老街房屋有純木架結構、磚木結構,還有少量的磚混結構,主體建築為硬山頂,燕尾脊,穿鬥式木構架。在門框、簷口、樑架、廊壁、隔扇、窗欞、欄杆、柱礎等,到處飾有祥禽瑞獸、山水花樹、水浪奇石等為題材的木雕、年間漢中成為陝南經濟貿易中心的重要歷史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是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房脊脊頭工藝精細、活靈活現的吉祥圖騰陶雕

木雕在漢中古民居建築的裝飾雕刻中佔主要地位。古人建房很講究“建築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這一建築匠心在東關老街予以充分體現。橫樑、樓袱、立柱和各種構件,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杆欄圍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上,均有精美絕倫的木雕花紋圖案,其表現內容和雕刻手法皆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各異,工藝之精,藝術之妙,精美絕倫。

下面房屋,二樓臨街隔板大多是做工細膩,線條圓潤流暢,花紋圖案多樣的窗欞;也有雕刻寓意美好吉祥,寄託美好生活追求的古訓,使房屋彰顯出一種翰墨書香的風雅文氣。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臨街房頂瓦下裝飾著幾層水舞雲繞龍騰圖案的精美木雕掛板,房簷還有簷皮板,就連簷口的瓦當也是那麼惹眼。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房梁挑頭、樓袱挑頭都是龍馬牛等動物圖騰木雕。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木雕垂花柱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老街的房屋外美內秀。房子進深長,形成多進院落。前店後坊(居)、下店上居。兩座房屋或三座房屋圍成一個庭院,屋頂相連,形成院落天井,其天井主要用於透光、排洩圍院瓦面雨水和通風散熱。房屋的屋頂坡面多向院內傾斜,以便下雨時雨水能向院內流淌,有“四水歸堂,財不外流”之意。一進一進的院落,給人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感。舊時,一家幾代人同住一院,其樂融融。解放後好幾家人同住一院,你幫我助,一家炒菜大家香。小孩們一同上學放學,回院歡歡嚷嚷好不熱鬧。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巧妙的院落結構

院內門窗、隔心、簷欄、梁頭等部件都要鐫刻雕鏤,風格新穎別緻、風致雅趣,裝飾極富美感。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廊道構架不用一根鐵釘,沒有使用水泥鋼筋,卻能牢固至今。

漢中這條老街,堪稱陝南古民居建築藝術的瑰寶!

漢中城內除遺存有東關老街外,還有麼兒拐、丁字街等幾片。如今這些老街區雖然破敗不堪,但她卻是漢中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鮮活記憶,是漢中文脈的延續。看到這些老街區老民居,就看到了漢中人的聰慧靈巧,崇尚祥和,崇尚書香門第,崇尚雅緻,追求樂觀康健長壽的生活理念。看到這片片老街區,就能聽到她為我們講述這座城市曾經發生的故事。

漢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她的歷史風雲就沉澱在這座座古建築之中,她的文化也彰顯在這座座老建築之上。有古漢臺、拜將臺、石門棧道等精典古建築的閃耀,又有樸實厚重的古街區古民居襯托,才能有濃郁厚重的漢中歷史文化的味道。

很可惜啊,現在東關古街已衰敗不堪,有些建築已垮塌,很多珍貴的房屋建築部件已腐爛遺失,過去繁華熱鬧的東關已成為破敗的背街小巷。現在來到名聲遠揚的東門橋,不仔細查找或詢問當地人,幾乎發現不了。

我們有些地方,動輒幾億甚至幾十億幾百億打造人為古鎮古街古巷,而漢中東關這麼活生生的古街為什麼看其慘不忍睹衰敗隕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