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介於阿曼的穆桑達姆半島和伊朗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波斯灣,是盛產石油的波斯灣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素有“海灣咽喉”之稱。該海峽的得名,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海峽中的霍爾木茲島上建立了霍爾木茲王國,海峽由此得名。另一種說法是,霍爾木茲島是波斯薩桑王朝第四位國王的名字,“霍爾木茲”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地”。還有一種說法是,遠在古希臘時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派大將霍爾木茲雅率艦隊出沒於此,並在海峽中的一個無名島上停泊。後來為了紀念這位艦隊統帥,便把他的名字“霍爾木茲雅”作為海峽和那個無名島的名字。以後,這個馬其頓人的名字慢慢阿拉伯化,變成了今日的“霍爾木茲”。此外,也有人認為“霍爾木茲”一名來源於葡萄牙語。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後,發現這一帶貿易興隆,用葡語稱之為Ormuch,意為這裡金子多,後來Ormuch就演變為海峽名。

霍爾木茲海峽

我國《元史》中稱該海峽為“忽裡摸子”,《明史》稱“忽魯模斯”,都是對海峽名“Hormuz”的不同音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