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上台发言有些害羞,因为我穿的鞋……

周末儿子要去参加一个优质活动课,因为天太冷了,所以走的时候就没给孩子换鞋,直接穿上了奶奶给他织的毛线鞋。

下课了,儿子一脸委屈的走到我身边:妈妈,我刚刚上台时有些害羞,不敢发言,因为老师们看见我穿的鞋都在笑 ,同学们好像也都在笑我。”

看着儿子那张委屈的小脸,我心里突然间一阵心疼,倒不是说因为别人的嘲笑,我相信老师和同学们肯定不是真的在嘲笑他,只是看到他的鞋很好奇,一直在研究他的鞋子,而忽略了关注孩子本身。

我是心疼的是因为大人的疏忽,而让孩子来承担这个后果。

那么我疏忽了什么呢?是一双鞋么?是没照顾好孩子么?不是,我 疏忽的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自己也没有重视起来,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没有仪式感。

妈妈,我上台发言有些害羞,因为我穿的鞋……

这两年仪式感这个词被提得很足,我们说生活要有仪式感,我们说婚姻要有仪式感,因为有了仪式感,我们才觉得生活的很正式,我们才觉得我们被人尊重,被自己尊重。教育,也应该有仪式感。

对待孩子,我们也应该让他们有仪式感。

仪式感,其实就藏在我们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

因为我觉得这是课外活动课,即使表现不好也不会影响什么,所以,我就从根本上没把它当回事,也就没尊重这次活动,但是对孩子来说不一样,他的每次经历都会给他带来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我们不能让他错过每一次不一样的风景。

说到底,还是我太急功近利了。

只想让孩子赶紧取得那些我们看得见的成绩,却忘了孩子应该好好的打好地基,才能走的更远。

想起龙应台曾经在一本书里写到他的大儿子安德烈,有一次安德烈要参加一个电话面试,因为是电话面试,考官是不能见到他本人的,所以龙应台想着随便穿都可以,但是等到他推开孩子的门,却发现孩子领带西装皮鞋穿的整整齐齐,龙应台感觉很奇怪,又没人看见你,为什们还要把自己打扮的这么正式,没想到安德烈一本正经很严肃的对他妈妈说“妈妈。虽然他们没看见我,但是在我心里他们是看得到的,我如果不好好穿衣服,,我就没法好好和考官们说话。”

其实,这就是仪式感。

仪式感,就是尊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就是你对待事情的态度。


有一对夫妻,结婚七年,丈夫有了外遇,想和自己妻子离婚,妻子没有提任何条件,只是说丈夫像结婚时把她从门外抱到屋里面,抱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再离婚,丈夫答应了。

第一天抱的时候,丈夫有些羞涩,动作有些生硬,他不知道有多久没这样抱过自己的妻子了,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妻子现在竟然这么轻。他眼眶有些湿润了。

第二天抱的时候,他看见了妻子头上的白头发,想起自己经常不回家,孩子老人都是妻子在照顾着,但是妻子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心里一阵疼。

第三天,他发现妻子哭了,是啊,一年,还是两年,他记不清了,他们之间没有这样温情的时刻,怀里的女人也是自己发誓要好好待她的人儿啊。

一星期之后,他发现自己要离婚的心有些动摇了。

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值得自己要放弃自己的婚姻,要抛弃自己的家庭。

一个月之后,他已经把这件事形成了习惯,他发现自己期待每天做这件事。

最后的结果,大家自然是猜到了,婚,当然是没有离,而这对夫妻的感情,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每天抱自己的妻子一次,这就是婚姻里的仪式感,

妈妈,我上台发言有些害羞,因为我穿的鞋……

你说我过节时买花,婚姻纪念日时两个人一起吃顿浪漫的烛光晚餐,这些都是婚姻仪式感,可是,每天抱抱自己的爱人,说一声晚安,这些小事情也是婚姻里的仪式感。


孩子每次写作业时我现在都会要求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手准备好了没?手上不能拿其他的东西,我的眼准备好了没?我的脚准备好了没?我的脑袋准备好了没?我的桌子准备好了没?桌子上要收拾干净,不能影响写作业。如果这几个问题孩子都是肯定的回答,那么就说明他准备好了认真写作业这一件事情,而不会再有别的事情来打扰他,这是他就开始认真写作业了,而且,我还发现,孩子每次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且认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写作业的效率就会特别高,很专注,因为他很尊重写作业这件事情,他很重视,他觉得写作业很有仪式感,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相反,如果孩子很敷衍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写作业时一定会拖拉,他从心里就没写作业当回事,他就会觉得无所谓。

你看,就写作业这一件小事情,孩子心里怎么对待,它的结果就会怎么对待他。

吃饭时,告诉孩子谢谢奶奶给咱们做饭,吃完饭帮助家人收拾碗筷,也会让吃饭这件事情变得很有仪式感,

其实仪式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上。


生活里多一些仪式感,日子就会多一些惊喜和幸福,仪式感就在我们身边的一粥一饭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