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说:浅谈象棋的教育本质

象棋历经了两千多年风雨的洗礼,依然长盛不衰,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那么象棋的本质是什么呢?

象棋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从战国时期的六博,到南北朝时期北周的象戏,再到唐代的“宝应象棋”,最后到宋代的象棋,历经时代的变迁,融合了时代的文化,象棋才日趋完善。从棋子与棋盘上看,将军安坐于九宫之中,与谋士和丞相运筹帷幄的指点着沙场,士兵阵前冲锋,大将车马炮深入敌营,各展熊威,这充分体现着象棋就是一种象征着古代战争的游戏。再之由象棋棋子的摆子与走法,兵不能后退,帅不能离九宫,最厉害的大将車要放到边疆戍守,就是怕其倒戈相向,这些等级森严的制度等等,无不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因此,中国象棋蕴含着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经典产物,艺术价值泛属于整个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一个分枝,为此,象棋的本质是一种文化。

文化说:浅谈象棋的教育本质

棋者,弈也。

双方对弈前,先行握手礼,体现了竞技前的礼仪文化,对弈中,双方在相同时间,相同条件的规定下,以公平竞技为原则,互相比拼谋略,深度计算盘面,在棋盘上激烈厮杀,焦灼纠缠。最终,要么胜负揭晓,要么握手言和。竞技比赛最大的魅力是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运动员内在的健将风范。竞技所追求的便是双方对弈时的斗智斗勇,在相同时间的规定下,即使双方是两强相遇,或者是强弱相对,其比赛结果都可能出人意料之外而使其充满悬念。由于体育运动竞赛是直接追求胜负、公开挑战极限、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及时看到结果的比赛形式,使人们在体育竞技中可以强烈地体验到胜利后的狂喜、失败后的悲伤,战胜自我的自豪,意志软弱的羞愧。

但是这并不是竞技魅力的全部,它还感染着成千上万的人拼搏其中,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学习进取,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象棋具有竞技性,同时还具有其自身所具有的竞技体育的文化价值。即,象棋竞技具有礼仪文化,具有激发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比如蒋川特级大师盲棋一对二十六的壮举,具有提高人们智力水平的规范文化。

下棋者,艺也。

近日,郑州老人暴雨中对弈火爆朋友圈,人民日报也给予了其报道赞扬。

文化说:浅谈象棋的教育本质

两张凳子,一张桌子,一副棋,若能棋逢对手,便能畅游棋中。任凭狂风怒号,抽打着衣襟,凌乱了棋盘,也吹不乱一丝不紊的思绪,纵容暴雨侵袭,灌湿了身体,模糊了明眸,然胸有百万雄兵,俨然不动安如山。这便是一种境界,无视现实的残酷,以潇洒的姿态遨游 于天地之间, 追求彻底的精神。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便是文化的一种内在表现形式,因此,博弈的追求就是一种文化。

象棋具有科学性

有人说,下棋千变万化,捉摸不定,它为什么会具有科学性质呢?

体育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象棋也是如此。其实这就好比我们学棋的时候,并不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走棋,而且根据当前的局面,运用前辈们所建立的战术手段,实施不同的策略,以达到自己想要的局势。这些战术手段,便是根据客观规律所实践,总结出来的。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棋手的棋力水平已经远远不及计算机,这也直接证明了象棋具有科学性。人类可以学习电脑的走法,然后颠覆一些对传统棋局的认知,使得人类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棋艺水平。运用科学来创造科学的规律,这对于人类而言,是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的。另外,科学源于哲学,而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文化包含了科学,只是不同的文化基因将会影响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综上所述,象棋具有竞技性、艺术性、科学性,并且三者都具备有文化性质,因此,象棋的本质就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