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生態系統:自治、性能為魂,應用落地為骨

區塊鏈生態系統:自治、性能為魂,應用落地為骨

區塊鏈的生態系統主要構成要素有哪些?如何才能形成生態系統?其實比特幣是區塊鏈生態系統構建的最好原型,當然如有應用生態就好了。

隨著區塊鏈火花在全球蔓延,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日益複雜。

世界各國的區塊鏈工程師正在考慮將他們的產品變成工程奇蹟。這些想法逐漸孕育了流行用語。對於高管和投資人來說,瞭解這些潮流必不可少。這些知識可以被掌握,沒有什麼神秘。

科技行業最新的流行語之一就是“生態系統”,尤其是“區塊鏈生態系統”。

目前比較完整的生態系統有比特幣。

比特幣區塊鏈就像一個分佈式所以的最偉大的實驗,所有的產權是開源的,所有的組織機構是非營利的,沒有股東,沒有董事會,沒有管理層,什麼都沒有,是一個八無公司,但是它運行了九年時間,每秒鐘都在發生著交易、兌匯支付、沒有出現過壞賬,系統沒有出現過宕機。

1、那麼,什麼是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的概念來源於生物術語,用於描述生物群落的相互影響以及和他們所處環境之間的關係。

現如今,這個類比已經擴展到區塊鏈世界,其中生態系統涉及到不同參與者們,包括參與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區塊鏈去中心化應用以及與外部現實世界之間的關係、包括如何平衡“不可能三角——安全性、去中心化、速度”的問題,形成一個又安全、又去中心化、速度能滿足商業運用的區塊鏈網絡。

典型的區塊鏈可能有多個參與者:用戶、組織、礦工、交易所、開發者、工程師、投資者等。交易是區塊鏈網絡的核心。沒有交易,區塊鏈網絡將變得過時。

區塊鏈生態系統:自治、性能為魂,應用落地為骨

想要理解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功能比較困難,但是從鏈上交易和鏈下交易這個方向入門是個不錯的選擇。

鏈上交易記錄在區塊鏈公共賬簿上,其區塊鏈網絡上的所有參與者都可看到。鏈上交易有可信任、去中心化、完全透明的特點。

鏈下交易是行為者之間協議,不會反映在區塊鏈上。鏈下交易往往更便宜、更快捷、更私密。但這種方式風險較大,更多情況下建立在雙方互信的基礎上。

為了大家更深入地瞭解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工作原理,我們以Apla為案例,拆解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各個部分。

2、Apla區塊鏈生態系統

所有Apla平臺用戶都是一個或多個生態系統的成員。平臺用戶使用其私鑰訪問這些生態系統。在Apla生態系統中,任何實體、個人或資產都被分配唯一的數字身份憑證(公鑰號或哈希碼)。Apla是一個全球生態系統模型,這些憑證可用於參與全球身份驗證互換。

區塊鏈生態系統:自治、性能為魂,應用落地為骨

Apla之所以選擇生態系統模型來創建應用程序,是因為這種模式能夠自主地適用於多種場景,譬如商業、社交等。

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自治至關重要。只有當一條鏈擁有合理的激勵機制、自治能力,才更可能擺脫中心化機構的控制,真正的去中心化。

生態系統:

包含大量應用程序和用戶(創建或使用這些應用程序的參與者)

包括管理用戶角色的系統和管理應用及其用戶的訪問權限的系統

有可以自運行的自給自足系統; 也可以連接或集成其他生態系統

可以由任何APL錢包所有者創建

生態系統的創造者被稱作生態系統創始人。

一般情況下,區塊鏈創建初期,生態系統創始人掌控了生態系統控制的所有權限:創建或編輯應用程序、用戶角色、權限以及修改生態系統參數等。當然,對這些權限的控制也可以轉移給生態系統的其他成員,由其創始人定義接受新成員加入整個生態系統的程序。

為了確保生態系統的自主性,生態系統的創始人及其成員創建了一套規則來控制系統內的操作。在Apla中,這些規則被稱為智能法則。智能法則系統建立了修改訪問權限及其他規則。

區塊鏈行業快速增長。

預計全球區塊鏈技術市場從2016年到2022年以約51%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2年將超過20億美元的市值。(譯註:只有20億美元?這裡指的是技術市場)。

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區塊鏈技術也逐漸進入成熟的階段,例如區塊鏈3.0的代表技術:跨鏈、分片、分區、側鏈、子鏈等,預計大致會在2019年底成熟或上線,在性能上和安全上會有很大的改變。

區塊鏈生態系統:自治、性能為魂,應用落地為骨

Source: Blockchain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 Report — Global Forecast to 2022 統計數據讓人興奮,表明了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和潛力。

智能法則與共識算法

任何活動組織的必要元素是規則、規範和限制,通過它們,建立起執行某些行為的權利。在一個生態系統中,一套規範和限制依靠智能法則實現形式化。

智能法則的總體構成整個生態系統的法律體系。

區塊鏈生態系統:自治、性能為魂,應用落地為骨

與智能合約不同,智能法則是在活動開始之前形成的,必要時可以通過生態系統成員的共識進行修改。達成共識的規則會在相應的智能法則中明確規定。

在區塊鏈中達成共識的方式決定了參與者如何決策、如何行動。共識總是涉及組織的決策。因此,區塊鏈網絡使用的共識協議往往可以說明其安全、去中心化和透明度。

驗證節點

共識協議的參與者被稱為驗證節點。這些節點運行當前版本的區塊鏈,並且有權限驗證交易並添加區塊到區塊鏈上。網絡中驗證節點的數量越多,網絡就越安全。但與此同時,網絡中存在的驗證節點越多,整個過程也越耗時。因此,必須採用專用參數來限制驗證節點的數量。

區塊鏈生態系統:自治、性能為魂,應用落地為骨

在指定時間段內,簽署新區塊的權利從一個驗證節點轉移到另一個驗證節點。如果某個節點無法在指定時間段內創建並簽署新區塊,對新區塊的簽名權限會被分配給驗證節點列表中的後續節點。該網絡結構為在數字生態系統中運行應用程序提供最大化的性能。

共識協議

有多種共識協議可供工程師們選擇。即使現有協議不適合自己的生態系統,也可以重新定製新協議。一些常見的協議有工作量證明(PoW)、權益證明(PoS)、權威證明(PoA)等。這些協議各有千秋。

對PoA來說,要進入驗證節點名單的不是考慮工作量(如PoW那樣),也不考慮已有“權益”(如PoS那樣)。相反,驗證節點的權威管理共識協議。

在Apla中,為了進入權威驗證節點名單,申請人必須經過申請流程並且從現有的驗證節點中獲得大多數選票後,才能通過Apla Consensus ASBL在平臺生態系統中註冊。投票在平臺生態系統中進行,如果結果是肯定的,新驗證節點上的數據通過交易發送到網絡,在那裡它們添加驗證節點列表中的每個參數。

也就是說,網絡中的一些人在滿足某些條件之後,就能被確認為驗證者。不過顯而易見,POA共識機制可能使社區治理的大部分權利集中到少數節點手中,效率高、速度快,卻犧牲了信任。它更加適合運用在私有鏈的網絡中——不需要分佈式信任體系的場景。

結語

在區塊鏈中設計生態系統模型的最終目的是增強自治和性能。建立一個完整有效、安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生態體系並不容易。隨著行業的發展和技術的成熟,新的解決方案會冒出以解決現有問題。可以探索和實踐更多場景用例,多思考生態系統模型以解決現實世界問題,如國際匯款和法律合規性。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