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袁曹联盟迎天子,是促使袁术篡位称帝的直接原因么?

僭号(jiàn hào)释义:冒用帝王的称号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遣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锁,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轩辕而东,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于是袁绍为太尉。

建安元年袁曹联盟迎天子,是促使袁术篡位称帝的直接原因么?

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范书《孝献帝纪》言:"冬十一月丙戌,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百官总为己听。"时间确凿更为可信。因此至年末十一月,曹操才真正意义上完成迎天子都许,实现对献帝相对稳定的控制。在九月至十一月的这不到百日中,曹操为了安定局面作了方面的努力;一是清除朝中异己,建立权威。"

建安元年袁曹联盟迎天子,是促使袁术篡位称帝的直接原因么?

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人为列侯,赠沮俊为弘农太守.......太尉杨處、司空张喜罢。二是淮除军事威胁,结束混战。自天子播越来,李催、郭氾、董承、杨奉、韩遥乃至张杨围绕天子争斗不断。随着曹操十月击破梁屯,杨奉、韩遣投奔袁术,围绕天子的军事混战正式落幕。是让虚位于袁绍,减少摩擦。。"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鄭城自密近,太祖拒之。

建安元年袁曹联盟迎天子,是促使袁术篡位称帝的直接原因么?

天子绍为太尉,转为大将军,封哪侯。绍让侯不受。"袁曹本是同盟,曹操甚至曾欲遣送质子沦为袁绍下属。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遣家居邮。"袁绍令曹操迁都郵城说明袁曹联盟此时依然存在。曹操的回绝及身居大将军的高位让向来处于上位盟主的袁绍十分难堪。曹操为了维持安定只能降位司空,让大将军位于袁绍减少摩擦。但袁曹缝隙也由此产生。《典略》言.。自此绍贡御希慢,私使主簿耿暂密白曰:‘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绍窗密白事示军府将吏。议者咸荀为妖妄宜诛,绍乃杀荀自解。"

建安元年袁曹联盟迎天子,是促使袁术篡位称帝的直接原因么?

曹操迎天子都许是促使袁术僭号的直接原因,理由有:首先是时间上的相近。曹操正式掌控紋廷是在冬十一月,次年春袁术就在淮南僧号,短短数月围绕汉末皇权发生两件重大政治事件,曹操迎天子对袁术僧号不可能没有刺激效果。其次可从军事对立形势上看。从周晒夺豫州至封丘之战,袁术与曹操一直是死敌。袁术转战徐扬后,豫州郭贡和徐州陶谦成为双方之间的缓冲带,故双方暂时没有冲突。曹操安定究州后消灭郭贡并进攻袁术所辖的陈国和汝颖黄巾,再次挑起袁曹战事。如前文所述,袁术的旧敌刘礙、刘备都遭到了沉重打击,其徐扬战略基本实现。随着曹操南下挑起战事,袁术集团的战略目标自然就重回究豫了。

建安元年袁曹联盟迎天子,是促使袁术篡位称帝的直接原因么?

军事上的对立上升到政治层面自然就是迎天子都许与僧号的对立了。最后可从曹操迎天子带给地方军阀的压力上看。曹操掌控天子后,得到了"关中皆附"的良好响应。曹操可利用天子名义对各路军阀进行拉挽,或天子之名兴师讨伐,占尽政治之利。就连袁曹同盟中本来处于上位的袁绍也在迁都问题和大将军问题上两度吃瘡。那作为死敌的袁术就会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即顺应天子就会受到曹操的牵制被其逐渐蚕食和分化,不应天子就会成为逆贼叛臣。此时的袁术别无他选,只能选择僭号与之决一死战。

建安元年袁曹联盟迎天子,是促使袁术篡位称帝的直接原因么?

袁术集团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治组织,其成员众多。今据《后汉书》与《三国志》对袁术集团的内部成员、倦号前夕所任官职、所属分支进行梳理,归纳为在僧号前夕集团内有名大族7人、亲信部属14人、依附势力14人,其他及无从考其分支者6人。故可得出结论;袁术集团中名大族所占比例较小,依附势力所占比例较大,作为集团核屯、的亲信部属优势地位并不突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史料记载有限及史家有针对地贬斥袁术,上表所示内容并不能全面地展现袁术集团的原貌,但数据统计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还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袁术集团的内部构成及其特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