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易:昆仑山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学术造假案

周行易:昆仑山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学术造假案

周行易:昆仑山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学术造假案
周行易:昆仑山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学术造假案

几年前,我发文论西王母所居之昆仑山即湖南雪峰山,因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被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网盯上,将我和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教授的某些文章观点捆绑在一起,发文群起而攻之,然不进行正常的学术论辩,只实施网络暴力,短短几日,点击率达140多万次,大多为脑残的漫骂之声(当然也有一些大学教授私下表示认同我说),还说我们是“民科”,尼玛上世纪80年代我在《江汉论坛》《学术研究》《北京大学研究学刊》《文艺研究》等国内热门刊物著文立论时,这些网虫还不知在哪里下蛋。人民网记者采访我的反驳文章居然各大网站都不敢转登,怕得罪澎湃网,后由香港某新闻网站先发出,经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新闻网转载后,事情才告平息。我深知传统认知对学界乃至国民的思想束缚是何等牢固,然只有冲破传统认知的思想牢笼,才能获得学术新生。故这些年来我在不断夯实自己的立论基础。也许学术文章并不需要太长,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难懂的道理通俗化就行了。

周行易:昆仑山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学术造假案

坚持上古昆仑山为今天地图上所标之西北昆仑山、反对我所说上古昆仑山为湖南雪峰山者请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一、如何化解《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而《大荒西经》又云“西海之南……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这种忽而“西北”忽而“西南”的矛盾?

二、如何理解《史记·大宛列传》所载西王母所居之昆仑山“暑湿,耕田,田稻?”又如何理解该传所载汉武帝多次派使穷河源,却找不到昆仑山,最后只得案古图书自行命名今西北昆仑山为昆仑山?

三、如何看待《汉书》中因王莽纂位造势突然出现的临羌有“昆仑山祠”“西王母石室”的记载?

四、如何解释《汉书·天文志》所载西王母形象为“纵目人”,与古蜀纵目人即今四川三星堆出土青铜“纵目人”为同类?

五、自身的立论基础是否有早于上述材料之依据?

我想只要持反对意见者冷静地想一下这些问题,自己的底气就不会这么十足了。

显然,我们从《史记》《汉书》已可知,今天的西北昆仑山并非《山海经》所云之上古昆仑山,这是汉武帝与王莽搞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学术造假案!

从《史记》《汉书》所说的昆仑山先民耕田种稻,西王母为古蜀纵目人我们可断,昆仑山在长江以南稻作农业区。这便是我说雪峰山即上古昆仑山的立论前提。

我说上古昆仑山即湖南雪峰山,还基于如下不同学科证据材料:

首先,分子人类学DNA研究揭示,中国先民是自稻作农业区由南往北即由长江以南向北迁徙,而不是自粟作农业区由北往南即由黄河流域向南迁徙的,体质人类学材料研究结果亦支持这一论断。因此,中国上古昆仑神话的原乡必然是在南方稻作农业区。而雪峰山正处于稻作农业核心区,湖南乃稻作农业发源地。

其次,雪峰山为中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最南端的地理分界线,其与武陵山脉及云贵高原东缘连成一线,连通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构成了中国先民由南往北迁徙流动的第一文化通道,这已为诸多考古学材料所证明,雪峰山的地理位置在中华文明生成进程中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第三,伏羲始祖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原生内核,在雪峰山高庙遗址出土了与传世文献所载相对应的“伏羲熊图腾”“伏羲风姓”“伏羲方牙”“伏羲八卦”“伏羲太阳历”等一系列相关白陶刻画符号,且此类符号流播到了其后不同时代的全国各区系考古学文化中,直至夏商周乃至楚文化都未断绝。

其实《山海经》“西北”昆仑与“西南”昆仑之别,是因中国先民由南往北迁徙叙事视角变化造成的。据《山海经》《淮南子》,“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野”“都广之野有建木,建木之下日中无影,盖天地之中也。”这个都广之野处于北回归线上的广西苍梧和广东封开一带,此地正是夏至“日中无影”之地,今“都广”之名犹存。站在那里眺望与雪峰山相交的南岭西端之桂林甑皮岩、道县玉蟾岩诸早期人类遗址,它们正位于西北方,此乃西北昆仑之视角也。随着中国先民由南往北向洞庭湖澧阳平原迁徙,在澧县出现了彭头山八十垱遗址,出现了东亚大陆第一座古城——城头山古城,从城头山古城再回望甑皮岩、玉蟾岩诸早期人类遗址,其正位于西南方,此乃西南昆仑之视角也。如果我们依据东亚现代人类基因图谱由南而北之序列,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传世文献与考古材料,紧紧扣住中华文明的伏羲文化原生内核不放,中华文明探源就将变得十分简单起来。我们就会知道,所谓“多元一体”是一个残缺的理论,其实它前面还有一个“一体多元”,这是一个“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运动变化过程。以文化的多样性来掩盖中华文明的一元性是自欺欺人之举,苏秉琦先生始终没能说清撒下“满天星斗”的“上帝”是谁?

我认为,这个“上帝”即孕生于岭南都广之野、刻画于雪峰山高庙文化白陶之上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考古界如果不放弃苏秉琦先生那个错误的“多元一体”“满天星斗”理论,将永远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只见考古学文化而不见中华文明。或许苏秉琦先生自己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故他在临终前两年对他的学生郭大顺说,还是应从“一元论”来考虑问题。呜呼!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只是考古界在他这个错误理论的误导下已积重难返,他已无力回天了。

明天上午省湖湘文化研究会、省社科联、省社科院一起在湖南宾馆芙蓉厅举办“湖湘文化与新时代历史使命”学术论坛,接通知去开会,估计又能听到放炮,今晚想了一些问题,在这里消消肝火,写了上面这些狗屁文字,免得明天忍不住说话。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ebf3efd5fe1

來源:简书

订购杜钢建《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诸玄识《虚构的西方文明史》、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请点击大同书城“阅读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网!请长按后打赏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岳麓书院唐宏站博士发起,并有学界代表人物郑佳明、卢德之、陈明、秋风、林安梧、黄玉顺、伍继延、杜文忠、韩星、何真临、曾亦、韩秉欣、黄守愚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大同思想网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学网站之一。

关注大同思想网

18670082891

[email protected]

大同思想网

http://www.dtsx.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