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小,但也標準,《大三兒》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活的精彩!

提到《大三兒》這部電影,大家可能覺得陌生,以為是將的大學校園故事,其實不然。從形式上,它不像我所看過的其他電影或者說紀錄片,場景都是實際生活,人物也是當事人本身,就是因為這樣普通,平凡的故事,讓我覺得它很真,也讓我懂得了生活就是這樣簡單,勇於嘗試,突破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用行動詮釋生命的真諦,才會看到不一樣的精彩。

別看小,但也標準,《大三兒》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活的精彩!

大三兒是朋友們對他的暱稱,葉雲是他的現實名字,在內蒙古一家銅業公司,日復一日平淡的趕著保潔的工作,他一直想著去一趟西藏,看一看珠峰;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寫下遺書,最終在朋友的照顧下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旅程。

別看小,但也標準,《大三兒》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活的精彩!

一個在我們看來是社會邊緣性的人物,沒有矯情的對話也沒有煽情的情節。大三兒就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人,雖然殘疾、雖然命運多舛,但是我看到的他就是一個除了外表和我們有些不同的普通人。沒有同情心氾濫也沒有悲傷。反而覺得溫情,陽光。大三兒嗑瓜子擼串的時候,買彩票的時候,買旅遊紀念品討價還價的時候,分明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百姓。過著重複又平凡的生活。喜歡導演的那句話:“只有重複中發現的變化,才有價值,只有在重複中保留的情感才會有溫度,這就是生活。” 大三兒通過對自己人生的奮進,終於實現了理想,爬上了大本營,但他回到家鄉以後又繼續重複著他普通的生活。導演說大三兒是站在命運邊上生活的,但是他對生活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嚮往,對理想的堅持和自信,都讓我覺得溫暖。

別看小,但也標準,《大三兒》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活的精彩!

“就這樣走著,像樣兒地活著。”——有些事,做過了也許也體現不出什麼不同,但確實,它讓你的人生從此變得不一樣了,從此多一份收穫。“想要被世界擁抱,先要主動擁抱世界”.

別看小,但也標準,《大三兒》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活的精彩!

有人不喜歡這種為了增加可看性而不斷剪輯,增加背景配樂等做法,說這會降低影片的真實感受,導致人物情感不夠深入,只有浮於表面,拍日常生活也並非日常生活。感覺還是像電視紀錄片一樣,鏡頭無時無刻不在宣告導演在現場,結果就是卡在二流公路片和電視臺偽紀實片之間。

別看小,但也標準,《大三兒》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活的精彩!

大三兒自駕遊西藏,重點不是進藏旅途中的美好,而是進藏之前親戚朋友給他的壓力以及怎麼一步步扛過去的。其實這片是對所有中國“正常人”的諷刺,他們對別人的夢想總是喜歡以關切的名義實施打擊。夢想要被鼓勵,夢想就要去出發,不必理會別人怎麼說,否則夢想就永遠實現不了。

別看小,但也標準,《大三兒》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活的精彩!

活著就該去遠方走走看看,不為什麼找尋一個高大上的理由,只是在人生中某個階段,有些美好的想法想要去做,只是對於自己有些不甘心,地球儀上看一圈,世界那麼大,我們生活成長工作的地方就只有不到一個座標點那麼大,是該出發擴大我們的視野尺度了,就像在洞穴裡悶久了的螞蟻,偶爾鑽出來透透氣,然後再回去繼續悶著,一日三餐日子如常,腦子裡卻已經有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這是一輩子的精神財富,像大三兒學習!

別看小,但也標準,《大三兒》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活的精彩!

人這一生啊,“這就跟我走!”看的我又哭又笑的~ 了不起啊,生之慾,我是有不如人的,可誰又能都如人呢,誰又能沒點念想呢?好樣的!這一趟,值了吧~內蒙糙話太好聽,生活太好看,搖搖晃晃的人間之旅,思鄉的經歷朝鮮戰爭的八旬老父,查你定位把你說的話當真的好友,不聽不看不想不說的小偶們,總有人來相依為命,可以了~這就跟我走!

別看小,但也標準,《大三兒》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活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