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安徽“東流冤獄”全解

安徽東流縣王三衙,與建德縣的黃孔英關係密切。黃孔英的年紀比王三衙大得多,王三衙就一直把他當兄長看待。同治年間,太平軍進軍安徽,逃難混亂之中,王三衙不知流落何處。三衙的妻子蕭氏孤苦無依,只得輾轉到了建德縣張家鎮,投靠在黃家門下。

黃孔英見蕭氏年輕,頗有姿色,思量著在她身上發一筆小財,就哄騙說:“王三衙的全家已經被長毛殺了,你即使回到家鄉,也無所依靠,何不改嫁呢?”蕭氏不得已,只好拜黃孔英為義父,而後改嫁給建德縣百姓陳維。黃孔英因此得了一筆頗為可觀的聘金。

清代安徽“東流冤獄”全解

此時,王三衙已回到家鄉東流,只是不知妻子就在黃家。適逢陳維因事要去東流縣,蕭氏就囑託他順便尋訪孃家之人。陳維在城外的一座破廟中找到蕭氏的弟弟,並告訴他其姐改嫁的經過。蕭弟一聽,立刻奔至王家告訴了王三衙。

王三衙聞知大怒,在客店中找到陳維,挾持著他一起到建德縣當面責問黃孔英。黃孔英既慚愧又害怕,無言以對,只得吩咐家人整治酒食款待王三衙,自己則找了個空隙進入內室,服毒自盡了。

黃孔英的兒子黃召南因父死而心懷憤恨,遷怒於王三衙,便謀劃報復。這天半夜,黃召南將父親的屍體抬置山中,誣控是被三衙毆傷致死(舁屍置山中,誣控為王毆死),並指鎮口路旁一頂棄轎作為證據,說王三衙就是用這乘轎子將其父屍體抬進山中的。

清代安徽“東流冤獄”全解

建德縣令孫寶害怕山路崎嶇,不肯前往驗屍,就命一位姓郭的縣尉代往。郭縣尉收了黃召南的銀子,便報稱黃孔英系毆傷致死。縣令孫寶當即逮捕王三衙,並施以酷刑,迫使他誣服認罪,案子就此定下。王三衙的叔叔見侄兒橫遭誣陷,就到州府為其鳴冤。知府周士凱遂將此案移交給東流縣令林福祚審理。

通過仔細分析,林知縣認為此案疑點太多,王三衙打死人後,既用轎子把屍體抬入山中,如何會扔掉轎子,留下蹤跡?再者轎伕是誰尚未知曉,如何憑一頂轎子就定罪?於是他飭令衙役先緝拿轎伕。很快,轎伕在張家鎮被抓獲供稱:王三衙有位伯父,家住鄉下,在鎮上開有一家店鋪,這天忽然發病,王家請用轎子抬他回家。不料自己剛到鎮上就聽聞病者已痊,無事便往鎮上觀戲,將轎子放置路旁,不巧被黃召南碰上,遭其利用誣陷。

清代安徽“東流冤獄”全解

林知縣將案情如實上報,不料知府周士凱已得黃家賄賂,硬說林福祚包庇兇手,並以上疏彈劾相威脅。林福祚不為所屈,直至省府謁見大員,極力主張開棺驗屍。安徽有數十年之久沒有實行過開棺驗屍,省裡不敢擅自做主,只得上報兩江總督沈葆楨。

沈葆楨立即從江西召來一位八十多歲的著名仵作,開棺勘驗後,仵作呈報:黃某之屍有服毒之情狀,無毆傷之痕跡。如此黃召南不得不承認誣告。據此,周士凱、孫寶及郭縣尉被撤職查辦,林福祚官復原職,王三衙無罪開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