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集多個面孔於一身的四川軍閥

說起四川軍閥,最出名的大概要數劉湘和楊森了,但劉湘在川軍出川抗戰初便不幸病逝,所以,後來作為川軍在抗戰前線中最高軍銜的將領,可以說是楊森一個人舞臺了。

四川軍閥或者說川軍,在人們的印象中很是不堪,這在過去文藝作品中是屢見不鮮的,比如什麼《抓壯丁》,《傻兒師長》等等。尤其是這楊森,故事多多,他在人們口中並不是以抗日英雄,或者愛國志士的面目出現,而是以妻妾眾多,亂整亂來聞名於世。唉,俺作為四川人,說來慚愧噢。

楊森,字子惠,四川廣安人,川軍著名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一生追求洋派和新潮,早年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與劉湘、唐式遵、潘文華等同學,後來形成以劉湘、楊森為首的"速成系"四川軍閥集團核心。曾任川軍第二軍軍長等職。

出川抗戰時任第六軍團長,後任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十軍軍長、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等職。敗退臺灣後賦閒,任臺灣"總統府"顧問。1977年以93歲高齡病逝。

楊森:集多個面孔於一身的四川軍閥

四川軍閥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有的物種,一直被人詬病至今,它的起源說來很是複雜,要說的話,就得說到當年以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名義,攝行四川軍民兩政的熊克武那兒去了,因為他當時把所有的權力下放,各武裝勢力按各軍駐防地區,劃撥地方稅款,由各軍自行向各縣徵收局提用,作為糧餉之需,四川軍閥防區制由此形成。

這個實際上就如同唐末的藩鎮割據一般,大大小小的軍人們不僅在防區內提取糧餉,還干預政事,委任官吏,預徵賦稅,致使各防區成了軍閥割據的"獨立王國"。

既然都是土皇帝,那行起事來就沒得個章法了,他們自由徵稅、任意擴充軍隊。為了地盤打得個血憤,戰亂頻繁。經過一系列的爭鬥後,終於形成了以劉湘和楊森為首的八個主要軍閥。

中央政府對這塊地方的治理是相當地頭痛,因為別看這些軍閥平日裡打得個頭破血流,而如果一旦有外來勢力想插一手,那他們必定會團結一致,誓死抗爭,所以,中央根本是管不了的。直到蔣介石以追剿紅軍為名,令薛嶽率中央軍入川后,才逐漸有所改觀。

楊森:集多個面孔於一身的四川軍閥

楊森其實同其它四川軍閥一樣,都是屬於袍哥出身,但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是讀過書的文化人兒,見識遠高於其它那些土包子的草頭王。他佔有的地方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地帶,也就是成都附近,所以,他對成都的建設和文化風氣,有著很大的貢獻。

為了發展四川的文化,他雄心勃勃吼出"建設新四川"的響亮口號,推行"新政",他請了很多當時新文化運動的先覺去負責教育,如惲代英,蕭楚女,李求實等等;他為開啟民智,凡是他的駐防地中,開辦了很多通俗教育館,通俗講演會,圖書館,巡迴文庫;他對通俗教育的重視程度現在看來都令人吃驚。

當時在他的防區中各種戲劇活動,各種改良的書場,運動場,陳列館多多,為了發展四川的實業和工業,他聘去很多的工程師;為了四川的文化,他聘去了很多的文化人;為了四川的體育,他請去很多的體育專家;總之楊森就是要建設一個他心中的新四川。

楊森:集多個面孔於一身的四川軍閥

作為一個以保存實力為最高宗旨的軍閥,他雖然參加了對紅四方面軍川陝根據地的六路圍攻,並任第四路軍總指揮,但還是以不硬拼,將其趕出自己的防區為最終目的。中央紅軍長征後,他也奉命堵截,著名的大渡河就是他的當時的防區,他寫信給朱德,要求互不侵犯。朱德回信,只要他不堵截紅軍北上抗日,紅軍不會打他,從此他就派部隊假裝打仗,以保存實力。這對紅軍能順利走到陝北,還是有實際意義上幫助的。

抗戰爆發,楊森首先率部徒步行軍出川,編屬於老虎將薛嶽的第十九兵團,後來薛嶽升任第九戰區司令,其部即歸屬於第九戰區。楊森在此期間浴血抗日,立下了多次戰功,他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長衡會戰等多次戰役。

不要看川軍名聲不佳,但在淞滬會戰中,是除蔣介石心肝寶貝的德械師之外,被評為最能打的五個師之一,以至於戰後蔣介石立即下令優先給予補給換裝。

楊森:集多個面孔於一身的四川軍閥

最值得稱道的是,他指揮所部參加了著名的長沙會戰,三次長沙會戰川軍皆為主力,為此次抗戰史上殲敵最多的戰役,立下了功勳。

解放戰爭中的川軍就沒啥說頭了,純粹淪為配角,那些美式裝備是配備不到他們身上的。當他們看見大勢已去時,紛紛選擇了起義。楊森也是如此,當二野進軍到湘西時,他給當時的劉鄧發了一封明碼電報,表示要起義,但當即遭到劉伯承司令員的拒絕。

說起劉伯承同楊森的恩怨那是由來已久了。當年劉帥同楊闇公在四川組織起義時,遭到劉湘的殘酷鎮壓。楊、劉為了爭取楊森的支持,同楊森聯繫。楊森虛與委蛇,向楊、劉表示支持革命。但在起義軍危難之際,楊森卻坐視不救,致使起義軍失敗,楊闇公不幸被俘,慘遭殺害。

楊闇公是誰,現在幾乎沒幾個人知道了,他是中國革命的先驅,最早為民主革命獻身的英烈之一,熟悉四川革命史的人肯定是熟悉他的,何況他還有個當過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弟弟楊尚昆。

因為楊闇公的被害,所以,劉帥同楊森勢同水火,一口回絕他起義的請求,沒奈何,楊森只能隨蔣介石去了臺灣,最後終老他鄉。

現在,楊森在大陸絕對是個負面人物,他雖然新派,有思想,可是在宣傳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同時,家中卻妻妾成群,夜夜笙歌,因而有"風流將軍"之稱謂,這一點以至於蓋過了曾經的拼死抗戰之功業。

楊森共娶有一妻十一妾,數量之多怕是僅次於那不知道小老婆有多少的張宗昌,他到六十歲方停止後宮的擴建,而他娶的這些小妾有個特徵,就是年齡都很小,一般都在十五六歲之時,是典型的"一樹梨花壓海棠"之楷模哈。

楊森:集多個面孔於一身的四川軍閥

他對這些小妾的管理也很是奇葩,首先,每天不管颳風下雨,都必須身著軍裝出操,然後集中學習,琴棋書畫、古文英語,甚至彈鋼琴都要學。如有違反一律鞭笞伺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老子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不然那一屋子婆娘,啷個鎮得住?"看來,給他當小老婆還是苦哈。

在他九十生日時,蔣介石親自派人為他佈置壽堂,並親書"貞固康強"壽軸以示祝賀,賀者數千,期間他的老鄉張群前來拜訪他,楊森嘆息道:"我這個人就是喜歡和年青人在一起,這樣才有朝氣。"也不知這張群是轉他還是開玩笑,說道:"那你再討一個嘛。"

討就討,哪個怕哪個,這楊森不久以招秘書為名,將大學生張靈鳳娶進府中,終於湊夠了"楊府十二釵",更讓人稱奇的是,後來這張小姐居然給他生了個女兒,不得不承認,楊森在這方面,真是牛人一枚。

縱觀楊森一生,很是傳奇,他經歷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歷史時期,既有早年討袁護國。炮擊英艦、保護過朱德,保護過陳毅,還保護過胡志明;但他又勾結吳佩孚破壞革命、製造"平江慘案"。早年他在四川打內戰,斑斑劣跡,橫徵暴斂,壓榨人民,那著名的對聯"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只有屁無捐"說的就是他。

楊森,他壽命最長,女人最多,經歷最複雜,堪稱是四川軍閥的奇葩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