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中東大鐵路 十二 東北最大的現代化工廠

這是一間凝聚著一座城市歷史的工廠,它伴隨著這座城市一同誕生,一同發展,它給中國帶來最早的工業技術,也帶來了最早的馬列主義思想。它就是位於哈爾濱的原中東鐵路總工廠,後來的哈爾濱車輛廠。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30年代的鐵路總工廠,箭頭所指為它的標誌建築水塔

1898年6月,沙俄中東鐵路工程局正式在松花江邊的"田家燒鍋"落戶辦公,標誌著中東鐵路全面開工,哈爾濱這個城市正式開埠。

哈爾濱位於中東鐵路東、西、南線的節點,作為樞紐,它也成為了建設物資的集散地。大批建設材料、設備從海參崴沿烏蘇里江、黑龍江、松花江逆流而上在哈爾濱集結。為了囤積管理這些物資設備,中東鐵路工程局僱傭了大批中國工人在松花江邊開闢一片江岸,用土石壘壩,平窪地築地基,用4月多時間,在江邊修築一片高地,鋪上鐵軌,初期用馬拉的平板軌道車卸貨,後來換做小火車牽引。這塊地方就成為哈爾濱第一個地名---埠頭,就是碼頭的意思。

以後這塊區域就叫埠頭區,就是哈爾濱現在的道里區。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正在卸貨的運輸船

這一年的10月份,在這塊江邊的高地上,中東鐵路工程局開辦了"東省鐵路木材加工廠"負責加工枕木,和"東省鐵路臨時機械總工廠"負責結構件和維修。年底兩家工廠統稱為"鐵路材料廠"。

這兩家工廠初創時,有工人1300多人,中國人大約佔80%。技術和管理都是俄國人。工廠有5條專業鐵路線,分為機車、客車、貨車和機械四個分廠。多數工序是在露天作業,只有不多的蓆棚和鐵皮廠房。俄國人的宿舍是磚房,中國工人住在36個人字形蓆棚裡,所以這一帶也叫"36棚",工廠也被老百姓叫做"36棚鐵路大廠"。機械分廠安裝10幾臺套老設備,以蒸汽為動力。工廠總體比較簡陋,但這是東北地區第一家機械化工廠和第一批產業工人。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中俄工人合影

1902年,沙俄財政大臣維特視察哈爾濱,決定擴大工廠規模。建設一座現代化工廠,負責整個中東路機車、車輛的維修。

1903年,在原廠址以南一華里的地方建設新廠,由工程師扎尼斯克斯基主持。完全按照彼得堡鐵工廠的設計圖紙施工。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影響了建設進度。到1908年才完工。

新工廠佔地84萬平米,建築面積3.8萬平米。安裝機械設備324臺套,廠區有5條鐵路專用線,另有2條鐵路通往哈爾濱站。全廠共有11個分廠,涵蓋蒸汽機車、客車、貨車、機械加工,是一座現代化的綜合鐵路工廠。值得一提的是,工廠安裝4臺25千瓦汽輪機發電站,不僅供廠內設備使用,也供給哈爾濱火車站和路局各部門,開創了哈爾濱的發電史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總工廠發電車間,電力在當年是尖端技術,不允許中國工人進入

新工廠命名為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新廠有員工2000多人,專門蓋了一座辦公大樓,中國人按照中國習慣叫"總賬房",管理部門設人事、會計、總務、技術等,這座工廠在20世紀初,毫無疑問是東北地區最早、最大、最現代化的了。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機械分廠

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不僅為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管理,帶來了中國第一代技術產業工人,同時也成為傳播馬列主義的基地,

1905年11月,俄國社會民主黨(布爾什維克)在這裡成立分部,馬列主義思想從此傳播到中國。之後又成立了由中俄工人參加的中國最早的工會。1907年,該廠中俄工人聯合鐵路、碼頭工人,在太陽島舉行了中國最早的紀念"五一"慶祝活動。從1922年開始,中共早期領導人羅章龍、陳立人、劉少奇等都在哈爾濱鐵路總工廠開展過黨的工作,這裡是東北地區工人運動的重要基地。

沙俄管理工廠時期,中國工人主要從事低端工作,每天的工作時間10小時左右,工資每天大約20戈比(100戈比=1盧布),是俄國工人的一半。

1924年,中東鐵路和哈爾濱總工廠進入了中蘇共管時期,這時的工廠管理體現了更多的社會主義特徵:實行了8小時工作制;縮小了中蘇員工的待遇差距,當時工廠員工平均工月資約90盧布。這在當時是很高的收入了,在哈爾濱高級西餐廳吃一餐每人只要一盧布左右;每年員工都有一次鐵路免票去外地休假的待遇;住房都有補助等等。

1935年,蘇聯把中東鐵路連同哈爾濱總工廠賣給了滿洲國。總工廠進入了日據時期,改名"北滿鐵路哈爾濱鐵道工廠"。當時日本為了統治管理工廠,建了炮樓,圍牆等,還專門在工廠設立了警察。日本取消了8小時工作制,工作時間一般為10小時以上,中國工人工資為每天8角(滿洲幣),日本工人則能到達2.5元。

1945年日本投降後,蘇聯接管了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統稱為"中長鐵路(中國長春鐵路)",總工廠也隸屬於中長鐵路管理局。

1950年,工廠歸屬新的中長鐵路管理局(中蘇共管),更名為"哈爾濱鐵路機車車輛修理廠"。同年抗美援朝爆發,工廠接受了修理機車和製造400臺貨車的任務,這是它在新中國的首次製造任務。同時擔負了為全國其他工廠培養輸送技術、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為新中國工業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油畫 毛主席視察哈爾濱車輛廠

1952年,中東鐵路正式移交中國,鐵路總工廠也轉由中國鐵道部管理,更名"鐵道部哈爾濱車輛廠",轉型為鐵路車輛的專業製造型企業。

2001年,隨著城市建設的需要,哈爾濱車輛廠異地搬遷,原址的一部分闢為工業遺址公園。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鑄鋼車間

馬列主義最早從這裡傳入中國

標誌性建築 百年水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