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看8項落實舉措

聚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看8项落实举措

聚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看8项落实举措

2月15日,教育部召開2019年第二場教育新春發佈會,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頒佈一年來,全國各地貫徹落實情況及下一步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思路。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總體情況,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林和平,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區委書記朱謀俊,廣東省肇慶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肖起清,四川省馬邊縣建設鄉光輝中心校校長李學梅介紹經驗和做法。

《意見》頒佈一年來,全國各地貫徹落實情況如何?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經驗?下一步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思路是什麼?小編帶你一起去看現場↓↓↓

聚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看8项落实举措
聚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看8项落实举措

教育部把“落實”作為教師工作的關鍵詞和主旋律,以落實《意見》為統領,落實落實再落實,著力重師德、興師範、破瓶頸、優治理、提待遇、強脫貧,書寫奮進之筆。具體都有哪些舉措?一起聽聽任友群司長怎麼說↓↓↓

一、加快落實《意見》,推動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開好局起好步

把落實《意見》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多措並舉,大力推進,加強宣傳解讀,凝聚廣泛共識,贏得社會支持;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分工方案,明確部門責任,暢通工作機制。各省高度重視,結合地方實際,研究制定高質量實施意見。截至目前,30個省份出臺,其他兩個省即將印發,構建了中央意見統領、地方意見支撐的制度體系,打通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最先一公里”。從各省實施意見看,站位高、有特色,力度大、有硬招,可操作、有實效。

二、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振新時代師道尊嚴塑造新時代教師良好形象

我國1600多萬教師,總體是好的,是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加強制度建設,印發了新時代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及處理辦法,既有高線引領,也有底線要求。選樹優秀教師典型,支持製作《李保國》《黃大年》等電影作品,宣傳鍾揚教授先進事蹟,追授東北師大教授鄭德榮、河南信陽溮河區小學教師李芳和授予大連海事大學教師曲建武等“全國優秀教師”稱號。開展專項治理,查處數起違反師德事件。

根據中央精神,各地加大師德師風建設力度。如上海探索建立教師師德榮譽等級制度,探索教師對學生失範行為合理懲戒辦法。廣西開展以“學習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爭做四有好老師”為主題的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江西推進“萬師訪萬家”活動常態化制度化。

三、著力振興教師教育,加大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建設支持力度

啟動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緊緊抓住部分地方重視不夠、經費不足、體系不力等問題,明確今後五年5項任務和10項行動。改革師範生公費教育辦法,將“免費”改為“公費”,履約服務期10年調整為6年。開展普通高校師範類專業認證,夯實師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實施新時代卓越教師培養2.0,升級改版培養模式。繼續實施大中小幼職特教師國培計劃,啟動實施中小學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引領骨幹教師校長隊伍建設。啟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

根據中央精神,各地加快推進振興行動。如河北出臺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江蘇印發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廣東出臺“新師範”建設方案。山東、重慶、甘肅、新疆等地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有的達到非師範專業的1.5倍。廣西建設一批省級師範教育基地。海南實施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寧夏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專業素質提高行動試點,天津創建“人工智能+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驗區(校)。湖北、吉林等地推進區縣教師培訓、教研、電教、科研職能有機整合。山西、遼寧、浙江建立符合職教特色的教師實踐假期、流動崗、訪問工程師等校企人員雙向交流管理制度。

四、推進創新編制配備,努力解決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總量不足難題

針對教師總量不足、結構性缺編等突出問題,加大創新力度,努力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先保障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加大統籌調整力度,推動教師按需合理流動。

根據中央精神,各地已經開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如山東實施5%的教師機動編制政策,用於補充農村中小學急需學科教師。安徽、山西、黑龍江、青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地推行週轉編制制度。遼寧、吉林等地研究制定或修訂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雲南2018-2020年每年通過調劑編制、購買服務等方式補充公辦幼兒園教師1.35萬名。河北雄安新區編制部門會同教育、財政部門,統籌使用本地教職工編制。

五、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點改革,提高中小學教師入職門檻

推進試點改革,目前有28個省份參加,共組織了15次考試。其中,2018年下半年報名筆試人數447萬人。在試點工作中,加強命題改革,嚴格認定把關,確保規範運行。擴大申請範圍,首次將港澳臺居民納入其中。同時,提醒考生通過正規渠道報名參加考試、認定,切勿輕信虛假承諾,警惕考試詐騙。

六、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拓寬廣大教師職業發展通道

大力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完善評審機制,明晰部門職責,人社部門主要負責制定評審政策,教育部門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推動地方提高中高級教師崗位比例。向農村和艱苦邊遠地區傾斜,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單獨評審。

根據國家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精神,各地一方面努力提高中高級教師崗位比例,另一方面加快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如甘肅將縣及縣以下中小學教師高級崗位比例提高5%,其中58個連片貧困縣及少數民族縣鄉提高6%。內蒙古實行城鄉同學段學校相同的崗位比例。

七、切實強化待遇和權益保障,進一步提高廣大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

綜合施策,強化保障,努力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有關精神,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儘快實現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法律要求,財力較強的省份要加快進度。推動高校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擴大分配自主權。開展國家級榮譽評選,評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355項,首次將香港、澳門納入其中;遴選國家教學名師101個人選,目前正在審核。

根據中央精神,各地加大保障力度。安徽健全同步聯動機制,績效工資總量隨學校所在地同一隸屬關係、同一財政發放渠道公務員的調整相應調整。浙江制定調整公務員收入分配政策時統籌考慮中小學教師。北京等地提高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上海建立不同學段教師績效工資動態平衡機制。四川高校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的特殊報酬可專項據實核增。湖北高校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分配製度。青海對鄉村從教30年以上教師、中小學特級教師以及獲得省級以上表彰的優秀教師,在省內享受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場所綠色通道和國有旅遊景區半價優惠。江西給予優秀教師在省內主要景區免門票或優惠的措施。

八、大力加強鄉村和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為教育脫貧加油助力

鄉村和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是教師隊伍建設最薄弱環節。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為主要抓手,努力補短板、強弱項。全面落實生活補助政策,2018年中央財政劃撥45億元,惠及127萬名鄉村教師。實施特崗計劃,2018年招聘8.5萬多人。推進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每年吸引4.5萬名高校畢業生到鄉村任教。實施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首批向西藏、新疆新增援派教師4000人。啟動銀齡講學計劃,組織招募1800名優秀退休教師到鄉村支教。實施“三區”人才計劃教師專項,選派2.4萬名教師到鄉村支教。實施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首批遴選300人,每人獎勵1萬元。改革實施國培計劃,2018年培訓鄉村教師校長120多萬人次。組織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7個培訓平臺支援“三區三州”。

根據中央精神,貴州實施教師脫貧攻堅計劃,加大扶貧攻堅重點地區教師教育支持力度;陝西將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擴大實施到所有貧困縣區;湖南實行學區(鄉鎮)內走教制度,地方政府給予補貼等。

下一步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思路是什麼?具體怎麼做?我們一起看一看↓↓↓

加大貫徹落實力度

■ 2019年,將進一步加大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力度,謀劃舉辦新時代教師工作會議和高級研修班,對各地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研製指標體系,開展第三方評估。發掘地方典型,推廣先進做法。建立通報制度,不定期發佈落實不力、進展不快、成效不大的地方案例。加強整體性制度設計,啟動修訂《教師法》,研製出臺新時代高校、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政策文件等。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 2019年,將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出臺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督促各地各校深入貫徹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細化制度舉措,把準則要求轉化為教師行為指南與禁行底線。持續綜合整治,一經發現違反師德行為,依據準則嚴肅處理,並進行通報。加強典型宣傳,創作影視作品,弘揚高尚師德。

著力振興教師教育

■ 2019年,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辦好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加強體系建設,啟動建設國家師範教育基地和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加強投入,推動各地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加強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組織學科教學論等教師國內外訪學研修。推進專業認證,出臺中職、特教師範類專業認證標準,健全三級五類認證體系。研製師範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啟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國家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和專業骨幹教師赴德研修項目。

推進創新編制配備

■ 2019年,將加強體制內外研究,研製進一步挖潛創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保障的意見。推動各地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向教師隊伍傾斜。推動各地加大編制統籌和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調整力度,借鑑建立事業編制週轉池經驗做法,把閒置編制用起來,提高編制使用效益。

推進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試點改革

■ 2019年,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啟動修訂考試辦法、考試標準和考試大綱。加強管理,重申教育行政部門和考試承擔機構不得以任何名義開展教師資格考試培訓或相關活動。會同公安部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堅決防範和打擊各種舞弊和證件造假等違法犯罪行為。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

■ 2019年,將研製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高校崗位設置指導意見。改變中小學正高級名額控制辦法,各地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評審。研製出臺中等職業學校、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加強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的監管和服務工作。

強化待遇和權益保障

■ 2019年,將進一步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開展督導,加強核查,嚴管到底,防止反彈,切實將國家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落實到位。研製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組織好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師、教書育人楷模等評選推選,組織認定第二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推進教師權益保障,出臺制度性文件,明確地方責任,實行目錄清單,規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填表及各類社會性事務,清理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無關活動,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創設清靜的教書育人環境。

加強鄉村和貧困地區

教師隊伍建設

■ 2019年,將進一步加強鄉村和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研製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謀劃新週期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補充,擴大特崗計劃規模,持續推進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三區”人才計劃教師專項、銀齡講學計劃,實施中西部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試點。進一步提高地位待遇,推動生活補助提標擴面,繼續實施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繼續為鄉村從教30年教師頒發榮譽證書。進一步提高素質能力,實施好國培計劃,繼續推進“三區三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幫扶。

一年來,各地各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有哪些好經驗好做法?一起看↓↓↓

福建

明確將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上浮50%”

針對師範教育弱化問題,提出師範院校師範類專業在校生應原則上不低於三分之一,明確將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上浮50%”,對師範院校評估增列師範專業評估項目,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並通過改革師範類招生、探索本碩一體化培養、提高師範生專業獎學金標準等舉措,吸引優秀學生報考師範專業。省教育廳聯合省直有關部門印發福建省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工作10項舉措。目前,正在落實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上浮50%”要求,師範生生均撥款最高可達每人每年1.95萬元。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

健全互補交流機制,完善學習培訓機制

健全教師互補交流機制,採取城鄉雙向交流、新老搭配、結對幫扶、職務晉升、專題講座、信息共享等措施,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近3年輪崗交流校長24人、教師861人。完善教師學習培訓機制,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尤其是依託與深圳寶安、上海浦東等地區結成的教育聯盟和督導聯盟,加大校長教師跟班學習、跟崗實訓、校本培訓等力度,近3年累計培訓教師1.3萬餘人次,有效補齊校長和教師的業務能力短板。

廣東省肇慶學院

推進教師教育協同育人

創立未來卓越教師硯園班,形成“選拔制、小學期制、多學科制、雙導師制、研修制、遊學制”為內涵的卓越教師培養模式。“硯園班”已成為全省師範生培養品牌,每屆畢業生已成為每年招聘的“搶手貨”。推進教師教育協同育人,與肇慶市及下轄7個縣區共建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或協同育人合作區,建立260個教育實踐基地,每年選派1600名師範生頂崗實習,實現了多方共贏。

四川省馬邊縣建設鄉光輝中心校

近幾年沒有一名教師申請調回縣城

馬邊縣2014年1月開始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最高補助標準達2000元/月,惠及全縣114所學校1186名教師,鄉村教師收入人均增加14%以上。如今,要求調動和離職的鄉村教師大幅減少,甚至出現了部分縣城優秀教師主動迴流到鄉村學校任教的現象。以光輝中心校為例,近幾年沒有一名教師申請調回縣城,反倒有3位教師主動申請到更邊遠的學校任教,並願意堅守到退休。

來源 | 微言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