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

走【茶马古道】的马帮,也许就类似于古时所说的镖局。帮货主押送货物的运输队。【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两朝,兴盛于明清两朝,从清末到民国初期最为兴盛。近代以来,不知多少马帮行走在这条路上,那悠远而凄凉的马铃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在村庄与河流的上空飘荡着。如今,【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提醒着现代人莫忘记那段艰辛的历史。

一、商号与马帮的兴起。从清末到民国初年,由于官办的驿站接力运输模式,大大衰落,使得民营的商团化马帮迅速的发展起来。专门从事大宗货物与茶叶长途运输的马帮,骡马拥有者多时达上百匹,更有甚者多达数千匹。据大概估算,在抗日战争期间,仅滇藏线上在 【茶马古道】上做生意的大小商号就有一千五百多家,还不算我国其他地区【茶马古道】上的商号。据粗略估算,仅当时每年来往于云南、西藏、印度等地之间的马匹就有三万之多! 二、马帮首领与商号之间捆绑成利益关系。马帮的首领,也是当家人,被称为“马锅头”。他扮演着多重身份。即是经营者,参与商号的经营活动;也是赶马人的雇主,又是马帮活动的指挥者,并且与赶马人同吃同住。“马锅头”必须与商号密切合作配合,互相扶持,共同富裕。由于当时贸易及发展的需要,大一点的商号都自己的马帮,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运输力量和渠道。少则二三十匹,多则二三百匹,来往贸易全靠骡马一站站、一程程地把货物在产地和需求地之间来往运送。三、马帮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家族式。全家人都投入马帮的事业,骡马全为自家所有。而且就以自家的姓氏命名。❷
逗凑帮式。一般是同一村子或相近村子的人,各自家庭都拿出数匹骡马,结伴而成帮,在此期间,各自照看自家的骡马。选一个可信可靠,经验丰富的人作“马锅头”,由他出面负责各项事务,结算分红时,可多得两成左右的收入。❸结帮式。出于某种随机的原因,自由结合到一起,没有固定的组织。或者因为走了同一条路,或者接受了同一宗业务,或是因为担心匪患而随机的走到了一起。四、马帮的生活方式。马帮大部分时间是野餐露宿的生活。每天,天刚一亮就要启程。马夫(那时叫“马脚子”)从山上找回骡马,给它们喂料,然后搭上驮子上路。吃午饭也是很简单,好一点的可以打个酥油茶,否则就是烧一点山泉水,揉一点糌粑当主食吃。当天色将暗下来的时候,马帮需要尽力赶到他们必须到达预期目的地。他们要在天黑前埋好锅灶生火做饭,卸完驮子,搭好帐篷。每天晚上的露营准备工作,都由大家分工完成。找柴的找柴,做饭的做饭,搭帐篷的搭帐篷。五、尤其关照马夫。在一些较富裕的大商号和马帮,都有这么一种扶持马夫的规矩:凡给商号赶马3年以上者,会分一匹骡子给马夫。这匹骡子的开销费用归商号出,并且这匹骡子挣得的钱,也全部归马夫本人。这样时间一长,有的马夫就会有了几匹骡马,马夫就会脱离马帮,自己赶马,做起“马锅头“来。很多的大掌柜,大“马锅头”也是这样成长发达起来的。他们知道这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是用血汗和时间换来的,所以才有了这个关照马夫的规矩。走西藏的马帮一般找滇藏边沿的藏族作马夫,这样就不存在语言和习俗的障碍。一个马夫最多可照看12匹骡马。那要极能干的马夫才能做到,一般的马夫就负责七八匹骡马。一个马夫和他所照管的骡马及其货物就称为“一把”,这样几把几十把就结成了马帮。
马帮生活艰辛而危险。【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所经历的艰辛和危险是一般常人无法想象的。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冒险精神。❶面对严峻大自然的冒险。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自然环境都异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深山峡谷,野兽毒蛇毒蚊,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马脚子”和“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不知有多少“马脚子”和“马锅头”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❷遭遇土匪强盗的冒险。那时的西南地区,蛮夷肆虐,盗匪猖獗。虽然马帮也都是配备武器,全副武装。但仍经常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伤亡,货物被抢时有发生。这种种情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精神。(图片来自头条图库)

「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艰辛史

茶马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