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啥是佩奇》到《流浪地球》,電影口碑為王的時代來了!

還記得年前刷爆朋友圈的《啥是佩奇》嗎?僅一部先導預告片,就賺足了觀眾的眼淚,1月17日播出後,迅速在網絡上形成“病毒式”傳播,當時大批網友哭著說“一定要帶孩子去電影院裡看這部名為《小豬佩奇過大年》的賀歲片”,因為這既是陪伴孩子的機會,也是重溫親情的契機。

2月5日大年初一,《小豬佩奇過大年》正式上映。和小豬佩奇同臺競爭的還有同樣備受關注的《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以及《流浪地球》等多部電影。與以往過年電影院遇冷不同,現如今,春節黃金週帶著全家一起在電影院裡過大年已非常普遍,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的不斷變化。

今年春節檔共上映了8部影片,成為近三年上映影片數最多的一年。國家電影局的統計數據顯示,除夕至大年初六的這7天長假,全國電影票房達5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其中,大年初一電影票房達到14.43億元,同比增長近13%,再次刷新了單日票房紀錄。

然而好景不長,隨後三天票房便出現了持續下滑,僅在大年初五實現好轉,比去年微升。不僅如此,筆者梳理近幾年數據發現,2015年至2018年春節檔票房分別為18.18億元、30.86億元、34.31億元、57.71億元,也就是說2016年至2019年春節檔票房增幅分別為70%、11%、68%、0.5%,很明顯,今年0.5%的增幅創下了近年新低。

與此同時,觀影人數也持續下降。大年初一觀影人次達3178萬,同比下降2.60%,初二至初五延續下降趨勢,整個檔期總觀影人次為1.3億,同比下降10%。

為何會下滑呢?票價或許是一部分原因。根據貓眼數據統計,去年大年初一的平均票價為39.1元,今年則為45.1元,同比增長15.34%,此後幾天依然保持強勁增長。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供需關係的變化和“票補”力度的減少是票價上漲的最主要原因,而從今年春節檔觀影總人次下降來看,也顯示出觀眾對電影的理性消費。

貓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王軼表示,如今觀眾在選片上更理性,也更注重分析,甚至會主動比較多個平臺的電影評分綜合得出評價,選擇一部影片如同完成一份微縮版影片市場分析報告,這也證明春節檔口碑為王的時代到來,意味著春節檔“圈錢就走”的行為已經行不通。

很有意思的是,在總體形勢不是甚好的情況下,號稱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流浪地球》卻成功逆襲,累計票房已超過38億元,超過2018年春節檔冠軍《唐人街探案2》的19.1億元。

根據阿里影業“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由於口碑高評價好,影片《流浪地球》的全國排片場次佔比從年初一的11.5%提升到年初五的32.7%,筆者就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看到很多人在看過《流浪地球》以後好評不斷,《流浪地球》的逆襲正是觀眾用錢包投票的結果,這也再次說明優質的內容永遠都有市場。

國家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趙葆華在評價《流浪地球》時說:“《流浪地球》在製作上顯示出了中國電影工業的成熟度,內容上體現了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憂思和責任的擔當,是一部讓中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轉型升級的代表性作品。”

藝恩合夥人、解決方案總經理高文韜表示,現在電影市場增量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三四線城市觀眾的拉動,二是迴歸內容為主的驅動力。高文韜認為,現在渠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只要內容好,全中國的觀眾都會去支持。

這個春節假期,觀眾在紛繁複雜的影片中糾結選擇最值得觀看的作品,電影票價和觀影人次在平衡博弈中艱難維持著票房的上漲;這個春節假期,喜劇和動畫電影依舊是主打,但卻不是唯一選擇,國產科幻片迎來新的起點;這個春節假期,電影院裡的優質內容“酒香不怕巷子深”,好口碑自然帶來高票房……在春節檔電影市場持續火熱的場面中,我們期待著這場“開門紅”能為2019年中國電影注入新的力量,帶來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